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将要落下帷幕之际,电影在日本刚刚起步,但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日本电影占据了日本大众娱乐产业的代表性地位。战后沟口健二 和黑泽明在国际影坛上受到瞩目以后,日本电影为自己争得到了神话地位。艺术性在海外受到很高的评价。
今天导筒向你介绍10位日本代表性的导演,共同走进日本电影的110年。
6、大岛渚
继黑泽明、沟口、小津之后得到世界影坛全面肯定的日本导演,是日本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旗手。青年时期积极投入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松竹公司的社长在反省松竹传统制片路线后提出制作“社会性新鲜电影”的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岛渚升职为导演拍摄了《爱和希望的街》《青春残酷物语》《太阳的墓场》等新浪潮代表之作。贯穿大岛渚电影的主题无外乎青春的焦虑反抗、国家政权的怀疑颠覆、对人性和欲望的暴力化展现。
创作分类:
(1)青春的焦虑和反抗
大岛渚的早期影片受到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影响,大多表现年轻一代在信仰缺失、遭受挫折的不安焦虑,以及一种期待破坏和毁灭的情绪,表达他们试图通过无意义的暴力和性行为来获得精神麻醉。
《青春残酷物语》
大岛渚通过两代人青春的不同写照——上一代青年的无奈沉沦,下一代青年的无目的反抗,表达了对社会的愤怒。年轻一代在灸法纵情声色,为了女孩子争风吃醋,肆意挥霍青春,他们没有梦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可以犯罪,拿着青春作为商品兜售,对于上一代实际上是导演自身的写照。
《太阳的墓场》
描写的是一群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流氓、混混、妓女、穷鬼、懒汉、打手、小偷、流浪汉、退伍军人、黑社会老大、人贩等等,为了生存和最原始的欲望而进行残酷厮杀。父亲偷看女儿下体、人刚死去就被剥去衣服、把活人身份卖给国外移民赚取不义之财。破烂的贫民窟、污浊的河流、肮脏的垃圾场,展现了一幅幅人间地狱图。
影片中的两个人物十分瞩目:一个是为天皇战斗过、在太平洋战争出生入死而瘸腿的退伍军人,成为了一个靠卖血、倒卖活人身份的骗子,导演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可以看出对战争的彻底否定;另一个是误入歧途的少年阿武,他善良正直的性格和流氓团伙格格不入,他最后一把大火把贫民窟烧得精光,和所爱之人一起走向了阳光照射的地方。表达了导演埋葬旧世界、向往新生的心情。
此外这部影片中年轻人没有理想,用无意义的性和暴力宣泄对社会的愤怒,和《青春残酷物语》殊途同归。
《日本的夜与雾》
描述了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一对青年举行婚礼,新郎、新娘分别是十年前学生运动的领袖和成员。但是新娘的朋友闯入指责她抛弃旧情人、新郎战友指责他夺人所爱,临阵脱逃。喜气洋洋的婚礼变成了一场对灵魂的审判和拷问。罪与罚、善与恶、牺牲和背叛进行激烈交锋。艺术上,《日本的夜与雾》最大的特点是用舞台剧的形式,采用时空跳跃法。用灯光显影人物,用人物带出故事,别具一格。
(2)对国家权力的怀疑与颠覆
大岛渚天生反骨,对日本国家体制、司法体系、战争这些神圣的观念有着深仇大恨,用最恶毒的语言和嘲讽、最漫画的手段把他们拉下神坛摔得粉碎。
《绞死刑》
在日朝鲜人李珍宇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下,精神空虚到变态,不仅奸杀两名女子还把经历写成小说参加报社征文,杀人之后还用平静的声音打电话给报社。在被判死刑后一名在日朝鲜女记者和他通信,试图唤醒他的民族意识。影片以这个现实事件作为蓝本。
主要内容:一开始死刑犯R被处以绞刑,但是他神奇的没有死,醒来之后丧失了记忆,按照日本法制神智不清执行死刑是违法的。因此一群执法官员按照判决书在R面前表演奸杀两名少女的过程,又带他去奸杀现场。一名神秘的被R称作姐姐的朝鲜裔女士来到行刑室,力图唤起他的祖国意识。R的犯罪完全是为了报复日本人对朝鲜的侵略,但他所犯的罪是国家不允许的,国家必须让他死,他只能再次走向绞刑。
