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是设计师赖亚楠在采访中提到的一个概念,也启发了我们对于今年设计之春的观察视角。
更多元、更丰富,是采访中大家对于此次设计之春的整体评价。但总观之下,可以看到设计师及品牌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照的镜像关系。
镜像映射、景象参差,或观察他人,或反观诸己,或发展相似,或路途迥异,由此我们看到了当下设计和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设计之春总策展人:温浩
设计之春联合策展人:侯正光 宋涛
(以下品牌顺序不分先后)
01
生态能量
镜像,是采访中设计师赖亚楠提到的概念。“卢志荣老师的‘雨后’展览就在隔壁,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希望通过展览将生态的概念镜像化、放大化。”
设计师卢志荣策划的“雨后”展览,新绿枝桠旁逸斜出,缠绕出满园春色。“希望邀请大家进入一场创造性的能量寻找之旅。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期待恢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状态。我希望在这场风暴之后,人们的乐观情绪能够恢复;雨水之后,恢复活力的能量再次突破一切障碍和限制。”
在他的眼中,每一把座椅、每一张桌、每一盏灯、每一个杯和盘,以及其他具体的物品背后,都有不可或缺的平静、健康心态。“好的设计是积极对待生活的证明。设计不能治愈人类的痛苦,但乐观主义的创造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实。如果不乐观,我就无法创造。”
“我们可以想象一座城市,构思一座建筑,梦想一个内部,思考一个物体,但当我们面临生存的关键问题时,它们的优先级要低得多。我关心的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停滞之后,当明朗的机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如何开始全新的生活;我希望生命和梦想的价值得到珍视,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脆弱的。”
——DIMENSIONE CHI WING LO Italia 
「一方」品牌 创始人
卢志荣
与“雨后”展场相邻,设计师赖亚楠的“灵犀空间”也没有进行四周的遮挡。两者形成镜像关系的,不仅是没有围合的开放展场,更是对于生态能量的展现和释放。
2021年,在DOMO Life基础上, 设计师及团队研发的Mini House系列,主打户外度假概念,希望大家在行动受限的时期,前往周边‘安营扎寨’,山林、小河、水库,去休息、去度假。“在此之后,我们又开始思考,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出行的话,日常的生活状态又该如何?所以我们又延展了DOMO伊甸园系列。此次的展场和产品,从生态界中汲取灵感来源,意图打造一个生机勃勃、自由呼吸的身心能量场。
“希望大家能够和自然产生心灵的感应,获得心灵的默契,感受自然的恩赐、释怀生活的烦恼。空间的主结构体是生命之树的装置,有庇护之意;沙发造型汲取了山石的形态,刚柔并济。难得的是如此现代的产品,却选择使用了贵州的手工扎染面料,希望由此向传统的手工文化致敬。同时也希望将充满传统地域文脉特质的工艺技术,应用到当代人居生活空间。”
——DOMO NATURE创始人 
赖亚楠
·
02
文明旁观
在设计师吴滨的未墨展场,不同文明之间的镜像关系,形成了静谧流动、新锐摩登的未来生活形态。
踏入时空隧道,艺术品“游山记”用纸材料去呈现画中山水意境;通过狭窄的入口,进入灰度空间,灵感源于罗马斗兽场,树下散落着艺术家张若愚的《影子下的男孩》《彼岸》、张勇的《夜渡》雕塑作品与未墨GALLERY系列产品,呈现未墨于艺术领域的深度探究;空书边几设计灵感源于书法的笔势与行气,将汉字行间布局的抽象结构,拆分重塑为具象的几何。
云方模块沙发、簇云沙发、落棋边几、山岩沙发、跃马壁灯、卷风地毯、岩廊餐桌……自然万物与人类文明的意象在此呈现,一个“消失了时间”的空间,交叠岁月、艺术、文明与科技,在原始、自然、粗犷的场景下,重构无时限、新理念的当下生活形态。
