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 总第73期
本期编辑: 王若桐
责任编辑: 陈卓

图源:《印度教徒报》
《印度教徒报》2月18日报道,美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2月17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美国、欧洲需要印度这样的国家来战胜中国。美西方“必须共同努力,确保民主的国际秩序不因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国而瓦解”。此外,他还宣布拟率领美国两党参议员小组访印。舒默表示,应对“中国威胁”不仅是美西方国家的任务,还需像印度这样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及亚洲其他民主国家参与。舒默还表示,他将在其访印行中向印传达上述信息,并敦促欧洲也这样做。
NEWS
图源:Expert Genius
彭博社2月16日报道,因本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印未来两年拟放宽自华进口光伏组件限制。印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国太阳能发电量达280吉瓦,为达到该目标,未来需每年增加27吉瓦装机容量,但目前印本土年产量还未达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印光伏组件有近80%来自中国。分析人士称,莫迪政府政策多变表明印企仅依赖政策支持不可行,而此举恐将打击印国内制造业前景。
NEWS
拉达克主要公路示意图。图源:知乎用户“梦回的糊涂”
印度《第一邮报》2月16日报道,印内阁已批准在达拉克建造辛库拉隧道(Shingo-La,又称Shinkun La,位于拉达克和喜马偕尔邦边界),以加强印在拉达克地区对中巴两国的防御能力。辛库拉隧道号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全天候隧道,全长4.1公里,海拔约5100米,耗资约16.81亿卢比,位于“默纳利-达尔查-帕达姆-尼姆”(Manali-Darcha-Padam-Nimu)公路,预计2025年12月完工。据悉,建成后,该路为印军抵达拉达克地区的中印实控线、印巴控制线提供全天候连接,进一步加强印军在卡吉尔-锡亚琴地区的军事部署能力。
NEWS
图源网络
《印度教徒报》2月17日报道,印日两国2月17日-3月2日拟在日本滋贺县的今津营地(Imazu)举行为期两周的“达摩守卫者”(Dharma Guardian)军演。印陆军加瓦尔步枪团(Garhwal Rifles,总部位于印北部边境北阿坎德邦)、日本陆上自卫队(JGSDF)中央陆军步兵团参演。演习涵盖丛林、半城市/城市地形作战的排级联合训练,重点关注体能训练、战术层面合作。印军方表示,此次军事演习对当前国际局势下两国应对安全挑战“至关重要”,能进一步提高印陆军与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防务合作水平。
NEWS
印石油进口来源变化。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2月17日报道,印1月自俄进口石油攀升至创纪录的140万桶/天,较2022年12月增长9.2%。数据显示,印1月原油进口量为500万桶/天,其中约27%来自俄罗斯。由于印购俄油数量激增,印自中东进口石油份额占石油进口总份额已降至48%的历史最低点,自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进口量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NEWS
印渔业PMMSY计划目前批准的活动。图源:政府PMMSY官网
《印度快报》2月16日报道,2月15日,印内阁批准未来五年内在全国设立20万个初级农业信用社(PACS)、乳制品和渔业合作社,旨在加强印合作社运动,深化其对基层的影响。该计划由印政府合作部(Ministry of Cooperation)提出,由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国家乳业发展局(NDDB)、国家渔业发展局(NFDB)制定实施计划。目前,印已确定4项计划:国家乳业发展计划(NPDD)、乳制品加工和基础设施发展基金(DIDF)、“总理渔业计划”(PMMSY)、渔业和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发展计划(FIDF)。印媒称,此举意义重大,印国内仍有16万个村委会没有PACS,有近20万个村委会没有任何乳制品合作社。
NEWS
截至2023215日下午,阿达尼集团股市。图源:印度《经济时报》
路透社、《卷轴报》2月18日报道,美金融大亨索罗斯批评莫迪回避阿达尼问题,而印人党领导人反击索罗斯图谋“削弱印民主”。据悉,索罗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阿达尼集团的困境将“大大削弱莫迪对联邦政府的控制”,并“为急需的体制改革打开大门”。对此,印人党领导人、联邦内阁部长蒂伊拉尼(Smriti Irani)称,“做空英格兰银行的‘经济战犯’想破坏印度民主”“奉行帝国主义议程”。目前,印政府已告知最高法院审查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对阿达尼集团指控的“真实性”,政府要求上述措施保密,但最高法院希望“完全透明”。
NEWS
图源网络
巴基斯坦《黎明报》2月18日发表题为《不要将责任推给中国》的评论,认为巴债务危机不应归咎于中国,巴决策层更不应病急乱投医倚向美国。本文作者系巴核物理学家、活动家佩尔韦兹·胡德博伊(Pervez Hoodbhoy)。“中巴经济走廊”旨在促进巴产业发展、提振出口、带动就业,但随着巴陷入债务危机,中巴关系也面临压力。巴方很多观点认为,既然中巴关系友好,中国就应减免对巴债务。这一想法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中国将巴视为其战略伙伴,但包括中企在内的任何企业在巴投资目的均是营利,而非“做慈善”。实际上,巴客观条件决定其无法成为投资宝地,因此中企在巴业务也多为手机组装厂、汽车零部件、鞋类行业等非高精尖产业。中国对巴帮助最大的是在包括核技术在内的高端领域。巴之所以难以吸引外资的原因一是恐怖主义肆虐,在巴华人缺乏安全感二是法律效力不足、营商环境差;三是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推动巴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极为匮乏。这造成巴国内人才无法胜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任务,因此该项目未能达到原先设想的为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预期。当下,巴应理智看待债务问题,不应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并借势倒向美国。“中巴经济走廊”不是马歇尔计划,巴应汲取历史教训。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