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何面对他所处的时代,是每个时代的青年的必然一问。世界青年峰会增设“青时际会”栏目,专访新时代的榜样青年,以人物报道的形式,回答“青年如何与时代互动”的命题,望予青年以启迪。
本期嘉宾
陈超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
青年教师up主
前言
政治学是一门被历史的溪流沉淀下来的科学,就像河中的沙粒中的金粒;它是对过去的认识,是对经验所揭示的真理的记录,也是行动的工具和创造未来的力量。
今天 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比较政治学系副教授陈超、b站up主石头超带领我们一起探索政治学的世界,同时也和我们一起探讨许多年轻人在成长、求学、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石头超”的学习之路
对陈超老师来说,走上学术之路是一个意外的选择。在本科期间,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生干部,担任过班长、团总支书记和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但在当时他并没有想过以学术为职业,只是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在研究生结束后进入市场或政府体制内工作。
然而,在他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后,他遇到了改变自己职业选择的导师。这位教授是一位非常认真的教师和近乎"苛刻"的研究者,在这位教授身上,陈超看到了一个学者的洁身自好、简单纯粹和在知识海洋中探索的美好状态。在导师的感召下,陈超决定成为一名学者。
在决定成为一名学者之后,陈超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并决定去新加坡学习政治学。谈到国内外就读政治学的异同时,陈超强调他的感受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中国学术界发展得非常快,他的感受和现在国内外的差异已经非常不同了。在他2010年出国读书时,他认为国内外政治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是否在学者当中有一个关于学科的共识。这个学科共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政治学的核心问题和基本问题是什么?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视角是什么?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整体发展历史是怎样的?这些学科内部的基本议题在国际上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但是这个共识在当时的中国尚未形成。陈超强调,学科共识的达成标志着一个学科在一个地区内部的发展程度成熟程度。通过借鉴西方政治学发展历史和理论积累,以及结合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中产生的相关理论,近年来,中国各高校在政治学领域的学科共识变得越来越明确。
对于刚刚去到海外的他来说,比起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国内外培养人才的方式的差异是更有冲击性的。陈超认为内容的差异只是一个信息差,信息差是可以通过更多时间的投入弥补的,而人才培养的差异是需要从习惯上去慢慢适应的。以seminar为例,在陈超读本科和硕士阶段,这种形式的课程在大陆地区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到了国外之后,他发现国外大多数的课程都采用了seminar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你自己的输出与贡献,甚至能够参与到课堂的‘辩论’当中,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至少对于那个时期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不适应。


陈超读博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他开始真正读博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成为一名学者意味着什么。在他第一年读博士的时候,他出现了很严重的自我怀疑,以及想要退学的想法,因为这与他期待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陈超是这么描述他的博士生活的,“几乎没有生活的时间的,全部时间都在文献当中挣扎,不是读文献就是写文献,而且大多数时间需要一个人完成工作”,在那些独自面对文献,与文献为伴的日子里,是对于教学的热爱支撑着他不断坚持。
陈超参加交大研究生会的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活动
陈超与政治学
陈超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中国大陆地方发展的多样性,他过往有一些文章是做这方面的案例比较,比如昆山和厦门的比较、东莞和昆山的比较等。第二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陈超之所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院工作,工作内容有所涉及。陈超的第三个研究方法有关,特别是案例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这个案例研究方法不仅仅指的是个案,同时它也包含了很多的comparative studies。
政治敏感性是许多人对于政治学学习的一个担忧。对此,陈超表示知识的探索是没有禁区的,同时,他也强调所有社会科学的知识几乎都不是完全中立的。很多既有的概念和理论的内容本身本身都带有预设立场。陈超在做学生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因为只是在学习概念和理论,但在从事学术研究之后,他更了解了概念和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过程,并发现社会科学里的知识都有价值在背后,做到完全价值中立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陈超认为,研究受不受限并不是讨论的重点,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既有的知识,站在新的时代和土壤下,重新生产新的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超在拍摄写真