评价:影片以高度的想象力和戏剧化的手段,以辛辣讽刺的手法表现了平时道貌岸然的执法官员的丑态,公然表现了对国家权力的质疑,对不正义战争的谴责,以及对种族歧视的受害者的同情。
影片在影像上也十分别致,例如姐弟旁若无人地睡在执法官面前,身上盖着日本国旗;当R最后说日本人无权判他死刑,检察官让他走出行刑室,经过挂着硕大国旗的走到,打开门强烈的阳光让他望而却步,他只有重新回到绞刑索前,因为他无处可逃。
《仪式》
和《绞死刑》对国家制度的挑战相比而言,可以说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解构。影片展现了战后日本一个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过程。影片中的人物不断死去,并且死的离奇,这些人物的死亡给男主人公满洲男造成了极大的刺激。整部影片不断出现婚礼、送葬、念经的仪式,年轻的生命在死亡的笼罩之下不断发疯死去。
评价:
影片有着深刻的政治批判色彩和社会批判意义,影片中的大家庭是日本封建家族制度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对天皇制度下的日本社会隐喻。祖父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是一个象征,他专横独断、道貌岸然却男盗女娼,他的淫乱打乱了整个家族辈分,为下一代人发疯和死亡的悲剧种下了恶果。《仪式》可以说是日本版的《红楼梦》,影片错综复杂的情节、多意丰富的影像让人耳目一新,艺术性上看可以说是大岛渚的代表作品。
(3)人性的挖掘
大岛渚敢于深入到人性的冰山之下,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人的魔鬼属性,“浊流和岩浆”势必要打破传统手法、正统观念的掩饰,找到新的土壤破土而出。
大岛渚的作品一方面描写日本社会问题,对政治体制进行大胆尖锐的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是对性的大胆展示。
《白昼之恶魔》
以白昼之恶魔英助准备强奸志野开始,然后在志野和松子恋人的回忆之中交错展开故事情节。
影片从潜意识角度探索了人心中的魔性,从性欲出发又超越了性,写出了战后日本社会年轻人的变态心理和无法摆脱的心理阴影,这是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心之恶魔。
战争中的人性挖掘:1983年《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印尼爪哇日军俘虏营为背景,借助战争中日军队外国俘虏的暴行,挖掘人类心灵深处善与恶,战争的罪与罚;
大岛渚的作品一方面描写日本社会问题,对政治体制进行大胆尖锐的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是对性的大胆展示。早期大岛渚影片中的政治性强影片让他成为了大众政治的代言人,但是离开了60年代的特定语境,70年代政治风暴逐渐退去先锋实验也不走俏,大岛渚从《仪式》开始转向追求故事性和娱乐性,以求和大众审美趣味妥协。1976年他突然改弦更张与法国合作拍摄了惊世骇俗的《感官世界》,影片取材于1936年轰动日本的“阿部定事件”。
评价:纵观大岛渚电影,从来都是批判和鞭挞,揭露和嘲讽,从来没有正面的肯定和赞扬,他的目的就是要撕下日本政治文化一切伪装,他才是真正的白昼之恶魔。
7、今村昌平
60年代面对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一些人猛烈抨击社会,描写青春残酷的毁灭,一如大岛渚;有的人相向而行,描写人潜在的欲望,揭示性后面掩藏的人类行为动机,探讨人类生存法则,一如今村昌平,性与底层是今村昌平的招牌和母题。
(1)人的下半身
今村昌平电影中的性描写有以下特征:
1、大多描写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性,如卖淫、乱伦、近亲相奸、强奸、通奸。父女相恋《日本昆虫记》、翁媳相恋《复仇在我》、兄妹相奸《诸神的欲望》、养父养母乱伦《人类学入门》,直指人性的黑暗与丑陋,直逼道德底线。
2、展现人类的潜意识欲望,揭示在社会道德面纱下的人性真实图景。1979年的《复仇在我》展现的就是人性中最隐蔽最阴暗的角落,揭示了人物行为后面决定性作用的性的摧毁能力,父子之间仇恨的诱因是女人的归属。
