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概知道我要讲什么事情,但我不想再重复那个悲伤的新闻,或继续在你心里投射一种对于未来无常的恐惧,我从来都是乐观的,这种谨慎的乐观基于我对生活,对人性,对人间最坚决彻底的悲观,正如当一切都漆黑如墨,任何一点微弱的光都足以令人欢欣鼓舞。
我的人生总体来说很顺利,所以对苦难的认知更多来源于我成为一名记者后的旁观经历。旁观苦难和亲历苦难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唯一的收获大抵在于,因为有机会接触到足够多的小概率事件,我对苦难的存在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因此对自己平凡的生活充满各种撞大运的感激。
我曾在一个南方三线城市做过三年民政记者,民政是一个专门跟弱势群体打交道的部门,在这个系统里,生老病死,迎来送往,唯一的亮色只有福利彩票,其余大部分都是人生大不平——火葬场,救助站,福利院。
上述地点,有些人一辈子都未必会踏足,在这里看到的人间疾苦确实多,多到我对生孩子一直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孩子出生后居然没有先天残疾,我高兴地大哭一场。
以我的亲身体验,在民政系统工作的人相比其他部门显得有些迟缓,没那么活泛,不是人本身不聪明,而是在这个部门呆久了,人间疾苦看多了,有时也需要麻木一下神经以求自保。刚做记者前几年,为了挖料,我没事就往这些地方的办公室跑,坐着瞎聊找新闻线索,去得多了,混得熟了,办公室的大姐开玩笑的说了一句:很多人都不愿意往我们这跑,嫌我们晦气,但他们最后都要到我们这来报个道。我当时听完呵呵一笑,事后细想脊背发凉。
人间疾苦看多了,并不是没有好处,好处之一就是特别容易知足,因为工作对象都是比我苦得多的人,自己那点情绪在现实苦难面前简直不值一提,特别容易缓解嫉妒心,戒掉虚荣心,后来不干记者,不跑民政线了,大姐那句话还会经常回荡。这段经历让我日后在烈火烹油的新媒体浪潮中宛如一个秤砣,铁了心的原地踏步,既没有飞起来,也没有被冲走。
人生在世,该如何活?一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沉重的肉身”,我依然记得曾经因为这五个字,抱着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 ,忐忑不安地拿起一本名叫《沉重的肉身》的书,当时我还很年轻,以为会收获午睡春情,结果收获的却是午夜惊魂。书中有一句话至今听来仍是振聋发聩:“如果既觉得一种生活不可忍受,又觉得另一种生活不可企及,就是一个人对幸福的想象太过分了。”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社交平台是多么刺耳的一句话,人们可以自黑:我不配,但没人敢说一句:你不配。但恰恰是这句话,在这些年的风起云涌中,帮我圈禁着内心一不小心就会疯狂滋长的嫉妒心和虚荣心,让我像念咒语一样反复念叨:淡定淡定,嫉妒是一把刀,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在自己心里。
我们有时意识不到,年轻时偶尔看过的书会在生命的某个转角处支楞一下我们的灵魂,这本《沉重的肉身》曾是中国哲学圈里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金句浓度严重超标,随手摘抄一句都是鸡汤鼻祖, 贴书皮腰封上的那句大白话:“不怕死的活是什么样的活”可以无缝对接“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活”,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决定结束自己生命前,好好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可能会陷入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迷思,最后甚至忘掉自己的痛苦和执念。
在这个名校计算机硕士都找不到工作的春天,焦虑像病毒一样蔓延,人们拖着“沉重的肉身”悲观地把春天过成冬天,这个时候谈哲学,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奢侈。但人生苦不苦这件事,有两件东西可以快速治愈,一个是钱,可以帮你把烦恼一键清零;一个是哲学,可以让你把苦理解为修行,把迷茫幻变成迷宫。如果你暂时没有能力赚足够的钱解忧,不妨学学如何把苦大卸八块,用哲学的手术刀细细肢解。毕竟人类的苦难并不新鲜,哲学家们已经开出各种药方,丰俭由人。
今年拿下港产片票房纪录的黄子华,也曾是一个娱乐圈的失意人,混迹娱乐圈20年,尝尽各种世态炎凉,好在他学哲学,明白苦中作乐的力量,结果在64岁高龄,从香港票房毒药变成票房冠军。
苦中作乐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时却是不得不做的事,肉身再沉重,那也是我们今世的居所,现实中买不起房,难道连这个白送的居所都要抛弃吗?
有时候,人生难免高低起伏,看不到希望,真正的绝望不是眼前的输赢,而是你随随便便就走下牌桌,不玩了,就一切都真的完了。
为方便大家能及时接收米糕的文章,麻烦星号置顶,点赞+在看
米联储见闻招募2023年度新会员
扫码付费即可登录付费平台
有效期:2023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
订阅价:599元
付费后可加微信号18620863386,联系入群
欢迎关注米糕的视频号
每周直播三次,跟大家笑谈人世间。
米糕新闻日记
一个人的深度吐槽
一个坚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