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时表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全球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金壮龙表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和拓展,带动各国产业扩大交流合作,为世界带来了经济繁荣和财富增长。中国始终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构建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丰富、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总体向好。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产业体系完备的特征不断强化。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高铁、5G技术和设备、新能源汽车等先后成长为领先世界的关键产业链。
金壮龙表示,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企业强韧可持续,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稳定和富有韧性,要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信部将充分发挥大企业主力军和中小企业生力军的作用,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提升在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配套能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金壮龙称,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新型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水平;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兴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构建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丰富、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增进了人民福祉。
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双双突破10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货物贸易出口国际市场份额接近15%。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空间。2022年,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6.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9.6%。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正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题中之义。金壮龙此前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离不开产业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畅通高效流通。金壮龙强调,工信部将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科技、金融、人才等优质要素资源汇聚,培育一批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强化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设备等重点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和配置,共同打造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生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斌表示,受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体系成为重要议题。总体来看,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客观态势没有改变,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也是必然趋势。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将继续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风险和挑战,严重威胁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增长,迫切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合力应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必须做大合作蛋糕,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金壮龙表示。
来源 | 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网
封面 | 摄图网
编辑 | 见禹彤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