03
传统未来
分别荣获此次设计之春设计大奖“温故奖”和“商业创新奖”,U⁺和Endless Form的展场相邻,映射也巧妙,一个代表传统,一个代表未来。
在采访中,设计师沈宝宏更新了惯常意义上人们对其的“传统”看法。“我们在慢慢释放‘传统的包袱’,也不喜欢被定义为新中式。我倾向于从大设计的层面来看设计,建筑、服装、产品,都有相通的地方。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U⁺近几年的变化,应该说是更自由了,不再受限。”
以“此心安处是吾乡”为概念的展场设计,以传统街巷为展场布局,将全新的和经典的产品,通过展场的巧妙设计进行融合。“展位呈现其实是一次U⁺与当下的对谈,产品的质感溶解在展位构筑的美感中,是注入U⁺情感的品牌表达。这种情感源于U⁺与时代的共情,时代打磨了品牌,使其能够跨越时间、风格、潮流的变迁。不论早期或当下,不论产品设计,还是空间营造,最终都归于U⁺的情感,也是我们的吾乡。”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传达一个信号,就是U⁺在重新定义:首先是泛家居产品,面向市场,依然是我们这个体系的中坚力量,同时我们也尊重设计师偶尔的出逃或叛逆,因为这会带来出人意料的事物,尽管有时它们与市场有一定距离,或者过于超前,这也是一种创新。我想任何一个品牌都承载着一份基于时代的创新责任。”
——U⁺ 创始人 
沈宝宏&谭晓慧
U⁺展场相邻,吸引了很多人纷纷驻足的Endless Form展场,展出了独立设计师、数字艺术家张周捷2022年最新研发的MeshRare系列。“每日与我们打交道的计算机中,潜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一旦算法能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巧妙相融,便会衍生出某种更为高效、低浪费的全新生产方式,从而实现高度差异化的定制商品。”
“如何让计算机的算力释放更多元的创造力,如何将‘人机共创’的个性化作品呈现为实物,又如何把‘概念变成产业’?我们希望消弭现实与想象间的界限,通过对数字技术的观察、研究与实际应用,将数字世界导入现实世界,打造具备收藏价值的实体&虚拟数字家具。”
——Endless Form创始人
张周捷
04
艺术融合
艺术对于设计的介入,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展览的板块划分,以及各大展场的视觉设定上:设计之春总策展人温浩的“先生活”展,联合策展人宋涛的Yuan Museum展,设计师厐喜的合鸣·喜研Life展,设计师曾建龙的融舍“Art Mansion 艺术大宅之家”展。
设计之春总策展人、设计师温浩的“先生活”展场,与知名艺术家艾敬的作品进行结合。
“在此刻这个具体生动的时空中,温浩精心营造的‘中国传统当代化’的铜质器物,和艾敬爱意潮涌的‘国际当代’的‘LOVE’,扩展出更为开放的美学张力,每一处都更加复杂地活跃起来。美学方面,深沉和明快、刚强和柔软、厚重和轻盈、内敛和外放、传统和当代……交织出新的氛围和气韵。”策展人杜曦云在策展前言中如此说道。
Q:能否介绍今年的设计之春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A: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设计之春·中国家博会“当代设计展”诞生于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在疫情防控状态下成功举办了两届,形成了非同凡响的社会效应。今年是疫情防控结束的第一年,设计之春·中国家博会“当代设计展”将再次揭开历史新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首个大型、专业设计展览会,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在经过2022年延期一年举办的第三届展览不论在内容结构丰富度还是内容呈现专业度上都与过往两届有重大实破,将更加精彩纷呈!令人十分期待,欢迎大家来现场观看体验,不可错过。
Q:您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怎样的?
