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 总第108期
本期编辑: 江怡
责任编辑: 陈卓 喻琬淋 

数据来源: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中国商业报告》
《印度教徒报》3月24日报道,印商务委员会3月24日在提交给联邦院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印未能把握好“中国+1”战略契机,实现吸引自华转移业务的跨国企业在印投资。根据报告,柬马越泰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成为该战略更大受益者。报告称,印在医药行业的竞争地位被削弱,因其高度依赖进口(尤其依赖自华进口)大宗药品或活性药物成分(API)。委员会还建议,优化直接税、间接税必须与国际法规接轨,以提高国内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印政府还需与那些在“中国+1”战略下投资印度的国家签订自贸或优惠贸易协定。
NEWS
图源: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3月25日报道,印政府拟在拉达克地区安装约500个移动信号塔,以增强该地区的5G等通信能力。印媒称,此举有助于应对中国在中印边境实控线中方一侧的移动信号塔及其他基建活动。印通信部长瓦什瑙(Ashwini Vaishnaw)称,移动信号塔安装完毕后,查谟和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全域将具备4G、5G服务能力。此外,自2023年9月开始,全印范围内的通信基建将以每日安装300个移动信号塔的速度大规模推进。
NEWS
阿达尼股价。图源:彭博社
彭博社、《经济时报》3月25日报道,印度总理经济顾问称,莫迪政府并未干预阿达尼集团暴雷事件。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桑亚尔(Sanjeev Sanyal)在美国纽约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国家银行(SBI)、印度人寿保险公司(LIC)对阿达尼集团的风险敞口很小,没有一家公司面临财务压力,“在我们的系统中,没有一方需要拯救任何一方”。他还表示,根据此前声明,印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SBI对该公司的风险敞口约为2700亿卢比(约合32.7亿美元),LIC对阿达尼集团旗下公司的风险敞口为618亿卢比(约合7.55亿美元)。同日,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因贬损“莫迪”姓氏被判诽谤罪并取消议员资格,甘地表示,莫迪此举旨在转移人们对阿达尼集团问题的关注。
NEWS
图源:扶贫协商小组(CGAP)
路透社3月25日报道,在全球银行业动荡的背景下,印财政部3月25日要求国有银行评估其各种金融健康参数。印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要求银行确定其压力点,包括“集中风险、不利敞口”。此外,印政府还要求这些银行披露其债券投资组合细节。声明补充道,根据所有主要财务参数,国有银行目前状态稳定。普尔全球评级机构表示,印银行有能力承受美国银行业动荡带来的任何波动。
NEWS
图源:世界银行,商业标准计算
《印度快报》《经济时报》3月24日报道,印度联邦议会人民院3月24日通过《2023年财政法案》,将非居民、外企获得的特许权使用费(暨向其它经济单位收取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或类似的专有权利的费用)、技术服务费的预扣税税率从10%提至20%。此举主要打击两类在印设分公司的外企:一是其母公司位于与印没有签订避税协议的司法管辖区;二是其母公司位于与印签订税收协议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税务专家表示,此举意味着那些声称在税收协定中规定较低预扣税率(一般在10%-15%的范围内)的企业,现在将有责任证明其实际税务居留(tax residency)情况,才能享受较低税率。例如,跨国企业联合利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在印分公司将向其母公司支付更高的特许权使用费税。此举恐打击印技术进口。
NEWS
图源:Swarit Advisors
《印度教徒报》3月25日报道,国际学术界谴责莫迪政府3月1日暂停印智库“政策研究中心”(CPR)根据《外国捐款管理法》(FCRA)续期注册,称此举“打击印度民主的基石——知识自由、公共理性”。来自美国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大学教授签署一份联合声明,表示莫迪政府暂停许可CPR注册将损害印国内机构的“研究、独立判断”能力。上述高校学者“敦促莫迪政府重新考虑该决定,并将全力支持CPR”。此前,印官员称,“有明显证据表明该机构未遵守FCRA的某些规定”,CPR回应并坚称其“没有做出任何事”,一直“坚持最高合规标准”。FCRA于1976年在印紧急状态期间颁布,2020年莫迪政府修订该法,旨在加强政府控制和审查非政府组织接收、使用外国资金情况。据悉,CPR成立于1973年,是印历史最悠久的政策研究机构之一。
NEWS
图源:印度品牌权益基金会(IBEF)
《南华早报》3月15日发表题为《印度准备好取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了吗?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的评论,称为减少对华依赖,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美国盟友正将其贸易、投资目的地自华转向印度,但印在经济规模、投资环境、基建方面的缺陷将成为这一转向的最大阻力。本文作者沃尔特·米德(Sameed Basha)系国防和政治分析专家,毕业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3月8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Albanese)对印进行国事访问,寻求通过深化双边贸易、投资和国防合作为印澳关系增添新动能。对澳而言,印度是其潜在的出口市场,也是经贸方面的“中国替代”,且印还可帮助澳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然而,实现产业、投资顺利自华过渡至印这一愿景仅是澳政府的一厢情愿,真正实现“以印替华”困难重重。经济规模方面,尽管印经济增速快,但其经济规模相较于中国小得多。若比较两国经济的相对规模,中国2021 年的名义GDP为17.7 万亿美元,而印度只有3.2 万亿美元。外国投资方面,印贸易保护主义、高关税、税务程序纷繁复杂,外企在印经营困难重重。2023年,该国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全球第131位,在亚太地区3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7位。近年来,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等企业要么缩减在印经营规模,要么退出印市场。基建方面,中国通过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有效吸引外来投资,而印虽大力投资基建,但其面临建设效率低下、质量差等问题,无法和中国相媲美。总体看,如果澳一厢情愿将印作为中国的可行替代,那么这将置澳出口行业于不利境地,解决澳经贸问题不能根据地缘政治做出决定。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