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辜朝明先生的《大衰退》一书。据说,在去年的海外华人圈子,这本书几乎是人手一本,因为很多人相信,通过回顾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可以更好地看清中国的未来。
书的篇幅其实不长,主要通过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讲述了一个这样的逻辑:随着资产泡沫的破裂,企业资产负债表一夜之间崩溃变成“僵尸企业”,即便主业经营仍然能产生利润,但其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导致即便在极低的利率下企业仍然没有投资意愿,最终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这样的衰退,被作者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
而我最近之所以拿起这本书,是因为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发布后,随着美国加码制裁的传言流出,市面上又多了不少“唱空中国”的声音。第一季度,虽然疫情管控已然放开,中国的GDP也有了4.5%的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却只有1.3%,而这还是在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增量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的情况下。而与此同时,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再次逼近20%。
这让很多人危言耸听:中国是不是已经进入了“资产负债表衰退”?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吗?
先说我的结论:中国经济的确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也包括局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但仍与日本当年的情况有着本质区别,只要处理得当,完全能够远离整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为什么我有信心这么说呢?这要从中国当下和日本当年的异同之处讲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