《人类学入门》中岗田的父爱和异性之爱在养女身上缠绕。今村昌平赤裸裸地结下了人性最后一块遮羞布。其实小津的鳏夫老父嫁女儿的影片已经暗藏了情人甚至性爱的内容,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性关系,但是被小津稀释了。
3、将人的性行为与动物性行为放置在平行的位置。《酋山节考》中出现了蛇、青蛙、蛾子等生物,并十分精心地将动物的性行为了人类性行为进行蒙太奇链接。
4、揭示性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人类学入门》中,与岗山交欢时出现在老板娘梦中的鲤鱼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化身,最后这也导致了她精神分裂而死。
5、性是生命力的象征。今村2000年创作的《赤桥下的暖流》甩掉了社会道德的束缚,将性视为生命力的象征。主人公的性欲激发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们家的玫瑰花丛鲜艳夺目、鱼儿争食暖流、海鸟翔集、最后化作了一道彩虹。影片充满着大胆奇异的色情想象,但是镜头本身温暖纯洁,整部影片给人以温暖的梦幻之感。
(2)民族的生存寓言
《酋山节考》之所以获得83年的金棕榈,是因为这部影片已经超越了今村作品中对于性的单一层面诠释,而是上升到人类和社会的生存法则。
评价:
导演对于阿玲婆的死亡是赞许的,她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她的视死如归和隔壁家的老人对死亡的恐怖形成了鲜明对比。影片昭示着,人类的生与死应该和动物的生与死一般,都是大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在《酋山节考》中,世代相传的风俗对本性和性具有极大的制约力。阿玲婆的孙媳妇阿松娘家因为偷窃了村里的土豆全家被活埋,阿玲婆明知道这一酷刑还是骗已怀有身孕的阿松会去送死;同村的寡妇遵照丈夫的遗嘱为被祖先杀害的农奴的灵魂赎罪,挨个和村里的每一个农奴睡觉,除了阿玲婆的小儿子。
(3)社会的底层
今村昌平的影片表现的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乡野村夫、普通职员、家庭主妇、妓女、小偷、杀人犯构成了他电影中独特的人物系列。今村昌平回答小津观看《猪与军舰》后的疑问: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他的影片自始至终都表现的是那些如同蛆虫般卑微的生存和毫无价值的死亡。
《猪与军舰》
军舰:影片生动的描写了日本普通民众崇洋媚外,丧失民族尊严的社会心态。片中黑帮靠白拿美军的残羹剩饭而发财,实际上就是对战后日本附庸于美国实现经济崛起,但付出了失去民族主体性的代价的隐喻。女人甘愿把贞操献给美国大兵,女人被轮奸的段落更让影像的能指明确无疑。片尾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作为出口货物登上开往美国的军舰。片中美国战机不时从头上飞过,隐喻着美国的巨大威慑力。
猪:指的是横须贺海军基地周围一群像猪一样生活的人们。开妓院的日森做养猪买卖,因白拿美军基地的泔水发了财。日森和合伙人之间因为分赃内讧,黑帮内部狗咬狗,不遵守起码的江湖规则,影片写尽了日本社会人欲横流和对今金钱的贪婪。
《肝脏大夫》
塑造了一个为了根治肝炎奔波辛劳的乡村医生,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是今村昌平电影唯一一个令人起敬的正面形象。影片揭露了日本的细菌战、活体解剖以及虐待战俘的野蛮行径,反映出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片尾一个被细菌侵袭的肝脏的巨大特写悬置在天空中,就如同原子弹爆炸后急速翻滚的蘑菇云。
评价:
今村昌平的电影一般不对人物进行褒贬,他只是展示和呈现,但是今村昌平的电影中有一条固定不变的价值观:人是生物的人,是大自然的人,从大自然脱胎而成的人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性和动物性之间痛苦挣扎。
大岛渚和今村昌平的比较:
与今村昌平一样,大岛渚的电影也是以性欲作为切入口来探讨日本的民族性。但是今村昌平更多的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将性放在生物学的范畴之内,揭示性欲与世俗规范、道德伦理的冲突,对性是赞许的,因为性是人类生殖繁衍的体现;大岛渚主要是从社会和人性的角度,揭示变态的性欲和社会之间的冲突,展现战后年轻一代的颓废绝望情绪,批判箭头指向社会,此外大岛渚的同性恋电影是今村没有的。
