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商业化的5000天后,社交媒体(SNS)开始蓬勃兴起。现在,在SNS兴起后又过了近5000天,接下来的5000天,将会发生什么事?
能给出科技预言的人一定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他能洞察到一些尚处在萌芽状态、常被人忽略的创新将迸发出的社会影响力——有的甚至会带来革命性的进步或颠覆性的破坏。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主编、被誉为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凯文· 凯利(K.K.)正是这样的预言家。
K.K.曾阐述他对未来科技世界的看法,他认为未来科技世界将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人类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进步。K.K.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与AI相连的世界,他将其称为镜像世界(Mirror-world)。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超越国界,并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GAFA的规模扩展到可以左右国际社会命运的程度……

镜像世界中的“数字孪生”

    K.K.对镜像世界的预测不禁让人想起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1929—1995)的奇幻小说《毛毛》(Momo),里面有一位充满想象力、爱讲故事的角色——导游吉吉,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惨无人道的暴君,人称罗特的马蒂乌斯 · 卡姆努斯国王曾经制订过一个计划,要按照他的意愿改变当时的整个世界。然而事实证明,不管他怎样做,人们仍然希望大致保持原状,不愿意轻易改变。 
    “马蒂乌斯 · 卡姆努斯到晚年精神错乱了。女士们,你们自然知道,当时还没有能治愈这种病的精神病医生。没法子,人们只好让那个暴君随意发怒。后来,卡姆努斯国王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想法:不再管这个现存的世界,去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下令制造一个像地球一样大的地球仪,而且要百分之百地再现地球上的一切:每一棵树,每一条山脉,甚至海洋与湖泊。在死刑的威逼下,所有的人都被迫参加了制造地球仪的极其艰巨的劳动。“人们首先制造了一个安放地球仪的底座。底座建好以后,人们就开始造地球仪。那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圆球,和地球一般大。当圆球终于造好时,人们就在圆球上仿制出地球上的一切。“制造这样大的地球仪自然需要许多材料,而这些材料除了从地球本身提取,没有其他途径。就这样,地球仪一天天地增大,而地球却一天天地缩小了。“当那个新的世界完成时,人们不得不将地球上最后的一颗小石子按照原样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当然,地球上所有的人也要全部移居到新的地球仪上,因为原来的地球已经被用完了。当卡姆努斯国王不得不承认,尽管花费那么大的力气,还是一切照旧时,他不由得羞愧万分,他用自己的长袍蒙起脑袋走了。他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始终无人知晓。”
K.K.说,在不久的将来,现实世界中所有的道路、建筑等实际存在的事物,都会在镜像世界中显示出它们的“数字孪生”——一个和实物同等大小的虚拟物。“我们将与这个镜像世界互动,操纵它,体验其中的一切,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那样……最终我们能够像搜索文本一样搜索物理空间——‘请帮我找到所有能看到日出的沿河的公园长椅’。我们将把物体超链接到一个物理网络中,就像网络超链接文字一样,这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催生新产品。”
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主编凯文·凯利(K.K.)
来源:中信出版社

AI成为人类的“神助攻”

未来科技世界将会是一个高度互联、智能化、数字化的世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所有的物品、设备和机器都将会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人们将会在这个世界中享受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所有的设备和机器都将会具备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的能力,可以自主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人们将会在数字化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将会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获取和处理信息。
AI和大数据是无形经济的推动力。K.K.指出,AI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通用的AI只是个神话。所谓“智能”,在 K.K.眼里不过是自然演化的一个结果。因此,智能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由于AI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人们应学会逐渐适应它,给它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I将会成为我们的“神助攻” ,在我们耳边说悄悄话,帮助我们完成任务。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可以实时翻译的耳机在我耳边即时中英文互译,这种技术能帮助我们做许多想做的事情。它能解放数百万技术能力优秀,但仅仅因为英语不好而受制的人破除语言的障碍,让他们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服务。这就是一个AI成为人类合作伙伴的例子,它们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机器人和AI将会为人类创造新岗位,你可以想象这些新岗位——机器人修理师、遗传顾问、首席信任官……在未来五年中,我们会创造很多新工种。对于未来的这些新职业、新工种来说,效率不再是第一位的了,因为效率和生产力是用来要求机器和AI的,这是它们的强项。它们能够竭尽全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AI协同人类处理任务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Volume 126 Number 2 Mar/Apr 2023