A:用全世界通识的语言讲述不同文化内涵、超越时空与族群的设计。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设计之春联合策展人、设计师宋涛联合吴昊宇、王克震,以陶瓷和玻璃为主题,在Yuan Museum展区集合了23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由建筑师郭廖辉担纲展厅设计,将两个相对独立的帷帐并峙在通道两侧,形成展厅的基本格局。帷帐体量做到最大,但内部通透,引人好奇。身处其中,倾斜垂落的幔帐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作品,同时也可远观对侧的作品,营造出“人在展中行,人亦展中景”的多层次观展体验。
Q:请您介绍下今年设计之春的亮点。
A:我们今年是第三届了,我觉得每一届有不同的亮点,今年我们有更多的内容、更多融合的东西进来,包括今年除了设计师,然后有品牌、有独立的服装设计师、有画廊,还有各种器物品牌的版块,所以我觉得内容是比前两年越来越丰富了。
今年算是疫情放开之后的第一年,今年跟前两年目标不太一样。我们希望今年更多元化,是让不同行业的更多人关注到设计是更大的一个方向与内容,不仅只是家具,所以我们希望做一个最理想的设计展,而不单单只是家具展。
Q: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A:设计展辐射面跟人群更广,因为设计行业涉及到很多领域和设计师,但他们可能会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关注的点不一样,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让所有的设计师都能了解到我们当代设计发生的这些变化以及能做的事情。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设计师厐喜
的喜研Life此次呈现的铁质系列展品,与艺术家王野夫、刘可、王琪、姚占涛&莫楚瑶、龚发平、姚邦亮共同呈现了一场合奏而鸣的视觉盛宴。在整体比较暗黑的空间里,不同风格的绘画、雕塑、家具、陈设等混搭在一起,看似异质,却也融洽。

“首先这个展厅是为了小众,而不是大众,参观者需要有一定的审美才能理解整体和细节。展览偏艺术一点,似乎并不适合出现在家具展上,但它代表了我们的态度及一点新变化,就是做出‘收藏空间’的概念。还有就是之前我们更多关注老器物、传统物件与当代的碰撞,之后我们也会在空间里加入艺术的相关元素,让其发生概念碰撞,呈现融合的状态,这就是我们以后想做的事情。” 
——喜舍创始人 
厐喜
设计师曾建龙的融舍展场,以“Art Mansion 艺术大宅之家”作为主题,空间的建构逻辑以艺术馆的形式进行场地规划,围绕场景化体验来进行产品排布。
从入口到里面每个区域,都是开与合的关系,以墙的形式变化来区隔空间的转换。展览希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内心感知,打破平行美学逻辑,以跳跃性、个性化、艺术化的行为来呈现全新的艺术大宅之家。
“今年推出的主要艺术家居产品,包括家具、灯具和艺术家联合衍生品,都在思考艺术生活的乐趣和视角美学。月相沙发、山水东方书柜、硕果累累玄关台、胚芽椅等等,它们能够彰显融舍的美学主张:艺术、个性、趣味、品质、视觉张力融为一体。”
—— GID国际设计&融舍品牌创始人 
曾建龙
05
超越时光
对于传统和当代的演绎,不同品牌有不同的切入点。多少MoreLess“闲室”的生活概念,璞素以大漆为材质的东方美学,天物新知的中式极简系列是对于当代生活的演绎。
设计之春联合策展人、设计师侯正光的品牌多少MoreLess此次推出“闲室”系列,其中庭处邀请了徐文治老师营造了“遇园”。尽管不能拥有园林,但在家中也能寄情书卷,神游山水,所谓“心远地自偏”,随遇而安,心中有园,所以叫“遇园”。
“多少闲室”是物理空间,同时也是心理空间。从物理上来说,以茶书房为载体,我们在这里会见客人、与家人共处、与好友交心、与自心独处。“多少闲室”以器载道,关照使用者的精神诉求,提供朴实而精致的茶室、书房家具,让更多中国人的家里都能有一处安顿自我的空间。
Q:上一年设计之春停办,今年重新开始,您有哪些感想?在策展上有哪些调整?
A:首先主题做了调整。前两年前我们是"更绿色、更友好”,当然这个主题还在持续,但我们今年调整成“厚积薄发,行稳致远”,从精神或者操作层面,希望大家能够更稳健、更善于积累,不要太急太快。
Q:希望通过展览给参观者带来哪些体验?
A:设计之春一直在强调艺术、设计、生活三位一体,所以我们希望把这三个维度进行展示。我们将展览划分成5大板块,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知到我们的一些方式和方向。
Q:在筹备此次策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让您记忆深刻的场景或者故事?
A:简单介绍几个展位吧。卢志荣老师的“雨后”,非常诗意的呈现;设计师朱晖策划的设计之春·数字设计特展「单元MODULE+」展,具有前瞻性和研究性;还有张周捷的展览,宏大、绚烂,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
Q:关于此次展览,是否收到哪些有价值的反馈?