今村昌平/木下惠介《酋山节考》对比:
日本电影史上,有两个版本的《酋山节考》,木下惠介1958年版本和今村昌平1983年版本,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导演的精神气质和创作初衷的呈现之下,大相径庭。
1、今村版本去掉了一切包装修饰,赤裸裸的呈现人性的丑陋与欲望。将弑父、灭族、乱伦、饥饿、情欲、死亡等这些人类生存本能展现在银幕之上;木下则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着重表现亲情的依恋和对人性善良本质的赞美。
2、一个从恶处挖掘,一个从善处着眼。从阿松娘家被活埋这一情节的对比中就可看出,今村版本中这一残酷场面在木下版本只是作为背景,通过夜色中急速穿过的人影让观众自行体会。同时,阿玲婆的邻居新木送老夫上山将老父甩下悬崖在今村版本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举动,但是木下版本中的新木成为了众矢之的,最后被辰平推下山去。木下惠介是一个诗人,他不忍心将邪恶放大;今村昌平则更像一个人类学家,探讨人类自然而残酷的生存法则。
3、艺术手法上,今村全部采用实景拍摄;木下则是摄影棚加上水墨画背景,让影片舞台感十足,充满诗情画意。全片只有一个镜头是实景拍摄,一列蒸汽火车从山间而来,象征着抛弃老人的恶习已经成为历史,人类的文明时代到来。同时采用了三味线配乐,用沉郁悲凉的伴唱来推动剧情发展。今村版本肆意张扬,肉欲气息浓郁;木下版本沉郁悲凉,唯美富有诗意。
8、寺山修司
70年代的日本影坛上,寺山修司像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带着令人震撼的异色影像闯入了影坛。《抛下书本上街去》《死者田园祭》《上海异人娼馆》《草迷宫》《再见吧!箱舟》和一系列实验短片,用潜意识的碎片、变形的影像、梦幻的色彩告别了传统的日本电影,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寺山修司的影片想象奇特、色彩斑斓。他的作品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鲁迅的野草、歌德的浮士德。
寺山修司少年就显示出了诗歌的创作天赋,25岁时候拍摄第一部实验短片《猫学》,4年后拍出了《槛》,31岁时候创立了著名的天井栈敷。寺山修司的影片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可惜造化弄人,47岁的寺山修司在拍摄完成《再见吧箱舟》后去世,就像一颗流星短暂的走完了一生。
创作风格:
寺山修司的电影有着大量的碎片拼贴、散漫无疆的记忆、无痕的时空切换、能指所指的纠缠。《抛掉书本上街去》的主题和意向虽然隐晦,但与60年代青春反叛题材和新浪潮似曾相;《上海异人娼馆》是一部声色犬马之作,异国情调、变态色欲、绽放出一朵地狱边的恶之花;《再见吧!箱舟》改编自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讲述近亲结婚的表兄妹因为父亲制造的贞操带而过着有爱无性的生活;其中最震撼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是《死者田园祭》。
寺山修司/敕使河原宏的比较:
寺山修司的影片走得更远,敕使河原宏的电影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寺山修司多是自编自导;敕使河原宏虽然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但外部叙事是理性的,寺山修司的影片外部叙事是变形、非理性的;敕使河原宏表达的是生存的荒谬、寺山修司则是民族心灵的碎片。
9、岩井俊二
日本的青春爱情片是一种传统,90年代青春爱情片的翘楚是岩井俊二的《情书》。岩井俊二被誉为是日本青春片的代言人,电影以清新独特、唯美浪漫的风格深受年轻人推崇。主要作品有:《四月物语》1998、《花与爱丽丝》2004等。影片中青春朦胧的少女情怀、青春气息、纤细的心理刻画,就像青柠在空气中荡漾出淡淡芳香。
