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 总第40期
本期编辑: 王若桐
责任编辑: 陈卓

2022年1-5月,印自华进口产品种类。图源:exportgenius网站
《印度教徒报》1月13日报道,中国海关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359.8亿美元,印对华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印自华进口额从975亿美元上升至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而出口额从281亿美元降至174.8亿美元。目前具体门类详细数据尚未公布。印对中贸易逆差从2021年的694亿美元增至1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分析人士认为,印自华进口创新高受印国内需求增加、中间产品和新类别商品(如医疗用品等)进口增加影响,表示印在一系列关键品上继续依赖中国。但中间品进口增加也具有积极意义,表明印正利用中国溢出的技术要素促进其国内最终资本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推动印经济发展。
NEWS
图源:Visual Capitalist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印度教徒报》1月13日报道,印外长苏杰生于1月19-20日拟访问斯里兰卡。这将是苏杰生自维克勒马辛哈2022年7月宣誓就任斯总统以来的首次访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1月13日宣布,中联部副部长陈洲率领高级代表团于1月14-18日访问斯里兰卡。印外交部官员表示,目前斯政府试图取得中印两国关于债务重组的“书面财务保证”。两国访问对斯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29亿美元一揽子计划至关重要,因为斯政府希望通过IMF项目获得更多资金复苏该国经济。此外,斯防长1月13日表示,经济危机迫使斯到2024年削减三分之一的军队人数,将仅剩13.5万人;到2030年,斯军队人数将削减至约10万人。
NEWS
图源:《经济时报》
印度《印刷报》1月12日报道,阿富汗外交官员称,塔利班领导的阿富汗临时政府已敦促印允许其在印首都派驻代表。消息人士称,该职位的拟议候选人包括备受争议的阿塔外交部发言人阿卜杜勒·卡哈尔·巴尔基 (Abdul Qahar Balkhi)。巴尔基曾被指控对澳大利亚记者发出死亡威胁,还曾因阿妇女问题遭国际社会批评。阿塔于2022年7月首次提议向印派遣代表,而印外交部也考虑重新开放印驻阿坎大哈领事馆。此外,阿塔已与印情报部门接触,解决印对其庇护基地组织虔诚军、穆罕默德军等基地组织人员的担忧问题。印媒认为,印方也有意推动解决该问题,并尽快恢复在阿项目以应对中国在阿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NEWS
图源网络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1月13日报道,印科技部长吉滕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称,为加强印美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拟于2023年晚些时候启动联合地球观测项目。该项目拟发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NASA-ISR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tellite),通过监测地球生态系统、动态表面、冰层情况以获取生物量、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地下水等相关信息。辛格呼吁,印美两国应扩大空间领域合作,尤其是管理太空碎片治理等新领域。辛格还提议印美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量子技术、半导体、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国防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NEWS
印人民院选举议席情况。图源网络
印度《第一邮报》1月13日报道,莫迪为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邦一级议员制定2024年大选计划,“关注基础工作、社交媒体”。消息人士称,莫迪特别关注人民院的印人党议员,并在前不久召开的冬季议会期间三度与各邦印人党议员举行早餐会议,重点强调党的宣传工作。消息人士透露,莫迪重点评估议员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包括其在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在推特上的影响力。评估标准还包括议员是否通过莫迪专属应用软件NaMo APP分享政府决策、选举信息、媒体报道、攻击反对派言论等。此外,莫迪鼓励议员大力宣传印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的相关内容,并敦促其定期检查身体确保后续正常工作。
NEWS
图源:《纳加兰邮报》
《印度快报》1月13日报道,莫迪宣布启动世界上最长的内河游轮“奢享恒河”(MV Ganga Vilas),开启历时51天的恒河游轮行。游轮将从印北方邦圣城瓦拉纳西出发,途经孟加拉国,预计于3月1日抵达阿萨姆邦的迪布鲁格尔(Dibrugarh),全长3200公里。该游轮为印度制造的第一艘游轮。莫迪表示,内河游轮将促进旅游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然而,英国《卫报》称,游轮恐将对恒河生态尤其是恒河海豚造成持久性伤害。环境专家称,为支持“营商便利”,政府已搁置必要的环境保障措施。
NEWS
印国内青年失业率情况。图源:彭博社
彭博社1月13日发表题为《印度iPhone突破阻碍,努力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文章,认为印发展制造业面临诸多掣肘,成为“下一个中国”梦想短期难以实现。表面上看,在苹果加速布局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的大背景下,印度吸引全球制造商的前景乐观。这种乐观预期受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印接任G20轮值主席国、莫迪政府产业激励政策三大因素影响。但实际上,莫迪政府振兴印低迷制造业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方面,印制造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14%)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尽管印拥有人口红利,但其高失业率并未释放这一优势。印想在制造业方面成为“下一个中国”,首先,莫迪政府需证明印市场投资便利且收益可观,而非简单地依靠政治或安全因素吸引企业赴印。其次,莫迪政府必须通过精简程序、完善《劳动法》和征地制度等减少企业在印经营障碍。再次,莫迪政府需创造就业机会使年轻劳动力进入制造业。政府均无力解决以上制约印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目前看,大部分外资流入印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已证明苹果公司进军印度或仅是短期“引人注目”。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