A:这次设计之春有4个奖项,都是偏产品的,也有建议说是否应该针对展览空间进行评审,我们会想一下这个事情。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设计师陈燕飞的璞素此次推出大漆艺术家具新品展场,共有十多款大漆家具,品类包含案、几、柜、桌、凳等。除了家具之外,展厅内陈设翁纪军、萧长正、陈燕飞、孙尧、墨痕、陈剑兵、吴昊宇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演绎东方家居艺术之境。
“如何让大漆再度进入生活,需要设计师对大漆工艺全心理解和热爱,从材质、肌理、色彩、筋骨等多种角度提炼设计语言。大漆的自由和广阔远超预想,从色彩上来说,它极尽斑斓,却又如此内敛;从质地上来说,它兼具温润和坚韧;在时间中,大漆的美感流动变幻,实用性与观赏性合而为一,这也是大漆数千年来,能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璞素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 
陈燕飞
设计师仲松此次带来的"天物新知"当代美学展,让我们看到了品牌对于历史的演绎。一边是知名收藏家曹峰的文物收藏,一边是"当代美学"的天物新知,时间的维度在此交合。
以“中式极简”为风格基调,整个空间的美学风格也十分统一。“极简是全球的大的趋势,而中国也有明显的极简传统,比如宋朝的极简美学精神,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表达当代中国对极简的理解。以及,在当下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上其实不缺少一件家具,但我们需要能够与文化精神相匹配的美学形式的家具,现在我们有能力、有市场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
"我们把展场当作建筑空间去做,可以看到方圆交错的空间关系。上方的天井,也是天圆地方的对话关系。家具形制设计尽量克制,回归基本几何原型;材质工艺则追求天然质感。去除一切多余的装饰,回归本真,是天物新知的一个基本特征。"
——独立艺术家 仲松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仲松
06‍‍
疗愈自然
以“雪地里的信件”为主题的WHYGARDEN展,以“丰饶之海”为主题的几间家居展览,以自然为切入点,营造自由、松弛、疗愈的家居环境。
设计师孟也的WHYGARDEN整体展场的设计,以“雪地里的信件”为主题,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时刻,告别冬季,迎来春天的浪漫气息。展场以“橱窗”门厅作为开启,整体空间以白沙子铺陈,呈现雪后融化的晶莹景象。通过横梁和天然吊顶折射下的光影,让这里充满了灵动的自然气息。
以建筑和室内融汇贯通的手法,来设定参观动线和探寻路径,封闭、半开放或全开放。以两种区域设置来展示产品,一种是模拟家庭功能空间,比如客厅、休闲厅等等,另一种是以单品展示的形式。
“整体展场以艺术馆的规格进行呈现,来展示品牌2022和2023年的新品和一些经典作品。我们的每一件东西都有非常独特的语言,在艺术感的基础上,注重功能的表达和细节的推敲,关注产品的体验感,更温柔、更舒适,更有艺术感。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为住宅赋予温暖、浪漫、有趣、精致的意味,同时也希望传递出独具个性、与众不同的生活能量。”
——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WHYGARDEN家居品牌创始人
孟也
以“丰饶之海”作为主题,设计师黄全创立的几间家居此次带来的展品,包括航行餐桌、海影沙发、白鲸沙发、叠石单椅、月伴墙柜……
立意于全球生活方式和思潮,在“海派东方”理念基础上,唤起使用者对场景构成的、动态情境美学的细微感受;在设计的语言中,海洋化为质地、细节、肌理、光线和平衡,化为内心平静的美丽。
“对于产品差异化和独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是我对于当下消费市场最直观的感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为纯粹的美去买单,这是设计的进步。家居产业考验的是品牌的迭代能力,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WJID维几设计总设计师 
几间家居品牌创始人 
黄全
07‍‍
跨界合作
毯言织造和吱音的合作,是此次设计之春一大亮点。
“毯言织造要做的是不断从工艺、材料和作品表现力上面推陈出新。吱音的团队很务实高效,创始人及设计师朱晖也非常有才华,他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同时我们在作品出来之后,也邀请知名摄影师王为拍摄了视觉大片。我们不仅把这些织毯像装置一样在空间里吊装了起来,还请来了一群街舞少年,我们甚至租来了一匹马。那天下着雪,让创作显得既艰辛又浪漫。”
“输出创造力是两个品牌非常浓厚的基因。出于对彼此的尊重与认可,我们从第二届设计之春之后决定品牌跨界合作,先“玩起来”——“劲情趣玩”,展开突破和创新。观众普遍的反馈是织毯图案和形状都很新奇,效果也很“逼真”。因为设计师创作的是坚硬的‘岩石’刨面,而我们则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编织技术和轻柔材质来实现它,让织毯有了一种既轻薄又重若千钧的冲突与趣味。”
——毯言织造创始人 
张启
08‍‍