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有青春的极端的美丽,也有着极端的残酷,例《梦旅人》《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都把镜头对准了边缘人物,展现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表现青春的幻灭挣扎、人生的痛苦绝望。
《情书》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首先在日本引起空前轰动,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成为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坛的第二次高潮的先导。
主要内容:
描写了青春终点的爱情记忆和青春的起点。女主人公博子参加完祭奠未婚夫藤井树的活动之后来到了藤井树家,在这里她发现了一本藤井树中学毕业全班合影,抄下了当年的住址,向已经离开人世的藤井树、已经变成公路的旧居寄了一封信。但没想到这封信有了回音,她抄下来的其实是和藤井树同名同姓的女生家的住址。影片峰回路转,博子开始同另一位藤井树(由博子的演员扮演)开始了书信往来。女藤井树告诉了博子他的青春往事,她自己在中学时候的回忆也慢慢苏醒,两位藤井树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朦胧爱情记忆也苏醒,最后博子把藤井树的书信都寄还给了藤井树。影片构思新颖,清新脱俗。
评价:
岩井俊二的电影承袭了日本青春偶像剧的煽情,又糅合了村上春树那种略带魔幻色彩的细腻笔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构思巧妙,情感细腻,画面精致,色彩和谐,贴合主题的音乐、跳跃的剪辑、抒情的笔调都构成了岩井俊二清新朦胧的影像世界。
对90年代青春爱情片的评价:
1、这类影片不像早期青春片直接描写青春爱情,往往采用回忆和缅怀逝去的爱情,主人公大多人到中年。
2、沿袭了日本青春片的传统,往往将爱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因为死亡让爱情永远不会收到世俗的污染和时间的侵蚀,一方面也说明了纯洁无暇的爱情不可能存在在这世间,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只能存在想象和回忆之中。
3、这种影片大多都在情上做文章,不沾染一丝欲的杂质。
4、回溯式的结构说明了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之下,情感苍白的都市人的怀旧心态。回忆和冲动来自于对现实的逃避,正因为现实中没有才会在回忆中寻找。
10、北野武
他说相声、演小品、拍电视剧在日本娱乐圈而走红,1989年开始涉足影坛,被看作是黑泽明的接班人,有着“日本电影新天皇”之称,代表作品《凶暴的男人》《3-4x10月》《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小奏鸣曲》《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玩偶》《座头市》。
北野武的电影表现不同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的命运,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这些人是属于日本民族的人,他们身上打下了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深深烙印。深深反映除了90年代日本的动荡不安,黑帮势力猖狂、政治经济精神危机,人们渴望着温情,因此暴力和死亡充斥者北野武的电影,但实际上北野武的影片像钟摆的两极,暴力和温柔同样致命。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主要内容:讲述了一对聋哑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男青年是冲浪爱好者,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夏天的海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对话,全靠影像展开情节,长长的远景镜头反复跟随着一前一后手持滑水板走向海滨的男女主人公。
这段影片的高潮戏没有一句台词,一切都在沉默中完成,精致优美、动人心弦。
