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央行降准正式实施。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告,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从业内分析的总体情况看,本次降准预计将释放超5000亿元的长期资金。
释放数千亿元流动资金
降准,是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告称,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多家机构预计,本次降准将释放超5000亿元流动资金。例如,据国金证券统计,本次降准预计释放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叠加月中MLF(中期借贷便利)超额续作2810亿元,3月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近9000亿元。
不少机构还表示,这次降准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行此次调整。
“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支持政策更早启动,体现了今年稳增长、稳定经济大盘这个重中之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他认为,近期国际金融环境变化,政策提前谋划安排,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对中国市场预期。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此次降准是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为了对冲内外部不确定性和保证全年实现更好的经济工作成果,更具灵活性的货币政策适当提前发力,有助于巩固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降准将带来哪些影响?除了市场流动性更加充裕外,对股市、债市等也将释放利好。
中金公司分析,年初以来由于信贷投放连续超预期创新高,银行间流动性相对偏紧,本次降准有助于缓解近期银行间资金面偏紧的局面。在近期海外风险事件频发的环境下,也有助于改善国内投资者情绪。
从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来看,当前流动性逐步转向宽松。3月20日至3月24日这一周,银行间市场1天期债券回购利率和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均呈下行趋势。
川财证券认为,对股市来说,降准为各行各业提供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向好,将对股市起到提振作用,而且鼓舞了投资者信心。对债市来说,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资金,为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成本价格下降,宽信用预期增强,有助于平抑前段时间债市波动。
“第一季度往往是一年中政策力度最大的时候,政策工具早到位,市场主体就能尽早获得支持,较早安排经济活动。”赵锡军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大的项目投入增加、消费回暖,预计社会资金需求还将增加。在一季度末,降准落地,反映了政策呵护市场流动性、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取向,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债市受何影响?
降准后,货币政策和利率将受到何种影响?
根据广发基金宏观策略部分析,考虑到经济温和复苏、通胀压力有限,政策缺乏收紧的基础,今年货币政策或将配合财政维持适度的宽松,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该公司同时指出,此次降准后,短端利率上行压力将会有所缓解,资金利率可能还是会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徘徊。长端利率上行空间非常有限,但因经济修复以及政策托底,利率也缺乏继续下行的空间。所以今年利率可能会类似2019年呈现窄幅震荡行情。
诺安基金预计,在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健的前提之下,后续银行体系流动性将大幅收紧、资金利率中枢显著提升的可能性依然偏低。
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方面,海富通基金解释,由于前期资金利率处于高位,短端收益率水平较高,而全国两会公布5%左右的GDP目标导致强政策预期下修,长端收益率近期出现了小幅下行。目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处于非常平缓的状态,期限利差压至历史较低水平。
本次降准后,银行间流动性将回归合理充裕状态,资金利率有望回落,并带动短端利率回落。但经济仍然处于复苏通道,尽管修复斜率趋缓,但复苏未停,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可能小于短端,较低的期限利差水平可能有所修复。
品种方面,海富通基金分析,考虑机构普遍存在配置压力,叠加优质信用债供给不足,可以继续把握信用利差压缩的机会,建议仍旧以票息策略为主。
考虑到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中信建投基金认为,本次降准对当前存单利好较多。此前利率因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已经有一定幅度下行。“所以,降准对债市的利多可能不明显,甚至有利多出尽止盈的风险。”
对于债市而言,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降准资金落地将有助于补充流动性,对冲季末紧资金压力,预计资金面春节以来持续高位宽幅波动的格局将有所缓和,后续将对债市形成一定利好。短期来看,降准资金释放超储后短端利率和存单利率或存在一定下行空间,长端利率走势则需更多关注基本面修复成色等因素。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本次降准可以直接缓解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流动性约束并间接影响利率约束,从而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受到流动性、资本、利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约束,前三个约束为外部约束,统称‘三大约束’。降准具有向银行体系提供长期资金的作用,是缓解流动性约束的工具之一,可以优化银行的资金结构,增强其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利率约束是‘三大约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降准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经政策引导和银行传导后,将使企业获得利率更为优惠的贷款资金,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张旭说。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 证券日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财联社、新华网、中新经纬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见禹彤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