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新闻,让很多人心有余悸。
4月15日,安徽宿州市,一名杂技演员在高空表演时意外坠落,经抢救无效身亡
后续通告说明,这是一场未经审批的演出。
演出违规使用吊车吊人,操作不规范,直接酿造了这场悲剧。
杂技这一已然没落的表演形式,也以这种方式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问责之余,很多网友提出,应该封杀杂技表演
理由是,「没有善良的观众乐意看同类处于危险中。」
这也让鱼叔陷入思考。
取缔这一行,真的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吗?
显然,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看似友善的建议背后,反而可能是偏见与隔膜。
关于这个话题,今天鱼叔想多聊几句——
不难理解网友想要一封了之的迫切心情。
事故现场的视频,任谁看了都于心不忍。
据称,这是业内名为「绸吊」的表演项目。
表演者是一对夫妻,男演员双臂挂在垂下来的绸布上,演员攀着男演员的身体。
腾空飞舞时,他们需要配合做出惊险的动作,要么手脱开,要么脚脱开。
但,由于挂着绸布的吊车速度过快,女演员没能抓稳,手脚同时滑脱。

男演员下意识想用脚夹住对方,但已经来不及了。
演出前,主持人就在报幕时说,他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要演就演真实的。」
一位资深杂技演员也在接受采访时说,此项目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不会系安全绳。
除了增加噱头外,也是因为绸吊表演者需要做出怀抱、翻滚等一系列动作。
如果系了绳子,会直接影响动作的施展,极大降低节目观赏性。
绸吊表演曾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还曾是2006年春晚的重磅节目,当时也都是以惊险刺激的感官体验为看点。
这也决定了,演出效果依赖于表演的熟练度、演员的默契值,以及外部客观条件的万全,而且这些都缺一不可。
高危表演的性质,难以保证稳操胜券。
这才让不少网友觉得,这样的表演是在对生命发起挑战,理应取缔。
的确,很多专业演员也说了,即使已经练得相当娴熟,但表演时如果有一点分神,环境出现一点变动,都有可能出现失误。
国产片《飞燕曲》中,原本功夫扎实的女演员,因为当日有了点烦心事,现场就出了岔子。
落地时没稳住重心,险些造成终生瘫痪。
《杂技岁月》中,男演员做高难度表演,却分神听了旁人讲话。
因此出现巨大失误,身体拦腰撞在长杆上,继而重重跌落。
对杂技演员来说,类似的失误、受伤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杂技表演本是极具观赏性的民间娱乐形式。
以前,人们看杂技,看各种高难度技艺。
可以开开眼界,打发时间,调剂乏味的现实生活。
现如今,科技水平如此发达,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影视特效日益精湛,各种VR游戏可以使人直接参与其中
面对这么多可供挑选的娱乐方式,拿生命冒险的杂技更显得没了存在的必要。
前两年,出了档号称是「杂技文化交流竞演」的综艺节目《技惊四座》。
聚集了顶尖杂技高手,呈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高难度表演。
但看过的人很少,节目没有一点热度。
一些看过的人也提出质疑。
「旧社会穷人拿命苦练杂技,混口饭吃。现在是为了什么呢?」
今天很多网友其实也是出于同样的困惑,不认为杂技文化有继续传承下去的必要。
乍听起来,这种建议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沉下心再想想,我们忽视了,对一个行业一个群体提出建议之前都应该先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这次意外中,坠亡的女演员今年36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和丈夫做这一行已经做了近十年。
他们难道是不清楚这一行的危险性,不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吗?
就像之前曾有两会专家建议「外卖骑手每周强制休息1天」一样。
其实也是出于好心,想要改善骑手工作强度过大的现状。
但相关评论却大翻车,很多人都指责专家不知人间疾苦
骑手拼命赶时间抢单,周末加班加点,不就是想多赚点钱?
强制要求他们休息,损失的利益又得自己承受。
这件事本质上与人们要求取缔杂技行业一样。
初衷是好的。
但却没有考虑到轻飘飘的建议会带来什么后果。
实际上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问题在于,人们站在两个不同的圈层,而且一方在俯视另一方
韩雪在《导演请指教》中,拍了一部讲外卖员生活的短片《超时未送达》。
主角是一个背井离乡,在大城市送外卖的人。
他每天送30单外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吃饭也是随手垫几口。
一天,因为路上出了小事故,紧赶慢赶才送完。
因此,他错过了家人的消息,没能见上爷爷最后一面。
韩雪被自己拍的故事感动到了,还声泪俱下。
现场分享了自己和爷爷的故事。
但现场观众却完全没有被打动。
反而不留情面地批判,「自我感动和感动是有区别的。」
网友也都不买账,嘲讽她根本不了解外卖员真正的困境
她的短片里,外卖员住在外滩的豪华单间,室内陈设不失格调。
墙上贴着电影海报,桌上放着看了一半的书,满满当当的书架旁立着把吉他。
更像个有钱有闲的文艺青年,而不是讨生活的外卖员。
明星不食人间烟火,已经不是新鲜事。
尤其在体验生活类综艺中,有不少翻车的例子。
综艺《新游记》中,岳云鹏体验房产中介的工作,睡到自然醒才去上班。
黄子韬去工地体验日结的体力活,干了三个小时就干不动了。
他还问工友,不觉得这份工作枯燥吗。
他说,自己只有喜欢的工作才能干下去。
结果,日结大神一句话就说得他哑口无言。

