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3日 总第58期
本期编辑: 胡可怡
责任编辑: 陈卓

阿达尼集团股价跌幅。图源:彭博社
《印度快报》、路透社2月2日报道,阿达尼丑闻产生的混乱已经蔓延至印度政坛,印财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亲自下场安抚市场,称阿达尼集团的问题不会影响印度宏观经济。至少16个在野党联合呼吁议会讨论阿达尼集团问题,并要求联合议会委员会(JPC)彻查阿达尼集团的商业活动及其与莫迪的关系,这股“反阿达尼强烈浪潮已致印议会两院休会。据悉,在野党联合要求调查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政府“强制”印人寿保险公司(LIC)、印国家银行(SBI)等公立财政机构投资阿达尼集团的纪录,但遭印人党方面拒绝。在野党称,阿达尼集团股价暴跌已波及印公共财政金融机构,造成严重储蓄安全问题。兴登堡(Hindenburg)1月24日指控阿达尼集团涉嫌财务造假以来,该集团市值缩水1200亿美元,占集团价值的一半。目前,阿达尼集团决定取消公开发售股票。瑞士信贷、花旗集团已暂停接受阿达尼债券作为贷款抵押品。印央行已要求印各银行提供对阿达尼集团敞口的详细报告。这场灾难还远未结束,由于阿达尼集团庞大的体量及其与印度政坛错综复杂的关系,阿达尼丑闻给整个印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发酵。
NEWS
图源网络
《印度时报》、印度报业托拉斯2月2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印度总理莫迪2023年中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消息人士称,莫迪拟于6月或7月访美,赶在上海合作组织、G20峰会召开之前。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访美超过6次,但多属于正式或工作访问,而非被视为两个主权国间友好关系的最高体现的“国事访问”。国事访问将安排高规格外交仪式、国宴、国会联席会议讲话。这将是自2009年印前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访美以来,印总理首次对美国事访问。印外交部表示,目前对莫迪可能的访美行程不予置评,相关信息将适时宣布。
NEWS
“锡克教徒正义组织”发布的卡利斯坦地图。图源:《论坛快报》
印度《经济时报》2月2日报道,印政府强烈谴责近期澳大利亚发生针对印侨民的袭击事件,并敦促澳方“禁止相关组织在其领土从事有损印领土完整、安全、国家利益的活动”。印外交部表示,已向澳传达关切,坚决反对“卡利斯坦公投”(锡克教分离主义运动,旨在建立名为“卡利斯坦”的主权国家)以及极端分子近期在澳的政治活动,并敦促澳地方当局调查和惩罚肇事者。1月30日,“锡克教徒正义组织”(Sikhs for Justice,SFJ)组织关于印锡克教徒独立建国的“民间公投”,导致相关活动人员在墨尔本发生冲突,造成两人受伤。
NEWS
比特币占加密货币市值已从2014年的80%降至2022年的40%-50%。图源:Statista数据统计网站
印度《铸币报》2月2日报道,印或将出台监管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监管路线图。印经济事务部秘书阿杰·赛斯(Ajay Seth)接受采访时表示,印政府正与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为G20提供监管改革咨询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合作制定加密资产政策和监管框架,目前正为2月23日举行的研讨会起草文件。此次研讨会将在G20成员国财长、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举行,研讨会有望就加密资产达成政策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印央行对加密货币持反对态度,印央行行长沙克提坎塔·达斯(Shaktikanta Das)曾公开表示,“加密货币不是金融产品,而是纯粹的赌博。”
NEWS
未来印士兵设想。图源:《印度时代》
《印度斯坦时报》2月1日报道,印2023-24财年国防预算增加12.95%,以支持印军研发、购买武器装备。印财长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称,国防预算从5.25万亿卢比增至5.94万亿卢比(726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印军购买新型战斗机、潜艇、坦克等先进武器。其中,武装现代化预算从1.52万亿卢比增至1.62万亿卢比,大部分用于采购印国产武器装备,以支持“印度制造”计划。
NEWS
RSS秘书长达霍萨巴勒。图源网络
印度《印刷报》2月2日报道,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化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秘书长达塔特雷亚·霍萨巴勒(Dattatreya Hosabale)称,RSS工作者“既非右翼,也非左翼”,而是“民族主义者”。霍萨巴勒2月1日发表题为《RSS:昨天、今天、明天》的讲话,称所有生活在印度的人都是印度教徒,因为印度教徒是其共同祖先。他还称,吃牛肉者也可皈依印度教。霍萨巴勒表示,RSS是一个灵活而非僵化的组织,将所有印度宗教视为一体,组织成员可在保留自身信仰的同时开展工作。此外他还声称,RSS曾为印民主体制的建立做出贡献。
NEWS
中美与拉美贸易额对比。图源网络
印度《印刷报》2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推动巴西取代印度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的评论,认为印度应密切关注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贸动向,因为在中国的帮助下,拉美国家恐将取代印度成为下一个主要制造业中心。文章作者阿迪尔·布拉尔(Aadil Brar)系《印刷报》专栏作家、前BBC驻华记者。有中国专家认为,巴西相较于印度对中国更友好,既然中国留不住过多劳动与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与其让其迁往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对手和经济竞争者的印度,不如通过双边或多边政策鼓励其迁往巴西(该观点出自人大国关翟东升教授2023年1月19日观察者网文章《卢拉总统如何干好第二个执政周期?》,本文作者转引)。从中国近期外交动态看,“南南合作”或将成为2023年后中国外交的重点。为确保未来经济增长、完善和修复供应链,中国各省正加强与拉美各国的贸易往来,为本国商品开拓新市场,而中国对拉美地区的资金援助也远超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对拉美各国而言,这不仅是“贸易机会”,还有可能成为取代美国及其主导国际机构之外的“制度选择”。在此背景下,印度应加强与拉美国家的竞合关系,与拉美国家争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同时通过供应链相互依存与拉美建立战略合作,确保中国不会影响印在发展中国家中的优势地位。当前印度的“议题式合作”已具成效,但仍需采取更多创造性手段应对地缘战略竞争。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