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可攻、退可守,收益还比股指好,这样的可转债香不香?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近1年、近3年、近5年的年化收益分别为1.62%、5.07%、6.33%,远胜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是不折不扣的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的高性价比投资品种。
要说近期市场讨论最多的是什么?那无疑是通缩!尤其是在一季度社融“超强”表现下,3月CPI同比涨幅仅0.7%。人行披露的数据显示,Q1新增社融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M2同比增长12.7%。印钞机加码工作,但是通胀却没起来。

此外,“存钱罐”继续膨胀。Q1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居民部门存款增加9.9万亿元。
一时间,为钱找出路成为热门话题!
学者们有一个观点,从房地产在复苏来看,居民开始把新增流动性配置买房,通胀暂时被压抑,复盘历史,房地产销售情况越好,则通胀越低。
近期楼市的数据也似乎印证了这种观点。据统计局4月15日披露,3月全国70城房价普涨,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为64个、57个,比上月增加9个和17个。
据克而瑞统计,百强房企3月单月业绩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42.3%,同环比保持增长且增幅较上月提升。一季度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转正,增长3.1%。
好家伙,关键还是在国民经济压舱石这里。
地产复苏“打底”,3月出口也有支撑,国内“弱复苏、慢复苏”脉络逐渐清晰,这种情况下,总量政策克制,权益市场则以主题炒作为主。截至目前,今年A股两大主线——中特估和TMT行情大概率持续。截至上周五收盘,申万一级传媒行业涨幅达43.4%,计算机38.26%,通信36.47%,电子20.85%。而沪指年内涨幅8.06%,沪深300涨5.69%。
追逐收益的公募人,3月早已“剁仓”新能源,加仓TMT。据申万宏源数据,主动权益基金的调仓时点主要在3月下旬,调仓力度稍大的基金大都为组合贡献了收益率,即为今年以来大多数基金经理的调仓方向是正确的。主动权益基金基本都是加仓TMT,减仓新能源。
现在上车TMT已经来不及,那么在这种宽松的流动性、纯债的低收益以及正股阶段性行情下,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答案是转债,博时基金发行的可转债ETF(511380)以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收益率为比较基准,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支完全覆盖转债市场收益的代表性工具,是投资者把握转债行情、参与投资机会的良好工具。
从可转债供需来看,近年来机构对于转债收益的需求激增,这不断推高转债市场估值,对转债行情形成长期支撑。反映到具体的风险收益特征上,在持续的估值支撑下,转债的确能提供高于纯债的收益和强于股票的稳定性。
ETF作为典型资产配置工具,其持仓基本与跟踪指数被动保持一致,可密切跟踪指数的变动,分享指数收益。目前转债基金绝大多数为主动型基金,被动型仅有两只转债ETF基金,较为稀缺。其中,博时基金发行的可转债ETF以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收益率为比较基准,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支完全覆盖转债市场收益的代理性工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业绩是驱动基民购买产品的“第一生产力”!
博时可转债ETF(511380)跟踪的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2021年收益率17.97%,当年沪深300指数下跌5.20%。
2022年,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21.63%,可转债ETF跑赢沪深300指数,全年仅下跌7.02%。
如下图数据显示(数据区间2018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近1年、近3年、近5年的年化收益分别为1.62%、5.07%、6.33%,远胜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表现。
权威数据还显示,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在历史5年间年化收益率7.26%、年化波动率8.49%、收益波动比0.86、收益回撤比0.72。与其他ETF等被动产品所挂钩的债券指数相比,其拥有更高的上行空间,且从收益回撤比看投资性价比较高。

可转债ETF跟踪转债指数的能力较强,可有效分享转债指数的收益。截至2023年4月7日,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2021年以来的夏普比率、卡玛比率分别为0.40、0.36,与标的指数较为接近。
展望未来,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基金经理邓欣雨指出,2023 年的基本情景是温和复苏,内强外弱,消费和房地产领域值得进一步重点观察。消费复苏方向确定,弱修复概率偏高,地产政策有助行业底部修复,但弱房价预期和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不利会限制销售修复程度,因此消费和房地产领域是否有超预期亮点,需继续观察相关配套政策。
资产配置方面,邓欣雨表示,经济温和复苏是主基调,预期股市表现明显好于债券,权益估值有望回升,但企业整体盈利恢复缓慢,市场在震荡中上行,政策导向值得重点关注,如扩内需、信创和半导体为代表的“安全”主题以及低估值国企的重估等。权益市场的回暖决定转债市场的大方向,加大配置是主基调,只是中等偏高估值环境下的转债投资非常依赖对正股未来走势路径的判断,这导致回报的可预测性降低。
因此,一方面需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估值压缩后的机会,并重视低估值策略,从定价方面看分散配置相对低估值的转债大概率持续占优。一方面需重视配政策支持的行业,以及自下而上挖掘正股层面驱动的个券机会。(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