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Burberry要重新卖风衣了吗?

Riccardo Tisci时期的Burberry或许从弱化风衣开始,就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作者 | 陈汇妍
编辑|Drizzie
供应链的调整往往能直观地反应出品牌的未来动向
风衣再次回归Burberry品牌核心地位
Burberry的DNA在于风衣,它象征着一种英国精神
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好莱坞明星对于Burberry风衣的追捧,则进一步显露出该产品在设计美学上的优势。最初作为军人制服的风衣,在剪裁方面自然着重凸显军人精气神。因此,经过上百道复杂工序、由八十片布料缝制而成的风衣,能够轻易勾勒出穿着者的挺拔姿态。
有评论认为,这种兼具了得体和实用性的设计是英国的标志。早在18世纪,法国就兴起了一种名为“Anglomania”的英伦时尚,与之相关的衣服都是简单的、剪裁精良的且不加装饰的。这种实用至上的风格或许被逐渐延续了下来,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风衣会被视为Burberry最具辨识度元素之一的原因。
本月初,Burberry推出成立165周年以来首本品牌书
这本品牌书的出版是对Burberry“英国性”的又一次强调。不同于将英国与皇室、精英、英伦绅士等刻板印象相联系,在上个月发布的Burberry 2023秋冬系列时装秀中,经典的米色风衣缺席,取而代之的则是多彩的斜格纹套装、满版的鸭子与英伦玫瑰,以及印有骑士Logo的特大号披风和温暖的人造皮草大衣。
Daniel Lee将Burberry塑造成一块多棱镜。
质感上乘的大衣和毛绒帽饰像是满足了英国上层阶级的野猎休闲趣味,与此同时那些印有冰蓝色玫瑰的T恤又像是从地下锐舞文化的产物。从一些更加夸张的实验性设计中,人们也能读出戏谑十足的英式幽默。至于当中的摇滚和朋克元素,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朋克女王”Vivienne Westwood的悼念和致敬。
狩猎、地下、朋克,齐聚一堂,英国人Daniel Lee理解英国文化的复杂性,这是他的天然背景优势。去年12月,Daniel Lee在接受采访时也直言,Burberry是代表整个英国文化的品牌,“比起让消费者感到惊艳,我更希望大众能通过我的诠释,以新的视野重新认识Burberry。”
在这场位于肯宁顿公园的时装发布会后,Burberry股价大涨1.89%至25.92英镑,市值则飙升至98亿英镑,逼近百亿大关,创历史新高。虽然不乏认为其首秀过于平庸的评论,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大大肯定了Daniel Lee的表现。
一枚从历史档案中提取的骑士标,一抹取自于皇室基因的蓝色,重回优雅的衬线Logo,秀场中阴暗的色调以及变形的格纹元素,深谙品牌翻身捷径的Daniel Lee通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Burberry的全新形象。
但是形象的革新只是第一步,具有说服力的品牌形象并不能直接转化成业绩的增长。Burberry能否顺利走出困境更在于整体品牌战略上的调整,特别是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
事实上,Daniel Lee这位配饰领域的爆款天才,在首秀中除了暖手袋外并没有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手袋作品。而在手袋配饰领域一直疲软的Burberry,正在指望一款爆款手袋“救命”。
更直白地说,相比于品牌经典的风衣,新CEO Jonathan Akeroyd在Burberry的勃勃野心能否实现,更直接与一款爆款手袋挂钩。毕竟对于长期以来复杂且利润较低的服装业务的Burberry而言,爆款手袋和鞋履将是创造更高利润率的第一突破口。
Jonathan Akeroyd强调,Daniel Lee接棒Riccardo Tisci出任创意总监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Burberry的手袋皮具业务,将该品类比重提升至50%以上,目前该品类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36.8%,而Daniel Lee前东家BV手袋皮具业务的比重高达70%以上。
为提升手袋配饰业务的零售生产力,Burberry已从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Scandicci的长期合作伙伴CF&P手中收购了一家奢侈皮具工厂,Daniel Lee在参观该工厂后就产品改进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如今,接连收购了一家皮具工厂和外套工厂的Burberry,已经将其押注的商品策略放上了台面。手袋和风衣,分别对应着短期的利润目标和强化品牌英国属性的长期愿景。
如果该策略能够得到彻底执行,Jonathan Akeroyd信心满满的规划并不是天方夜谭。他曾在去年财报会议上表示,希望将年销售额从28亿英镑增⻓到50亿英镑,并在三到五年内,以高个位数的增⻓速度达到40亿英镑大关。
对Burberry而言,穿上风衣是走出风雨的第一步。
—
独家深度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