《坏孩子的天空》
讲述的是两个高中调皮男孩的成长故事,信二与小胜经常逃课,搞恶作剧,或者在楼顶拿老师开涮的假人吊到教室窗前,骑一辆自行车兜圈子。
好胜的小胜进入了拳击训练班,信二显示出更多的拳击天赋,于是小胜推出训练班加入了黑社会。信二终于可以上场比赛之后可是在老拳击手的影响之下酗酒、小胜在黑社会混出了模样但是因为斗殴被驱逐。若干年后,二人偶遇,大家像过去一样同骑一辆车重返校园。这部影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春片,和甜美的风格无缘,不过是导演在回忆中重走青春。
《花火》
5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影片充满了凶杀血腥的场面,令人不寒而栗,同时也有美丽的绘画、秀丽的日本风景,对比之下有一种悲凉感。
主人公警察几年前死了女儿,妻子患了白血病,他认为这都是上帝的惩罚,同事的死亡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抢了银行一部分还了债,另一部分给了同事的遗孀,一部分为残疾的同事买了绘画工具,最后带着妻子做了最后的旅行。途中杀死了纠缠不休的黑帮头目,和妻子在海边相拥自杀。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逃亡过程中他和妻子放烟火,让人哭泣的浪漫让人体会到本片的主题,人生如焰火转瞬即逝。
创作风格:
(1)人物设置
主人公大都是现行的叛逆者,社会的放逐者,团体的弃儿,特立独行不融于社会,他们身上总有一种对中心的离心力。
《菊次郎的夏天》中的菊次郎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混混和无赖;即使像《玩偶》这样的这样纯情的作品,人物也是现存社会的不合作者、叛逆者;《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的那对聋哑人处于社会边缘,以聋哑隔绝和社会的沟通;《3-4x10月》中加油站工人似乎也是游离于集体之外的个体,影片反复出现他一个人在球场练习的镜头就是证明;《花火》中的警察独自面对黑社会的追杀和警察的追捕;《凶暴的男人》中的对手是强大的黑帮,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惨结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清醒地走向死亡。
(2)暴力与温情
暴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无处不在,血腥残暴。《凶暴的男人》中警察用匕首切对手吊在墙边的手,让他坠楼而亡;《小奏鸣曲》中开麻将馆的老板拒绝向黑帮交保护费被人捆住用吊车反复投入水中3分钟。
但实际上北野武的影片像钟摆的两极,暴力和温柔同样致命。最典型的例如《菊次郎的夏天》,歌颂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同情的天性,让本来凄凉的故事带上了温煦的色调;《花火》中的警察对战友的照顾、患难见真情,和临终的妻子在海边放焰火,携手走向生命终点;《玩偶》选择了北野武不擅长的爱情题材,用唯美诗意的影像,以人偶娃娃作为开场和线索,讲述了三个哀伤委婉的故事。
日本是一个菊与刀的民族,暴力在电影中绵延不绝,50年代的黑泽明武士电影、60年代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八九十年代深作欣二、冢本晋也、三池崇史,一浪高过一浪。从民族集体无意识角度看,暴力影像是日本武士道的延续,也是日本国民好战嗜血的性格在艺术上的体现。
评价:
纵观北野武的电影,温情和暴力在向各自的方向发展,温情越来越浓厚,暴力越来越弱。前期五部作品中主人公总是毅然决然冲出秩序,用个人脆弱的生命反叛强大的对手,透露出对生命和死亡的蔑视;后期作品中虽然延续了反叛主题,但是主人公此前对生命的肆意挥霍,转变成了对生命的珍惜和依恋。
日本电影的重要分期
1、日本新浪潮(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族电影”运动就是日本新浪潮的前奏。
日本新浪潮源于1960年6月5日《读卖》上一篇为了配合大岛渚《青春残酷物语》首映而做的专题报道《日本电影的新浪潮》。文章将大岛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三人为代表的松竹新晋导演称为“松竹新浪潮”和“日本新浪潮”。