学习技术如同学习生存法则

K.K.预测,未来工作的模式将发生极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将自动化和智能化,很多工作将被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所代替。人类将逐渐转向更加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教育和人才培养将变得更加重要。凯文凯利认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非常依赖于技能和知识。因此,教育和人才培养将变得更加重要。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配合未来世界的发展。
他自创了“技术学习(Techno Learning)”这一术语,这代表着一种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需要的技能。这种技能能够帮助他们迈入新的领域,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未来”。
智能手机的出现还不到5000天,短短4800天前,智能手机才刚刚问世。社交软件也是如此。你能想象到一款App会带给我们如此大的好处和便利吗?而社交软件才刚刚上线3200天。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新事物,都是新世纪的发明。这就是我们一直打造、一直生活着的世界。
5000天后的教育是占主导地位的,是充满创造力的,也将因技术的革新而得到推动。技术的革新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使我们能做更多事情,也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个人和企业在未来5000天里所需的技能要跟随技术有所改变:
第一,学会学习。不只是学习新东西,而是学习如何学习新东西;不只是创造新事物,而是学会如何创造新事物。
第二,从答案到问题的转变。教育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教育是多种多样的,也应该是惠及年轻人、惠及人生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教育应当开放、多元,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一点,但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做?
第三,了解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就好比你是一个猎人,就必须深谙自然生存法则一样,技术是我们所生存的第二个“大自然”,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它。
在算法的辅助下,潜水员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拜埃探索水下遗迹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Volume 126 Number 1 Jan/Feb 2023

未来时代的科技属性

面对未来,K.K.的观念不乏乐观精神,他提出未来将是AI的时代、沉浸式计算的时代、新生物学的时代与亚洲的时代
北大光华度小满金融科技实验室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研究团队发布的《2023年金融科技趋势展望》中,同样提出了AI作为未来的驱动性力量,将改变传统行业的十大技术趋势,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因果推断、图计算等。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因果表征学习(Caus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或许将改变游戏规则。统计学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分为两类,分别是因果推断和概率因果论。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普遍建立在后者之上,而由于无法很好地分辨内生性问题,机器也是一样,很容易出现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的错误。而因果推断的本质则是从产生的数据中回推背后的真相,需要从非结构化的数据里分离出真正存在的因果隐变量,这一点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
沉浸式计算,或者说是元宇宙,被无数人认为会完全改变人类未来。如今,中国学者蒙翠玲博士研发的可重构软光子晶体,为虚拟现实沉浸式视觉体验带来了新技术。可重构软光子晶体的多元化大角度光束偏转,可以为虚拟现实沉浸式视觉体验带来新的技术突破;进一步缩小完整光孤子束旋转区域大小之后,还有望用于全光计算甚至光子芯片;同时,在非机械式可调光束偏转器上,其也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
元宇宙的困境和未来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Volume 126 Number 1 Jan/Feb 2023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同样坚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主场,如今的生命科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机理层面,更是开始向工程学思维转化,在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TR10)与35岁以下创新35人(TR35)的榜单中,生物技术与生物领域人才屡见不鲜,如入选2022年TR35中国区榜单的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王雅婕博士。她首次将光催化和酶催化反应创新性结合,突破了近 30 年的技术瓶颈,高效合成药物(如巴氯芬、菲尼布特)及多种生物活性分子。2021年在西湖大学建立了“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实验室”的她,旨在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指导,利用生物技术,如蛋白质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满足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制造业的迫切需求。
基因编辑或使得物种恢复?基因相关工作岗位或有更多可能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Volume 126 Number 1 Mar/Apr 2023

不断追问科技想要什么

《5000天后的世界》是一部短小精悍却不失思想性与启发性的佳作,适合所有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K.K.一语道破预知科技未来的秘诀,就是不断追问科技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帮它实现。此外,他提醒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科技的功与过。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觉得科技等同于文明,即科技水平越高,文明程度就越高。这种误解很容易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为那些利用先进科技霸凌和掠夺弱小国家的帝国主义编织堂而皇之的借口。科技被滥用时,越先进,危害越大。所以,只有把人文也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人类必须小心翼翼地发展弱人工智能,不要让它成为人类文明的终结者。但愿未来如K.K.期待的那样,科技得到善用并造福全体人类
如同过去K.K.的一致风格,这又是一本“站在未来看现在”的作品。公元1000年的人类自然无法理解甚至想象今日之科技,而我们也确信未来1000年后的人类(如果还存在的话)看今天的世界恐怕感觉是原始部落。什么是科技?在过去异想天开,在今天勉为其难,在未来习以为常的这类事物,就是科技。人类面对新科技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高估近期,却低估远期。然而科技的发展却从来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其总会跟随着认知边界的拓展而不断拾级而上。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拥抱技术变化,并确保科技向善,普惠可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