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这稿子还是发在小号上吧,大家费心周知一下……
朋友的公众号“麟阁经略”,今天发了一篇题为《成都员工大骂领导截图火遍全网》的爆料文章。
虽然文章是凌晨一点发的,却爆火了全网,截至我早上看的时候,已经有五万人点赞,一万人多人在看,并且还上了微博热搜。
爆料的内容在该文中所论甚翔,我这里就不原样照引了。
简单的说,这似乎是“一场加班引发的血案”,讲述了一位国企技术员工因为不满小领导硬核摊牌加班任务,终于在沉默中爆发,最终发展到(疑似)硬核辞职的故事。
那我来写个剧评吧: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眼球呢?
我觉得是因为它完美的符合了戏剧的三一律:在一个昼夜的一个场景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主题:当代“加班狗”们的吼声。
且在名为微信群的舞台上,所有职场上的常见角色都有其典型代表。
无论是能精准挑中你加班的小领导。
还是不再在沉默中加班、而终于在沉默中爆发的“hero(主角)”。
以及只有当你挑了头后,才会一起喊喊+1”的沉默的大多数。
还是讲话永远那么正确、暖心,但细一想又似乎说的都没啥用的大领导。
总之,所有你在职场上能遇到的最常见NPC,都在这个爆料里凑齐了。
如果这段对话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只能说——生活真的高于艺术。
主角在这场“戏剧”中那大段的嘲讽和独白,真的说出了不少加班者的心里话。
那让我们复盘一下,引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究竟是什么呢?
简单的说,导致冲突爆发的导火索有且仅有一个——小领导那个“加班征集令”没写赏格。
其实你要是站在故事中小领导角度去想一下,他这个事儿最开始做的也不是那么不地道——注意看时间,当天早上八点多,这位领导已经发了加班征集令,说领导安排了个活儿,有没有自愿明天加班的?
结果这个征集令在群里晾了一天,大家都装作没看见,小领导此事肯定有点生气——我说话不好使是不是?
于是他就愤而点名了。
但如果站在员工的角度,你很容易理解为啥大家都装死不吭声——
上街买菜,你能拿了人家的东西,不付钱就走么?招工人师傅到你家装修,你好意思让人家白干么?
不可能吧?
可是这位小领导在群里发了这么一个要求加班的“征集令”,却只派任务,不写赏格,既不说加班费给多少,也不提以后怎么给自告奋勇者补假……
那这个任务就不算是任务,而成了对手下们的一次“假期抢劫”,布置任务的领导在此时不是领导,而相当于职场PUA大盗,大家当然就都躲着走了。
实际上,这种公开征集的方式调配公司内部资源,让员工主动认领工作的模式,在很多高新企业中还是蛮常见的。
比如美国硅谷的很多科创公司都设有类似的“悬赏栏”——公司中高层会把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挂在版上,让手下自由认领这些“WANTED”。
事实证明这样分配工作是很高效的。但它有一个前提,每个任务后面你一定要写好赏格,完成任务给你发多少多少美金,或者奖励去夏威夷度假带薪休个假之类的。这些赏格会让员工有个衡量——我拿出我宝贵的休息时间,给公司多抗个活儿,多挣上几两银子,也值了!你要这么搞,保准没有人会抱怨加班累,因为都是自愿的,激励机制是与加班的辛劳等价的。
从西部时代起,写悬赏令不加赏格,就约等于耍流氓。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次事发公司是家国企,公开运用这种悬赏激励模式估计有点难度——毕竟在体制内呆过的人都知道,想多批个特殊奖金,那得层层打报告、盖章,最后费的功夫没准比加这个班还多呢。
小领导要是真愿替手下费这个功夫,还自己不如把班给加了算了。
但国企和体制内本来也是有另一种代偿性的激励系统的,那就是平时你多扛活,平时好好表现,等到要升迁提拔的时候,领导就优先想着你——这也算是一种长期激励吧。
可是从主角后面的重点吐槽中我们恰恰看到,这种依靠日后提拔维系的长期激励期望,在这个组织里是失效的、至少是让一部分员工失望的。
因为很多一线扛活的员工觉得,我干活辛不辛苦、加班多不多,跟最后能不能得到升迁都没啥关系。和什么有关系呢?和你会不会巴结领导,能不能成为领导的自己人,甚至最好你自己就“上面有人”,是领导的什么亲戚……
这就真的没人肯老实干活了,小领导喊了一天自愿加班,最后没人搭理,问题其实出在这儿。
当他发布“加班任务”的时候,所有扛活的人都在想:加班?凭什么啊?论奖金奖金你又没权多发,论提拔我们这些没背景的又指望不上。你这是想让我们做白工啊!