在这三人之外,新浪潮电影导演还有:铃木清顺、增村保造、羽仁进、敕使河原宏以及稍后的寺山修司。
产生背景:
1、日本国内电影企业出现全面衰退、独立制片机构蓬勃兴起。
2、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的破坏性打击让日本国民长期以来的价值观坍塌,造成了战后价值观真空的状态。
3、域外思潮的影响,法国新浪潮与同时发生的波兰电影运动正如春风化雨般催生了大岛渚等一批年轻导演的创作,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题材和形式。
创作分类:
(1)强烈的政治批判精神
追求新的表现手法上和法国新浪潮有共同之处,但是日本新浪潮更侧重政治性。新浪潮不再和政治保持距离,直接将镜头对准政治斗争的最前线,甚至将50年代的学生运动和60年代安保条约示威运动作为主要表现素材。这让影片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火药味。
大岛渚《日本的夜与雾》中激烈冗长的政治争论和对运动的反省就讲反对安保条约的政治运动作为主要素材。吉田喜重的《戒严令》《性欲与虐杀》直接描写政治事件。这批新浪潮导演是学生运动的直接参与者,政治是他们青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表现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在政治运动中的沉浮就成为了他们创作的重要情节。
(2)色情与暴力
这是新浪潮最引人非议由最夺目的地方。《青春残酷物语》拉开了性、暴力、政治批判的序幕。导演们热衷于表现人潜在的欲望和人性扭曲,大胆而赤裸地表现情欲。(今村昌平说自己的兴趣在“人体的下半部分与社会阶层的底层。”)
他们不仅表现男女正常的情欲,还表现强奸、乱伦等非正常情欲,有的影片拍摄真实的性交场面;不仅表现人之间的,以及人与动物的性交;不仅表现男女之间的情欲,还表现同性恋的。一次的挑战道德底线,他们对于性的表现前无古人、登峰造极。例如《我要复仇》中,将人和动物放在一条水平线,表现人的生物性,揭示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性黑洞。新浪潮电影对情欲的表现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空间,将人立体化。
(3)不懈的致力于实验创新
他们批评老一辈导演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崇尚戈达尔、阿伦·雷乃、安东尼奥尼等一批国外新锐导演,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的影响之下探索新的电影语言和风格样式。
表现手法大胆前卫,标新立异。例如《日本的夜与雾》运用了纪录片和舞台剧的形式,大段大段的台词违背了电影的表现法则。灯光在影片中举足轻重,时空在灯光中被切割,打破了故事片和纪录片的界限。象征、寓言、幻想梦境交错结构比比皆是。
在影像风格上,新浪潮早期电影显得杂芜稚拙,构图往往比例失衡。用光多采用逆光、测光、顶光,大量逆光折射出人物的阴暗。或者是在户外拍摄,手持或肩扛摄像机带来晃荡的画面,扫进更多的市井气息。因此多了一份生气,充满着新锐的青春气息,动和力的美感。
评价:
日本新浪潮扭转了50年代日本电影陈旧僵化的表现模式,大胆创新,锐气十足,对日本电影此后的发展影响巨大,世纪末的影片中都能看到影子。但是从此打开了性的潘多拉魔盒,各种大胆低俗的描写愈演愈烈,一些先锋前卫作品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太强的政治意识和个人视角让他们远离票房和观众。
2、青春偶像爱情片(80年代)
80年代前后日本一系列爱情片传入中国,深深打动了一代人,高仓健、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一批影片流传很广。高仓健主演的影片主要反映中年人的爱情,主人公大多是被现行体制所不接纳的人:畏罪潜逃的杀人犯、刑满释放的犯人、下岗工人等,他们被命运捉弄经历人生坎坷,独自接受命运的考验。但是在他们冷峻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温情善良的心。
高仓健主演的爱情片最著名的《幸福的黄手绢》1977和《远山的呼唤》1980.