政治学的理论多发源于西方,对于中国政治学的本土化,陈超是这么理解的,"在我看来,它指的是基于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经验,对于既有的西方理论的反思,并且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既有西方理论的一些突破。" 这是一个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的过程,创新与生产的过程必须得有丰富且扎实的对于经验现象的了解和感知。换句话说,这也要求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经验。这与作为中国人了解的中国并不同,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们认识的中国大多数是我们的个人史。所谓个人史,指的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所经历的人与事,这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中国。但是要说去认识中国,更多的是要将中国放在整个的历史长河当中,放在中国历史当中,去了解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过程。只有放在大的历史视野之下,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的特殊性和中国的一般性。在认识到中国的特殊之后,我们才能够挖掘出源于中国的概念。基于中国的这些理论,某种程度上才能实现着我们所说的理论本土化的过程。
陈超与自媒体
陈超除了在政治学和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之外,还有另一重身份---知名b站up主“石头超”。陈超不仅仅是一位良师,更加是一位益友。自20年开始,因为受到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陈超开始在b站分享自己的经历。如今,在b站陈超(账号:石头超)已经拥有了近8万粉丝,收获了14万的视频点赞量,他分享的知识和对社会的思考引起了大量年轻人的共鸣。他认为成为一名b站的知识分享类up主最大的价值在于拆除了知识的高墙,让知识大众化传播。这有利于更多的对政治学和社会现象感兴趣的同学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从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陈超老师的视频也善于引发学生对于政治学的兴趣并且呼吁更多学生走进社会科学。当被问及什么特质的学生适合学习政治学时,陈超老师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公共精神和忧患意识并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思考。这类学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具有“识乾坤之大、怜草木之青”的济世家国情怀。其次,学生还需要具有共情能力。因为只有有了共情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能够去了解他人的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的意义。这种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感知社会,理解政治学济世的真正内涵。
另外,对于更多对政治学感兴趣的学生,陈超老师推荐《动物庄园》作为入门读物。陈超老师倡导学习政治是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于政治学理论具有抽象性,这点因此如果一开始就涉足理论很可能因为过于深奥而失去兴趣,从而被拒之门外。他认为一开始应当去进入的是现象,然后通过阅读先培养这种对于政治现象的一个敏感度,然后再慢慢才能够培养起政治学的问题意识。
陈超一直坚持健身
尽管学术界有对于学者的一个共识和有一个刻板的印象是刻板严肃,但和抽象深奥的政治学理论不同的是,陈超实际上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阳光开朗大男孩。高颜值和茂密的头发加上过硬的势力让陈超成为了哔站众多年轻人的偶像,并且在陈超哔站视频的评论区中有大量观者惊叹于陈老师的年轻活力和高颜值。陈超曾笑答对于男生来讲保持年轻状态的两个关键是不要脱发也不要发福。在陈超看来,外表的确给他的视频点击量带来了buff加持,给了他更多的机会。但是有时高颜值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他带来了一些甜蜜的烦恼。恋综的邀请和青睐也许不足为道,但是当成为学术界的“异类”时接受度和认可度被打折扣确实给学术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如何保持帅气和年轻状态?运动是陈超的秘诀之一。陈超热爱健身,在他看来健身是一个非常好调节心情,疏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运动是他学术之外的一个充电器和一个强心剂。例如,力量训练时的全神贯注和心无旁骛有利于他摈除杂念,这种心流状态有利于将自己的身心都调节到最佳状态去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更多挑战。也正是因为他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状态,让他学术与自媒体两不误,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偶像。
陈超参与综艺《沸腾校园》
结语
在政治学的世界中,我们从历史中领悟到了许多真理和智慧,也从学者身上感受到了无限的坚持和创造力。做到了真正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让我们一起迈出脚步,心怀大国,一起成长吧。
策划及撰写|蔡佳宜 缪沁蒙
协助与推进|李亦菲
视觉传达 | 朱玥颖
审核|庄贺钧 金琪
加入【青时际会】专属粉丝群聊
扫码关注世青峰
公众号回复“青时际会”
《青时际会读者群》
即可领取:
第一时间获取青时际会资讯

与栏目组零距离沟通
与各专业各行业的小伙伴随时交流···
超多惊喜等着你!!!
峰会推荐
了解我们
合作及联络我们
微信|CGYS_Official 
官网|www.globalyouth.cn
微博|@世界青年峰会CGYS
抖音|globalyouth
小红书|世界青年峰会CGYS
百家号|世界青年峰会CGY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