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5日 总第19期
本期编辑: 陈卓
责任编辑: 施兰茶

印度部分邦疫苗接种情况。图源网络
《印度快报》、NDTV新闻网12月24日报道,联邦卫生部长曼苏赫·曼达维亚(Mansukh Mandaviya)表示,印将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香港、泰国的国际旅客进行强制新冠病毒检测(RT-PCR)。来自上述国家的乘客一经发现病毒检测呈阳性均需被隔离。此外,印卫生和家庭福利部12月27日拟在全印所有卫生机构举行新冠模拟演习,以确保在未来感染病例激增的情况下能及时提供氧气支持和ICU病床等。
NEWS
印战略性隧道色拉隧道(Sela)将于2023年开放。图源:《印刷报》
《印度斯坦时报》12月24日报道,国家安全规划人员未来拟在中印边境各邦修建多用途公路隧道,并修筑侧隧道,以容纳关键弹药和陆基短程战术导弹。这一规划旨在对标中方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据悉,印方研判未来战争的主角将是防区外武器,而非大规模步兵和装甲部队,因此认为应首先保证印方武器储备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印军已于2020年5月后在东拉达克地区实控线附近铺设“大直径碾压混凝土管道”,以确保印军在不暴露的情况下能够移动和运输弹药。
NEWS
印自俄进口主要军事装备库存。图源:《经济学人》
印度《铸币报》12月24日报道,俄拟于2023年1月或2月向印提供第三个S-400防空导弹系统。俄外交部印度司司长扎米尔·卡布洛夫(Zamir Kabulov)表示,在国际制裁禁止与俄进行金融交易的背景下,俄印拟在结算中停止使用美元和欧元,并以“卢比-卢布”形式进行所有交易。目前,印已将其S-400中队投入使用,并均部署在中印边境附近。S-400系统能够应对敌方战斗机、无人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目前,印俄双方已达成为期三年、价值超3500亿卢比的协议,由印购买五个中队的S-400系统,所有交付预计将于2022-23财年末完成。
NEWS
印陆军人员向在北锡金泽马地区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的士兵遗体献花圈。图源:《印度斯坦时报》
《印度斯坦时报》12月24日报道,12月23日上午9点左右,印军卡车在锡金北部泽马(Zema)翻车,造成16名士兵死亡,4人受伤。死者包括3名初级军官(JCO)和13名普通士兵。据军方声明,这些士兵来自第285医疗团、第26机械化步兵团、拉贾斯坦步枪团等。12月24日,军方已在西孟加拉邦巴格多格拉(Bagdogra)机场为死者举行敬献花圈仪式。
NEWS
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在新德里红堡附近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图源:《今日印度》
《印度教徒报》《今日印度》12月24日报道,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在德里红堡发表公众讲话,猛烈抨击印人党政府“不是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府,而是大财阀安巴尼和阿达尼的政府”。拉胡尔进一步声称,印穆仇恨正在全印蔓延,而中央政府欲借此转移人民对真正问题的注意。大众社会党(BSP)和解放黑豹党(VCK)等政党领导人到场声援。此外,拉胡尔将于12月25日在已故总理、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领袖瓦杰帕伊的纪念碑前致敬,同时参观圣雄甘地纪念碑、尼赫鲁纪念碑、英迪拉·甘地纪念碑等。巡游将于2023年1月3日在途径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后向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进军。
NEWS
印度国内宗教节日庆祝人数比例。图源:皮尤研究中心
《印度斯坦时报》《印度论坛报》12月24日报道,在圣诞节来临之际,右翼文化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以下称“RSS”)高级领导人英德雷什·库马尔(Indresh Kumar)出席由“印度基督教论坛”(Bharatiya Christian Manch)在印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组织的节日庆祝活动。该组织受RSS支持,旨在促进基督徒与其他社群和谐相处。此次活动正值RSS发起反宗教皈依运动之际,也被视为印人党和RSS在梅邦选举前的同该邦基督教徒的深入接触。在中央邦,和RSS同属“团家族”(Sangh Parivar)的世界印度教大会(VHP)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要求各学校不得强制印度教学生装扮或携带有圣诞节元素的物品,认为此举冲击印度教文化,并称“印度是圣人之地,而非圣诞老人之地”。
NEWS
印“东向行动”(Act East)政策。图源网络
《外交学人》12月23日发表题为《印度的全球野心始于国内》的评论,认为如果印无法解决国内结构性问题,就无法实现其在地区乃至全球大国抱负。本文作者奇蒂格·巴杰帕伊(Chietigj Bajpaee)系澳智库罗伊研究所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虽然印经济在冷战后摆脱“印度教徒增长率”的束缚,但其面临着同样棘手的“印度式决策率”(Indian rate of policymaking),即官僚惯性和部际协调不力问题。以“向东行动”(Act East)为例,其前身“东望政策”(Look East)推进不力的原因在于日韩与东盟各国认为印对外政策的内生条件不足,即印国内面临如征地和基建落后等一系列掣肘,不足以支撑其“东望政策”中的承诺。亚洲金融危机后,印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更加浓重,使其与东盟各国的贸易谈判几乎停滞不前。当下,如果印谋求在区域乃至国际层面从次要角色提升为主要角色,最需要的是克服国内阻碍。虽然印目前经济增速快、人口基数大、地缘政治红利足,但阻碍印经济改革的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而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能源不稳定因素又将加剧印产业的不确定性。总体看,在可见的未来,印恐将无法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但印不妨借鉴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韬光养晦”的做法,保持和加快其改革势头,“对外低调行事,对内高调改革”。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