「我无所谓喜不喜欢,我为了生活而已。」

以前有个很火的综艺《变形计》。
设定是城乡身份互换,本意是让不同背景的孩子彼此影响,互相教育。
但如今人们看清,这是一场残酷又无意义的阶级互换游戏
富家孩子离开农村后回归锦衣玉食的常态,不少人还成了网红。
可那些穷人家的小孩,见识了世界的繁华后,又回到了贫穷的村落。
他们又能从中支取怎样的意义和能量呢?
不过是提前领悟了世界的参差,生活的不公。
有时未必只是个人的傲慢、无知。
成长环境不同,生活经验差距过大,注定理解不易。
电影《乌斯特雷姆》中,一个作家想写出真正揭示底层生存现状的书。
她伪装成清洁工,进行了长时间的生活体验,还结交了要好的朋友。
的确是基于好的初衷,也有别于坐而论道的知识分子。
但即使干着一样的工作,她也无法全身心代入其中。
钱包丢失,第一反应是怀疑身边的穷人。
最终真实身份被揭穿后,她再怎么强调自己的好心,也得不到清洁工的理解。
因为,在清洁工朋友眼里,她抢走了真正需要工作的人的饭碗, 是一种不自知的傲慢。
问题本质上都在于严丝合缝的阶层壁垒。
两个生活圈子一直是平行的,不同圈层的人之间缺少深入了解,难以实现共振。

中产阶级在谈论宏大的生命意义和社会良知,底层人只看到实实在在的工作,具体的人际往来。
在这种前提下,居高临下的建议,不会给予他们真正的帮助,更多只是不得要领的自嗨。

回到杂技的话题上。
提出「取缔杂技表演」的网友,其实不就是另一个维度的明星视角,以及傲慢不自知的精英吗?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杂技大国。
历史悠久,又有很深的文化积淀。
旧社会中,有代代相承的杂耍班子,常年在街头卖艺。
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升格为艺术,许多省、市都成立了专业剧团。
可想而知,取缔这个行业会有很多人面临失业。
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多还都是穷苦出身
《还珠格格》中被小燕子一行人救下的女孩「小鸽子」。
出场时表演杂技,能在空中倒立,用脚尖将碗踢到头顶,结果因为太饿意外摔了下来。
她正是因为家里穷,很小时就被父亲卖给了戏班子。
《杂技岁月》里,普通人都看不起这一行,很少有人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学杂技。
只有一个流浪儿,因为没爹没娘,一直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他想凭自己本事赚钱,不被别人欺负,才主动拜师学艺。
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新闻中的表演地宿州,是知名的杂技之乡。
因为当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不下去书没了出路,就被送去学杂技。
可今天,显然,这一行业已经肉眼可见地萎缩了 。
街头杂技已经消失。
资金雄厚或是官方的杂技团,每年在世界各地的剧场演出,在各大晚会上亮相。
而小型的地方杂技团都慢慢解散了,尤其在疫情之后,演员没有太多演出机会,只能在偏远城镇或景区做商演。
来源:极目新闻
有很多网友质疑他们为什么不转行。
但实际上,早已有大批演员动了转行的念头,很多人也已经有了行动。
只是,对他们而言,找另一份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
之前就有体操冠军街头卖艺,百元贱卖金牌的新闻。
世界冠军尚且到如此境地,更遑论更多无名无姓的普通人呢?
在这种情况下,粗暴的取缔更无益于改善他们的生活。
曾有新闻报道,动物演出被禁止后,就出现了更棘手的难题
很多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私人马戏团陷入危机。
马戏团里的野生动物无处安置,需要大笔钱去喂养。
工作人员也因为要留下来照料动物,没办法出去找工作。
没了收入,他们只能借钱购买饲料,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钱必然也还不上。
这倒逼一些马戏团去小地方偷偷演出,做违法生意,安全更没了保障。
出现这种状况,正因为人们只是一刀切地禁止,没有帮助个体软着陆
就像印度电影《甘古拜·卡蒂娅瓦迪》中,当地政府出于对妓女的健康、安危着想,决定取缔妓院。
但妓女却不同意,反而要求「卖淫合法化」。
因为只有她们清楚,妓院消失后,她们只会沦为无处可去的流莺,人身安全都没了保障。
反观国产片《姊姊妹妹站起来》中,可以看到对这一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
片中,北京全市关闭妓院。
但并不是一关了之,还妥善地安置了无家可归的妓女。
政府将所有妓女集中起来,给她们治病,教她们学习,替她们找到亲人。
她们逐渐投入生产劳动中,才真正重获了新生。
杂技表演问题,其实也是一样。
外包演员因为违法演出身亡,本身已经说明了生存不易。
还去封杀这一行,对那些从小就苦练技艺的人来说,无疑更加残忍。

后续报道中,就有同行演员提出,这一行更需要的是转型,突出身体的力量与美感,弱化过分求险求奇的技艺。
可见,生命可贵谁都懂,但若非身处其中,很难设身处地理解。
这不禁让我想起《十三邀》中,许倬云对年轻一代的劝告——

看东西要看东西本身的意义,不是它的浮面。
想东西要想彻底,不要飘过去。
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没见到过的地方。
我们要有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和「再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