关于历史启蒙这个话题,去年12月我和小伙伴曾爆肝整理了一篇历史学习的实操长文👉《让娃爱上历史的3个步骤、16个资源,每一个都值得收藏》
历史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的,在这篇文章里,我建议孩子可以先从听历史音频开始,勾起兴趣后,再过渡到图书
昨天推文里一位读者发来的:

目前叮当历史人文启蒙路线也是按这个路线:
先历史音频👉讲给孩子的妙趣中国史
接上历史书籍👉《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太喜欢历史了》(陆续在看)
姜天一的《妙趣中国史》《游古都》,叮当来来回回重复听,我耳朵都听出茧了
所以去年在给倾听者寻找赠品时,我也是各种在找音频。最后发现少年得到出品的《历史故事成语课》很喜欢,按朝代划分了六季,每季30集,每集10分钟。
集数:1-6季   每季30个成语180个
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
原价:1季98元,6季588元
出品方:少年得到
作者:付墨凡(古代文化研究者、文献学专业硕士)
适合
:6岁+

时限:永久可听
播放渠道:少年得到app、倾听者播放器(具体播放流程见文末图)
当时我还自掏腰包送了两季给大家免费听,很开心读者反馈口碑不错:
赠送的前两季,60集,叮当花半个月左右听完后,又陆续听了两遍。
他特别想听后面的,我便直接去“少年得到”app里,给他再续第三、四季。
两季原价是198元,活动时8折,一共158元入手。
目前一共6季,叮当都听完了,有的甚至听了两遍。成语本身就和历史分不开,而这个音频故事,讲得又通俗易懂,所以也让他涨了不少知识:
直到今年才给大家开团,是因为价格实在是争取了很久
了解少年得到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有挺多不错的音频产品,平时基本上都是9折,大促活动或开团,可以到7.5-8折左右
我很久就想和他们合作了,但因为价格降不下来、下单流程不顺畅,导致谈判一直很艰难。
他们有自己的价格体系,而我想给读者争取多点福利,双方僵持不下,沟通很久:
谈来谈去都没戏,我自己都想放弃了,直到今年3月,他们家政策才开始有些松动,可以做到团价直降5折,永久可听
而且现在倾听者播放器都可以听,相当完美!
这里插播一句,少年得到app上个月在倾听者上线了,购买的课程,登陆后在“已购课程
”里可以直接听。

观看视频如下👇
今年开启了带叮当到其他城市走走看看的节奏,上个月去了👉成都前两周刚结束天津国家级博物馆北京研学之旅。
而每次带他出远门,都少不了这件神器——倾听者播放器各种好音频,在路上简直帮了我大忙:
路上让娃安静的必备神器👆
飞机上带上耳机🎧
以免吵到其他乘客
北京研学回来
乘飞机前调好频道
也不用老母亲帮忙了
而有了音频,大人可以耳根子清净点,孩子也能路上涨知识,一举两得了。
了解这款音频的读者,可以直接去下单了。不过下单前提醒一句,给孩子听历史音频,请切记控制时长,并且见缝插针跟上相应的图书,把兴趣转接到阅读上来。
👇识别二维码下单👇
兑换流程见文末图
历 史 故 事 成 语 课
这套《历史故事成语课》,出自少年得到APP中付墨凡老师的。
它不仅适合对历史熟悉的孩子,也同样适合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孩子,一方面,它简化了比较难记的朝代、人名、政治关系等内容,让历史变得更“亲孩”
👇先来听一个成语感受下风格👇
开头先解释“不学无术”的意思,
从一把宝剑引入故事。
把汉昭帝时期复杂的政治局面,
总结为:
大臣分两派,有的喜欢汉武帝的政策,
有的喜欢汉文帝、汉景帝的政策,
谁也不服谁。
对于过渡性的、不重要的人物,
干脆不讲名字了,
哪怕是个皇帝也只配
“新皇帝”三个字。
音频的最后会给孩子做总结,
并举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和之前推荐过的姜天一、谢涛等老师的历史故事不一样,这个音频课程有个最大的特点:结合成语讲历史,顺着历史讲成语
成语像是一颗一颗的珍珠,历史就像那条链子,两个一组合,出来一条biubiu闪光的珍珠项链。
换句话说,它把历史内容的难度,降到了成语故事的级别。
🎧给大家试听一下
不过别小看它啊,音频听着好懂、好玩,背后却是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强悍的内容组织能力
先看知识体系支撑
《历史故事成语课》精选了180个成语,按历史时间线分为6辑
每辑30个成语故事,它们之间丝滑衔接,顺着时代发展脉络编排。
课程内容