《幸福的黄手绢》
可以说是一部兼具爱情和家庭伦理的影片。
主要内容:勇作想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来到了北海道,他当上了矿工和一位离婚女店员结婚。两人相亲相爱但是后来妻子流产,当勇作知道妻子曾经也流产过后,一气之下找到了一个寻衅的醉汉打死,被捕入狱。服刑期间,勇作决定离婚。但是他十分怀念前妻,写信告诉她如果她还是一个人生活,就在家门前挂一条黄手绢。当勇作回到故乡,看见了旗杆上挂满了黄手绢,二人的爱情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影片把勇作怀念妻子又担心她改嫁的微妙心理活动刻画的淋漓尽致。
《远山的呼唤》
主要内容:耕作是个为人忠厚沉默寡言的人,在妻子被高利贷逼死之后他杀了高利贷者,逃到北海道在民子家当帮工,民子是一个寡妇带着4岁左右的儿子艰难地支撑着丈夫留下的牧场。耕作在民子生病期间把牧场打理地井井有条,儿子也和耕作亲如一家。耕作随后被逮捕入狱,民子变卖了牧场更着耕作回来。
影片用质朴无华的艺术魅力抓住了观众的心,最大限度挖掘和歌颂了普通人的心灵美。此外还展现了北海道的自然景观,沁人心脾。
偶像派明星主演的青春爱情片(吉永小百合、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
将《请问芳名》为代表的日本青春爱情片推向了新高度,走向了世界。一反太阳族电影和大岛渚的早期青春题材影片中的焦虑颓废叛逆毁灭因素,注入了浪漫纯情的元素,金童玉女、生死相许的情节拥有了数不胜数的影迷。
山口百惠
1974年老导演西河克已拍摄《伊豆的舞女》时,大胆选用了15岁的山口百惠,她把一个流浪舞女演绎的惟妙惟肖,再加上她婉转的歌喉唱出了歌女的哀愁。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这对银幕情侣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拍摄了《绝唱》《雾之旗》《春琴抄》《污泥中的纯情》《伊豆的舞女》《鸢之恋》《拥抱》等十几部影片。
这些影片都表现了青年男女的恋情,浪漫纯情。基本情节都是一对恋人相恋,但门不当户不对,遭到守旧父母的反对,战争也让相爱的人被阻隔,思念成疾。当男方从战场九死一生逃回来,女方已经得了不治之症夭折。去掉这层包装,实际上是王子与灰姑娘、穷小子和富家千金的童话故事日本版。女主人公大都善良温柔,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男主人公也是忠诚专一,或者开始大大咧咧玩世不恭,最后都演绎为了一段污泥中的纯情。
《春琴抄》
讲的是自小双目失明的富家女阿琴性格孤僻,只有年轻佣人做主的伺候才和她心意,他们不知不觉地相爱,但是地位悬殊阻碍了他们的结合。一次意外中阿琴被毁容,为了让所爱的人永远美丽,佐助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他们没有举办任何仪式,朝夕相处白头到老,同样的故事在北野武的《玩偶》中重新演绎。
《绝唱》
主要内容:大财主园田家的少爷和女佣小雪相爱,可是姥爷想要少爷娶一个阔小姐光宗耀祖,因此少爷和小雪一起去了海边的小镇,当起了搬运工。战争爆发后少爷入伍,他们约定在同一时间唱起心中的歌曲《伐木歌》,但是一去不复返,小雪在思念和沉重的劳动之中病倒了,老爷又派人欺骗小雪说少爷变了心。当少爷回来探望她的时候,消协已经奄奄一息,用最后一息和爱人告别。为了让小雪成为他的妻子,少爷决定把婚礼和葬礼合在一起办。在少爷的幻想中,小雪没有死去,他们合唱的歌曲又在山谷里回响,在田野里飘荡。与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其他影片不同,这部影片中的音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伤感的《伐木歌》将人物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渲染情感烘托氛围,突出主题。
评价:
与同时期台湾的琼瑶言情片不同,70年代日本爱情片大多是悲剧,这正与日本民族物哀的美学传统和宿命情节密切相关。与四五十年代的青春爱情片相比,又多了些肉欲和暴力的元素。同时为了迎合青少年的口味还出现了现代都市的摩登元素和异国情调,在90年代岩井俊二《情书》北野武《玩偶》和行定勋《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似曾相识。
更多电影学习资料欢迎咨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