无畏界限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灵动,介于梦想和真实的虚实,内外共通的流动。
携“无畏界限,大胆去活”的品牌主张和设计佳作亮相,HC28|都汇里与世界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国际著名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梁志天再度合作,分别带来PEBBLE大白和SPIN同心两款设计作品,将当下时髦的生活方式、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形成优雅的艺术风格。
展厅中同样具有独特性和辨识度的产品,还有设计师周宸宸设计的YAYA丫丫休闲椅,稳坐展厅C位的ORIGAMI千纸鹤模块沙发和BUFA波波球沙发。
"HC28|都汇里与合作的设计师们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无论是品牌亦或是设计师都在不断超越自我,注重设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最终以打破常规的形式惊喜出现,这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人文思考,引领着家居设计迈向亦高端亦深远的境界。”
——HC28|都汇里
ORIGAMI千纸鹤沙发 from HC28
PEPPLE大白扶手椅 from 都汇里
VIVA阿尔法餐桌 from 都汇里
09‍‍
工艺技术
Chatgpt的到来,引发了关于技术的又一波讨论。在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设计师如何看待技术的发展、技术如何作用于自己的工作,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一道命题。
虽然是以风格来切入展览主题,但吱音从来不是一家以风格来论设计的公司。在采访中,设计师朱晖谈到,“吱音本质上是一个设计公司,只是在做家具而已。它和传统的家具品牌是逻辑是不太一样的,甚至于它是有一点反商业逻辑。”
品牌每年都会切入一个主题,通过设计来表达对于既定主题的见解。在此次展会上,对于50 60 年代设计的演绎,这源于品牌对于市场的观察。“比如现在很流行MCM中古家具,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它们。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年代其实是特殊的,对设计师来说是特别友好的一个时代,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让设计师有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去检验自己的设计,可能我们今天看着比较新奇的设计,在那个时代已经被验证过了,留给今天设计师的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所以今天的设计师是很难的。”
“这是一个有点‘悲哀’的时代,但现在我又不觉着‘悲哀’,因为可能马上新的时代要到来了。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可能很多设计师都没意识到,生产方式真的要改变,但是我觉得设计师未来是有机会的。这次呢,我们是假设吱音如果回到那个年代,假设世界是同频的情况下,有吱音这个品牌,可以做哪些事情。”
——吱音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朱晖
荣获此次设计之春“可持续制造奖”,同样由设计师朱晖策划的设计之春·数字设计特展「单元MODULE+」展览,思考设计师在科技发展和数字化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可以看到logo的设计,0101代表数字时代基本的编码,中间做了一个交叉,代表是人为的干预,希望人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对它进行部分引导或者是某种干预,让它发展得更像人一点。Logo上还带有数字、科技和设计师的字样,它们是平等的关系。”
设计师石大宇的作品是竹编模块,他不仅关注传统文化、材料与科技的结合,也希望借此表达可持续的理念;西涛工作室的“水电砖”将房屋交叉多道工序整合在一起,让施工更加清晰明了;设计师刘知礼的昆虫酒店,是对于生物生存境况的大胆想象;设计师翁昕煜的Memobloc将过往三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口罩、检测棒等进行封存,以作为值得铭记的时代遗存。
“这次数字展以3d打印为切入点,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对于它的认知并不了解。这次我们邀请的设计师都是在各自领域深有研究的,展览给出一个命题,来通过一个小的、体块单元的限定,表达他们对于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
——吱音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朱晖
10‍‍‍‍
遥望观照
如果以市场使用度、关注度和成熟度来划分的话,灯具属于比较边缘的存在。品牌WUU和三人行展区彼此观照,试图照亮中国灯具发展的探索之路。
今年设计之春的“知新奖”,颁发给设计师叶隐的WUU,这个成立8年的新锐设计品牌。以A Sense of Timelessness为精神指引,“情感作为肌底的实在本质”为展览序言,WUU呈现的远远不止是产品本身。