👇
怎么衔接呢
?比如,在第2辑的春秋-战国篇中,第1个成语“言犹在耳”讲晋国大臣赵盾和老国君的故事,

第2个成语“铤而走险”则接着讲赵盾和小国君的故事。
当孩子把这180个成语听完,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大脉络也就出来了。
那么,重点来了,中国成语千千万,音频讲的成语,是怎么选出来的?一般人都想不到,它们其实来自历年高考中最常见、最易错的真实考题
主创作者付墨凡老师,不但是古代文化研究者文献学专业的硕士,而且是多年高考阅卷人,活跃在教育一线,对孩子、对考试都有了解。
既是学者、也是老师,所以他的历史故事有深厚的学识做支撑,全部来自典籍原文。
同时,因为站得足够高,付老师反而能把腰弯得特别“低”,音频十分注意知识点的化繁为简口语化趣味化,低龄一点的孩子也能听懂。
而且,音频很注重知识点的吸收度,它是按照课程的标准去设计的,有完整的学习框架:成语解释+成语故事+点睛漫画+成语应用+知识卡片
每一节音频,都配有完整的文稿
下面我来拆解第3辑第1个成语高枕无忧的内容构成。
01 成语解释
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
解释什么是“高枕无忧”
并且过渡到即将开始的故事
02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音频的主体
没有用大片的背景音
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加入烘托氛围的音效
03 点睛漫画
每个成语基本都会配上3幅漫画图
萌萌的很可爱
04 成语应用
讲完故事后,音频会结合日常生活
举一个运用成语的例子
让孩子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05 知识卡片
在音频文稿区的最后
还有一张这样的知识卡片
把成语、历史的关键知识点都总结了
这个学习框架,也是它和其它纯讲故事的音频不一样的地方,包揽了爸妈们好几个活,省了好多事,周到!
👇识别二维码下单👇
再来我来说说《历史故事成语课》值得推荐的两个点。
成语+历史一举两得
丰富、合理、省功夫
当我理清这门课程的内容编排逻辑时,不由感叹创作团队的匠心独具。
先看成语内容
一般的成语类图书或音频,选择成语时可能会按成语本身的属性或干脆选最熟悉的、最喜欢的、最有用的……
但这门课,选的是历年高考常考的、容易犯错的成语,然后找到各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捋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我愿称之为神奇的编年体成语
朝代与朝代之间,依次编排。如第1辑上古-夏,成语明确地分为上古-夏代=>夏代=>商代=>商代-西周
在某个朝代的内部,按故事发生的前后顺序排列。如第3辑战国-西汉,汉武帝时期占了好几个成语的篇幅,光是武将的内容就有前、后两个年代。
25面无人色—李广(前)
26身先士卒—卫青(后)
这种做法很不简单,一般人学成语,哪里会去关注它的年代呢?它要求创作者对历史和成语了解透彻,进而有独特的思考,能够敏感地找到两者的切入点,再进行串联。
因为作者是站在一个大的时间线上去看历史的,所以他的角度和普通成语故事的角度不一样,有一种俯瞰全局的便利。
如第5辑第1个成语乐不思蜀,一般我们看到的故事会从主人公阿斗的角度去讲,但这里用的是晋武帝统一三国、善待俘虏皇帝的角度。
这样一来,孩子更清楚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事,视野、格局立刻变大。当孩子掌握了足够丰富的信息,才不会人云亦云,才有可能培育出思辨能力
再看历史内容
历史是成语的附属?不不不,它才是主体。在看似轻松简单的成语故事里,其实包含了特别多的细节内容,处处体现作者对史料信手拈来的潇洒。
比如在讲汉朝时,讲了军事还要讲文学,力图在最小的颗粒度里面,去折射出汉朝的光。
在讲家徒四壁的成语时,主角是司马相如,作者介绍了他原来名叫“犬子”+改名的原因。
又比如在不学无术中讲霍光的故事时,时空大串联,忽然提到当代“海昏侯墓葬”的考古新闻。这就埋了个引线,说不定孩子就会去探索海昏侯的更多信息。
我在听的时候,处处能感受到作者身为学者那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独特魅力。很多东西,如果是别人做,可能要“竭尽全力”,但在他这里却是只用三分力的“点到为止”。