企业内的权威如果不搭配公平的奖惩,那它是无效的。
而这个时候小领导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似乎没弄清楚自己只是企业中的上级而不是官员,员工是企业的雇员而不是行政上的被管理者。于是遇到有人挑头“造反”,他的本能反应依然是以权弹压:我截图给你告领导去。还发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脸。
而这一下子就把群里其他人也都惹毛了,大家纷纷+1
要我说,不仅仅是小领导,那位后来出来打圆场的大领导其实也没太搞清楚此刻群里到底在发生什么。
你看他举那个例子,魏征谏言唐太宗。看似特有范儿,实则却有那么一丝丝不着调。
魏征和唐太宗是什么关系?君臣关系。
员工和领导是什么关系?顶多算雇佣关系。
在国企里甚至连雇佣关系都说不上,就是个同事关系。
前者是有尊卑的,而后者是平等的。唐太宗如果听意见听的不爽,是可以杀了魏征的;你对员工有这个权力么?人家大不了辞职不干了么。
所以顺着这个逻辑走下来,最终走到了主角辞职这一步。而到此为止,一件挺耐人寻味的事情是,之前在群里纷纷表示要和主角一起“坐等人事”的同事们,此时都转而祝福主角有缘再见了——一出集体辞职最终还是缩小化为了一起个人辞职。
从聊天截图里我们看不出中间发生了什么,也许是大家血气消退,想想还是体制内的铁饭碗重要,也许是领导又找大家都谈了谈。
总之,虽然最后大家赛诗一般的说了些“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与风雪”。但我还是挺担心事件的主角下一个饭碗该怎么找的,毕竟现在就业确实有点难。
祝他好运吧。
最后谈两点感想吧。
第一,不知是不是错觉,最近这几年,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像这个故事主角和他同事那般遭遇上司半强迫加班、而又敢怒不敢言的人,似乎确实越来越多了。要不然这个事儿也不会引发这么强烈的集体共鸣。
原因也许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丢饭碗”这事儿正在变得越来越可怕。
想象一下,倒回十年以前,像故事主角那样的软件工程师被领导的辞职威胁拿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那会儿这样的人都是宝,不在国企干了、去私企大厂,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可是现如今,世道变了,大厂都在裁员,能在国企有一份软工的铁饭碗成了个很难得的事。我想文中的这位小领导说话这么有底气原因就在这里——此事足以见得,即便对找到工作、端上铁饭碗的人来说,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也不是个好消息。
第二,在这个故事的末尾,虽然矛盾看似已经随着主角辞职而平息了。但诱发矛盾的动因还是没有得到解答:企业,尤其是国企,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让员工加班、高效工作?
是给予加班者足够的经济奖励?还是优化、澄清企业内部的选拔体系,任人以能,任人以劳,甚至哪怕任人以资(历),而不是任人唯亲?
如果这个问题能得到解答。加班其实不是问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么!没有什么事儿是涨工资和提拔解决不了的。实在忙不过来了,那就多招些人,就现在这个就业形势,手握国企岗位,还愁找不到人么?
可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只让小领导们如他们反思的,说话和气一点的,那员工们加班的积极性该没有还是没有。
可能很少有人如主角一般头铁直接一声吼辞职不干了,但“磨洋工”大家可都是会的,班是给你加了,工作效率上不去,到头来不还是一场空?人浮于事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对国家和人民寄予厚望、越发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来说,不解决这个的问题,似是有负重托的。
清明时节一声吼,舆论也要抖三抖,希望这一声吼,能让加班狗们的生活起到一点改观吧,祝好运。
全文完
本文3000字,感谢读完,随笔一篇,清明节我也算加了个班,
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