在展场中,灯具的结构组织被“解剖”在展台上,表露无遗的“内脏”展示着令人心颤的机械美学特征,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真正需要被解谜的时刻。宏观的自然规律、微观的情感变化,都集中在一架小小的灯具之中。
“它们的实在本质不应该是铝和不锈钢的分子式,不是CNC、阳极氧化、喷砂的外力因素,也不是瓦数流明与收纳空间的定额。而是被包裹着的,没有解读便无法探知,也被市场与评审机制忽略的最可贵的部分。”
——WUU
从私人化的审美情感抽离,来到与产业发生联系的三人行展区。由设计师任鸿飞、赵云联合策展,相对于2021年有着负重前行、披荆斩棘寓意的“逆光”,2023年的主题“观照”就显得更富温情与人文关怀。
在任鸿飞看来,灯具带给消费者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照明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物理造型与心理需求之间的关联。
赵云表示,希望展览能让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感知到,技术的发展与形式的改变都只是表象,任何时代的优秀灯具设计都能直达人的内心,让空间变得更温暖。
“今年的展览,要求设计师‘观照’从产品与精神的关系,将灯具的造型、光与人的情感进行串联,营造出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其实三人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交流:设计师之间的交流,设计师跟媒体、观众的交流,设计师跟品牌的交流。

——界意联合创始人 
任鸿飞
11‍‍
新锐势力
新锐一词,可以从设计师年龄上来划分,也可以从品牌成立时间上来划分。重要的是他/她们对于所在领域的热爱和坚持,是一股蓄势已发的力量,让我们看到设计和生活的更多可能。
被划分到品联盟展区,王树茂属于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设计师。91年出生,赢得了诸多国际产品设计大奖。他受极简主义设计影响很深,产品并没有酷炫的造型和夺目的色彩,更喜欢去研究比例、材料、细节。今年年底他将在北京举办个展,展示他至今以来设计的100款单品。
“我受北欧设计和包豪斯设计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北欧的设计大师Hans J. Wegner和Arne Jacobsen,他们的整个审美体系奠定了我的审美基础。还有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他的东西很简单,但是很微妙,比如说一把椅子的扶手,他会在上面做一个微微的弧度,感觉就像是你在握着另外一个人的手。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受到各种大师的影响,所以我会去推敲细节、推敲来源,推敲设计如何更好地表达。”
——Femo Design Studio
沣茂设计创始人 
王树茂
与品联盟互成镜像关系,由设计师、策展人黄国栋策划的原创大集,是设计之春年轻设计师最多、品牌类⽬多元丰富的展区。
“原创大集是今年提出的概念,我希望将展览变成一个热闹的集市,原创大集里的品牌很多元,有物件设计的品牌,也有独立家具设计师,有香薰品牌,也有茶具陶瓷品牌。虽然每个品牌的空间面积相对比较小,但这种密集的内容给大家一种非常丰富的逛展体验。”
——意外设计创始人 
黄国栋
以“神性、灵性和宗教感”为宗旨的The shaw studio带来了轮廓感强烈的系列家具;陶瓷品牌桃山房带来的产品主要以黑、白色为主,每一个弧线、每一个褶皱,都自有态度;
擅长自然材料制造的明渡设计此次带来了全新的家具和家居系列,创始人梁晨以纸浆制作的灯具在“三人行”中亦有展示;主打原木+科技的本来设计,这次带来了智能家居产品系列;洛斐此次带来Fun 2㎡微型策展、1%双模机械键盘和撒野户外系列用具;以纯钛为材料,汀家带来了其最新的“雨杯”系列和其他经典产品系列。
Side带来的银杏椅,通过蝴蝶榫相连,形成壳型椅⾯,既解决了曲木3D弯折起皱的问题,⼜⽆需使⽤塑料。轻奢空⽓交互品牌DAILYLAB此次带来了车载香薰和生活香薰等系列;
以竹编为特征的自然家,此次带来了新品绞纹竹编茶叶罐和竹月吸顶灯等系列产品。来自景德镇的年轻工作室玥陶瓷,带来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给予愉快和幸福感的作品。
同样成立于景德镇,定位于”东方、诗意、日常”的一样一生带来了新品屿立边壶;suomu结合了雕塑感造型和对材料工艺的独特理解,此次带来了豆腐、法棍壶、罗马等有趣的产品系列;石川设计事务所带来了“流·动”系列发热茶台-流动极光,运用奇异又灵动的光作为主要的元素,打造轻盈感。
结语
3月18日-21日,第三届设计之春·中国家博会“当代设计展”于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 A 区 6.1-8.1 馆盛大开幕。今年的设计之春包括3个展馆、2万多平方米面积、5大主题版块、22位知名策展人、16 个主题性展览、1000 多件创新性新品发布、30 多场研究性论坛活动、4 个专业性奖项,汇聚100 多位权威性专家学者名人、300 多位先锋性艺术家设计师、100 多个代表性品牌,以横向维度展开中国文化创意,用纵向维度展现中国生活方式。
 出品信息 
监制:闫虹
策划&撰文:王贝贝‍‍‍‍‍
图源:设计之春、各品牌
排版:张芷莹
 校对:Nanc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