正因为作者对自己要讲的东西实在是太熟悉了,所以才真正有了“简化”它们的能力,于是,才有了接下来要讲的好懂、好玩。
👇识别二维码下单👇
浅显易懂、好玩有趣
让孩子一听就上瘾
历史,对比较低龄或第一次接触的孩子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东西,大量的人名、地名、年代,会让历史故事自带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这门课在“吸引力”上面下了大功夫,但首先说明,它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搞笑”,硬是加入网络梗、低俗玩笑,把老故事凹出新人类的造型,而是真正在练“内功”。
一方面,它努力化繁为简,把很多容易把人绕晕、但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人名、地名、年代略去,把复杂的政治关系三言两语说清楚,高深的历史一下简单地有点像过家家,一听就懂。
不重要的人物,
就不说他名字了,
比如“吴国那个坏皇帝”。
东汉班超在西域的外交局势,
本来很复杂,
总结出本质后就变简单了。
另一方面,它抓住历史故事中的重点,去做生活化、情景化的工作,有人物、有对话、有情绪……写成一个个生动的小场景
第2辑 问鼎中原
楚庄王遇到危机、解决危机全过程,
由楚庄王和士兵、大臣的互动呈现。
第6辑 口耳相传
模拟出牢房中士兵“口耳相传”的场景,
让孩子直接了解
“反间计”是怎么实现的。
老师讲的时候很口语化,有松驰感,像聊天,还时不时“搞怪”一下。
第3辑 振臂一呼
讲故事就像日常说话,
说到好玩的地方老师自己忍不住笑了,
孩子能感受到情绪的流动。
第3辑 面无人色
当飞将军李广和匈奴兵相遇,
我们听到了一口“匈奴式汉语”。
音频的制作也很不错,我觉得它里面的“敲锣踩点”特别有意思,在讲到重点或好玩的地方,会突然发出一声锣响,这节奏一下带起来了。
总的来说,6岁+的孩子听《历史故事成语课》没有什么压力,想做历史启蒙的爸妈,可以考虑起来。
几个问题
当然,每一个产品,都没有完美、只有合适。这门课程优点多多,但听的时候有些地方比较困惑,于是和作者老师进行了一些沟通。
1
在极少数地方,为了有趣,反而太过刻意了。
比如在“身先士卒”的成语里,李广的部下对李广说“给你打打广告,捧成网红,你看怎么样呀?”,这个网红,和一代名将李广很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2
在讲“离心离德”这个成语时,讲了纣王种种恶行。‍‍‍‍‍‍‍
但其实,很多研究在为纣王平反,说他并不像传说中那么罪大恶极,很多恶行不一定是他做的。
关于这一点,付墨凡老师特意给我们作了解答:
……我个人的意见是,以今天的观点看,纣王属于当时很好的国王。那我为什么不夸纣王呢?因为“离心离德”这个成语来自《今文尚书·泰誓》,说的就是纣王坏,他那边离心离德,所以更好打。如果我夸了纣王,显然就和产生这个成语的史料矛盾了,这个成语故事还能怎么讲呢?
我的理解是,因为讲的是“离心离德”这个成语,所以选择的材料也是和它配套的,暂且略过了历史的争议。
3
在少数一些段落,我会觉得它把故事讲得太现代化、太浅显了,会不会让孩子误以为这就是史实?
对此,付墨凡老师也非常用心地给我们讲了他做内容时的考虑,从这大段的文字里,我能看到他的深思熟虑、他的舍和得。
我截取一小部分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这课程看起来轻松、戏谑,有很多现代化演绎?
因为这是一门成语故事课,它的重点是讲解成语背后产生它的故事。……那么,这样的讲述会让小朋友上当吗?
按说不会。因为学习天然要有顺序。初等数学说没有数的平方是负数;初等物理假设空间是均匀而连续的,甚至我记得我的教材上画的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一个粒子沿着简谐线前进(这显然仍然是粒子而没有波的属性),都是明显的“错误”,但日后伴随着学习深入,我们自然会认识社会有多复杂,了解知识背后的知识。
👇识别二维码下单👇
点击 阅读原文加入好书福利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