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 总第90期
本期编辑: 王泽媛
责任编辑: 陈卓 喻琬淋


图源:Outlook 网站
《印度教徒报》《经济时报》3月6日报道,国大党指控一名中国男子在阿达尼集团的业务中扮演“可疑”角色。国大党议员伊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3月6日称,一名张姓台商“Chang Chung -Ling”参与阿达尼集团重要国防合同,而莫迪政府为阿达尼集团的国防业务提供便利。据台媒消息,“Chang Chung -Ling”为阿达尼集团创始人之一,二人早年合伙开发印当前最大的私人港口蒙德拉港口(Mundra Port),其长子張健庭(Morris Chang)现为阿达尼子公司总经理。拉梅什指出,“Chang Chung -Ling”在多起商业案件中被点名,其中包括2014年意大利飞机制造商阿古斯塔·韦斯特兰(AgustaWestland)腐败案。2013年,印数名政客、高官被指控在印国防部和韦斯特兰价值4500万美元的直升机交易中受贿。案发后,当时执政的国大党政府禁止韦斯特兰母公司莱昂纳多参与印军事招标,但莫迪政府2021年11月14日在案件审理未果的情况下仍解除禁令。
NEWS
印排名前十的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图源:财新网(CaiXin)
印度《铸币报》3月7日报道,印国防情报机构警告印士兵及其家人不要使用中国品牌手机。根据印国防情报机构公告,“需通过各种方式,禁止印士兵使用中国品牌的手机”“在中国品牌手机中发现病毒”。这些品牌包括vivo、Oppo、小米、一加、荣耀、真我(realme)、中兴(ZTE)、金立、华硕、传音旗下手机品牌Infinix等。此前,印情报机构曾要求印士兵删除手机中有中国背景的应用程序。
NEWS
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图源:彭博社新能源财经频道(BNEF)
《经济时报》3月7日报道,印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发布报告,称印发展电动汽车势必在原材料、矿物加工、电池生产等方面加重对华依赖。报告称,印约70%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材料需从中国和其他少数几个国家进口,并且全球四分之三的电池由中国制造。报告还补充道,目前印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电池生产污染环境、锂矿供应不足、电力供应依赖化石燃料、汽车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
NEWS
美印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图源:《经济学人》
美国商务部新闻处、印度《德干先驱报》3月6日报道,美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3月6-11日对印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拟会见印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印国有和私营企业负责人等。此外,雷蒙多拟参加3月10日举行的美印商业对话暨CEO论坛,探讨如何深化加大美印各领域合作力度。消息人士称,雷蒙多会见戈亚尔会面或为美总统拜登和印总理莫迪6月或7月在白宫会晤奠定基础。
NEWS
尼总理普拉昌达。图源:路透社
路透社、尼泊尔《加德满都报》3月7日报道,尼泊尔内战(1996-2006年)期间受害者向最高法院提交请愿书,要求法院调查并逮捕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主席普拉昌达。受害者称,普拉昌达作为内战时期尼共(毛)游击队指挥官,需对在毛派叛乱中丧生的17000人中的5000人负责。尼最高法院官员表示,该请愿书已登记,第一次听证会将于3月9日举行。普拉昌达2020年在一次公众集会上曾表示,他已准备对丧生的5000人负责。尼共(毛)方面3月7日称,根据2006年尼共(毛)与尼政府达成结束内战的《全面和平协议》,冲突期间发生的虐待案件必须由协议下设的两个过渡时期司法小组解决。
NEWS
十年间全球10大独裁国家排名趋势图。图源:瑞典民主多样性研究所(V-dem)
印度《卷轴报》3月7日报道,瑞典研究机构“民主多样性研究所”(V-dem)3月3日发布报告,称印是过去10年“最严重的选举独裁国家”和“政治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报告显示,印政府发布虚假信息、政治两极分化、权力专制化共振加强。报告还将印选举民主排在全球第108位,低于坦桑尼亚、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对此,印外交部回应称,报告内容“不准确、歪曲事实”。印外长苏杰生表示,印不寻求其他组织对本国民主的认可,该报告基于V-dem指定的规则、标准、参数,对于印而言不具参考价值。
NEWS
中印GDP增长率前景图。图源:Focus Economic网站
The Wire网站3月4日发表题为《印度能否赶超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的评论,认为只有果断实施政策干预和政府正确引导,印经济在本世纪中叶后才有可能赶超中国。作者阿洛克·谢尔(Alok Sheel)系印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PMEAC)秘书。印未来经济的发展路线有三:一是沿着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二是通过政策调整、机构改革超越现有增速;三是印目前经济增速已达峰值,未来将逐步减缓。作者认为,目前看,最后一条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更大。以当前5.9%的GDP增长率为基准,到2029-30财年,印将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晚于莫迪设想的2025年。到2041-42财年,印将成为10万亿美元经济体和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046美元至12535美元)。换言之,印到本世纪中叶仍无可能进入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2535美元及以上)行列。印未来3年必须保持8%-9%的增速才有可能在2042-44财年达到中国当前经济规模,但这一目标较难实现。当下,印经济增长率已出现放缓趋势。这不仅会使印进一步落后于中国,而且还会造成大部分人未富先老,长期陷于中等收入陷阱。最后,印度能否赶超中国,既考验其经济改革成效,也取决于莫迪政府能否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如何释放人口红利、如何承接从中国溢出的产业链、能否实现基建与制造业的政策改革、怎样避免经济政策倒退。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