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温柔、晶莹剔透又纯粹”
这些词是杜蒙作品里的小女孩给人留下的印象。
这组玻璃雕塑衍生品是艺术家杜蒙创作的“微光”系列,杜蒙接触玻璃铸造已经十余年,我们有机会和她聊了聊关于这组作品背后的故事。
我和玻璃的故事
我本科是学视觉传达的,当时在旧金山看了一个玻璃装置的艺术家展览(Chihuly),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玻璃艺术,在这之前国内有玻璃专业的学校都非常少。那次之后我就很好奇,正值本科毕业,想学一个实际操作感比较强的专业,就去了美国读玻璃专业的研究生。
玻璃材料特别梦幻,一打上光,会有色彩斑斓的反光。学了这个专业之后逐渐发现根据艺术家使用工艺的不同,玻璃其实有很多种气质展现出来。
有的艺术家喜欢抛光度很高亮的,有艺术家会把玻璃做成不太像玻璃,比如去模仿石头或者金属的质感...... 根据温度变化,玻璃有非常多可能性。
微光是我作品的一个衍生品,它有两个造型,每一件都是烧制之后我用手工上色的,所以每一件会有细微的不同。
玻璃在上色的方式也非常多,可以用彩色玻璃料或者高温的釉料直接烧在表面。微光选择了磨砂的质地,因为我更想通过它的磨砂表面,用手绘上颜色。这样的过程是时间的积累,慢慢产生颜色上的变化。
上色阶段要花费两周左右,要把颜料先在玻璃表面涂匀,然后看颜色的深浅度,需要再反复擦拭好几遍来达到想要的效果,每一步完成之后也需要等。
Shimmer No.01 霜色
Shimmer No.01 黄栌
Shimmer No.01 绯红
在可选择的颜色上,我为这些颜色取了霜色、黄栌、绯红、海棠、豆绿的名字,它们的灵感来源于植物。女孩身体和帽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试了好几种最后觉得这5种在一起会更和谐,这样才定下来。
Shimmer No.02 海棠
Shimmer No.02 豆绿
每一件的诞生,是根据草图先做成泥塑,再翻成硅胶膜和蜡膜。蜡出来后进行精修,蜡是什么样子玻璃烧出来就是什么样子了,最后再经过一道耐火石膏模。整个过程需要大概一个月,反复翻模、烧制、退火、再打磨。
做一件玻璃制品不只是在和玻璃打交道,和光和影都是离不开的。我学了玻璃之后对光和影子非常敏感,逐渐发现玻璃的状态,对光的反馈是不一样的,也会把光考虑到作品当中去。
我烧制微光一次只能做十几件,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没办法做很多。在烧制和上色的过程当中,会增添一些小想法,衣服的颜色虽然是固定了,但是有时候会给帽子悄悄换一个颜色,让它们的手工感更强一点。
别看只是一个小人,它的工艺过程是挺漫长的,这也是玻璃和其它工艺间的差异。
这个小女孩

带着情绪和信心
人像陆陆续续地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像一个线索似的存在。
2010年,我在学习玻璃专业时认识了一个从大阪艺术大学来交流的女孩,这是对我的一个重要开始,我跟着她一步步学,直到研一期末的时候我做了三个人像。那时我特别没有信心,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经常一个人默默在工作室打磨。
那学期结束之后,教授给我写了一封长邮件,他说一开始录取我的时候他也没想这么多,因为我是第一个非玻璃专业出身的学生。通过这一年他觉得我成长了,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这组人像给了我特别多感触,我把当时自己的情绪和信心都揉在了作品里。人的每个阶段的状态都在变,借着人像可以持续记录人生的情绪状态。2018年第一件微光作品诞生时,也记录了那时的我。
有人说微光里的小女孩形象像我,在一开始做东西的时候我不会有太强烈的想法,那段时间从自己出发的角度比较多,就有了现在的样子。
我做的人像都是闭着眼睛的,微光里的小女孩也是。我不希望她的表情流露出明确的情绪,这样观者更容易带入自己的感官。
女孩们戴着的帽子,源于童年记忆里孩子们戴过的小帽子,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戴帽子的人,觉得冬天戴上帽子非常有安全感。
Shimmer No.02 黄栌
目前买微光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女性,有的是姐姐买给妹妹,或妈妈买给女儿的,通过微光传达女性之间的爱意让我很惊喜。
我是希望微光能带给人安静,给它取名微光是因为磨砂的质地不会特别强烈得反射。当光芒照在女孩的身体和帽子上,小小的光就能带来柔软和温柔。这份安静可以来自自己,或同亲密的人共享,这种状态是让人舒适的,我觉得生活应该简单一点。
Shimmer No.02 霜色
✨ 🛒
愿这份微光,可以传递
点击小程序进入购买详情页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