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PRICE|作者
沈晨煜|翻译
陈西金燕|审校
Yixian|编辑
ZhouChi|排版
Yixian & ChatGPT按:
在教育学中,"engagement" 通常翻译为 "参与度"、"参与感" 或 "投入度"。它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参与和投入程度,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注意力、互动和探究精神等方面。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高参与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就。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中,参与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David Price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将学生的深度参与作为活动的重点”的项目:学习未来(Learning Futures)项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深度参与的定义,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以及如何改变目前的评估方式来将学生的参与情况作为衡量学生成就的重要指标。
阿尔菲·科恩(Alfie Kohn)一直认为“当兴趣出现时,成就通常随之而来”(2000, p.128)。然而讽刺的是,最近教学和学习的实际方式、参与和激励的重要性很少受到关注,人们只在意学习成绩。我们相信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从根本上扭曲了教育的目的。
在学习未来(Learning Futures)项目中,我们将学生参与作为活动的重点。在这方面,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重视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原因很简单:虽然过去十年标准化考试成绩总体有所提高,但最近这种上升的趋势已经停滞。此外人们普遍认为,所有举措中最核心的责任制过于严格,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低下。
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低?
学生参与度较低的原因多样且复杂,涉及一系列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贫困、缺乏目标、身心状况不佳、父母的态度等,以及别的环境和社区因素。的确,这些因素与参与度低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然而,关于参与度低的讨论很少突出年轻人对学校教学的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状况——就好像我们已经默认了学习必然就像洗冷水澡一样痛苦:你不太会享受这个过程,但它是有好处的。
此外,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成绩好和高参与度之间是有关系的。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参与度很低,他们学习成绩很好、不招惹任何麻烦,但却拒绝继续研究深造。
对参与度的传统定义
参与度指标得到了很多讨论,但很少达成一致。学生凝视窗外是在无聊发呆还是在思考创造性的难题?学生按要求完成并准时提交作业,是对这项任务充满热情、还只是应付了事?
识别和衡量“参与度”充满困难,不同的研究者对参与度的定义时常彼此重叠,令人困惑。过去最常采用的三足模型(认知、情感和行为)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参与了?”然而这样的关注点似乎把参与学习的责任放在学生的身上。我们认为,只有当参与的责任落在更广泛的合作伙伴身上时、只有当所有合作伙伴都支持采用“怎样完成”,而不是“为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时,我们才有可能看到深入、真实和富有激情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塑造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要塑造积极参与的学校。
传统评估模式的第二个问题源于以往的教学目的:参与是提升学生表现或学校纪律的工具。这种心态不可避免地会把评估成功的因素限制在遵纪模型中。比如,在以下情况下学生才被认为是积极参与:
· 按时上课
· 行为符合规范
· 按要求且按时完成作业
· 处于学习的正轨上
· 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期望,不仅仅局限于遵守纪律和不断学习,那么传统的概念就过于狭隘了。
重新定义参与——让学生来定义
Sodha和Guglielmi 在书中写过“大部分讨论……都是成人定义的参与情况;政治家、政策制定者,也许还有一些老师和家长所定义的参与。但若想有效解决参与度低的问题需要花时间了解儿童和年轻人眼中什么是有吸引力的……将学生的看法作为中心。”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来定义什么是好的、深度参与。在与学生协商后我们达成共识,学习者的深度参与应该包括:
· 不仅关心结果,也关心在学习中得到的发展
· 对他们的学习负责
· 投入相应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 可以找到在校外学习的价值,并希望毕业后可以继续学习
如何实现让学生深度参与的学习?
如果这些是我们希望学习者应具有品质,那么可以引导深度参与和激发参与动力的关键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下我们从学习未来(Learning Futures)项目获得的经验。通过审视我们合作学校的课程设计,我们观察到,当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时,学生就会深度参与:
· 情境的真实性:学习中使用的情景应该尽可能是学生能够接触、并且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便于和学生的家庭/社区和校外兴趣联系起来
· 目的性: 那些具有实践价值或智慧价值的行动,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价值感和能动性,并让学生有如同专业人士般的举止
· 话题的广泛性: 话题的设置应该比考试范围更广,允许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非正式的学习来拓展自己的兴趣学习范围
· 社会道德感: 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或道德感的学习过程,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重要,也能够促进他们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虽然这个框架仍在完善中,但我们希望它不仅能让我们对参与度有更丰富和更多元的理解,同时还能帮助指导课程设计。
另外,我们发现了一些学校可以促进深度参与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建立积极、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其次是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同时设定明确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这个框架内做出选择;第三,重视实践、动手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逆向工程的方式探究知识,从错误中学习;最后,老师需要具备灵活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态度,积极与同事合作学习,建立有效的学习社区。
深度参与可以如何帮助
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在我们的定性研究中,我们正在观察高度投入和参与的学习者,我们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通常有以下特征:
学生们全神贯注于他们的活动:任何目睹年轻人玩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什么样子。然而,在学校里的工作中看到如此深入的参与是很少见的。西悉尼大学的 Munns 及其同事 (2006) 量化了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差异。其他高参与率的指标是学生希望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或者甚至没有注意到课程已经结束——Csikszentmihalyi将这种状态描述为身处“课程的洪流”中 (1990) 。
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不想放弃:一个积极参与的学生对自己能够坚持不懈、最后获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正如一位学生所说,“你必须自己弄清楚,因为如果只是听别人告诉你答案,你会觉得生活很轻松,但生活其实是充满了障碍的,你必须自己解决它们,并亲自体验犯错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学校:放学后也经常继续完成任务或者项目,可能是在家或其他地方,和朋友一起或独自一人。
学生能够积极地将他们的学习联系起来:深度参与的学生通常像专家一样——尤其是在他们从事项目研究或探究学习的时候。他们会像科学家或工程师一样思考和行动,并且可以独立地将学习从一种环境连接到另一种环境。如另一位受访学生所说:“我会把所有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把学到的东西与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是我学习的方法。”这种调整的能力,即构建和情境化所学内容的能力,与当前传统教学法中典型的知识获取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因为参与度高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持续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能够坚持克服困难并自主学习。他们还能够将学习扩展到课外环境中,并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些特质都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因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且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应用,需要持续的动机和自主性。   
如何评估参与度
令人沮丧的是,尽管上述这些特征受到雇主和高等教育的高度追捧,但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的系统却很少评估或重视这些能力。我们都知道评估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挑战传统的评估模型,这些模型有的忽视了参与度的评估,有的没有把学生纳入评估过程中,而有一些模型两者都忽视了。
在学习未来项目中,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动力、真实和有深度的学习,因此我们很自然地会选择基于项目和探究式、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学习。在受学校约束、教师主导、分数主导的评估体系中,教师们创造更加综合全面、具有实际意义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体验时,会面临一些压力。
因此,我们的挑战在于在整个评估过程中设计有相同出发点、目的、同样渗透到方方面面和有同样原则的评估标准。如果学生的项目涉及当地社区和企业,那么评估者也应该来自这些群体。如果我们寻求更多的独立性或者合作性,那么就应该进行更多的自我评估和同学互评,包括在过程中的评估和最终评估。如果我们想通过如互联网和媒体技术的方式学习,那么上传到YouTube上的视频日记应该与书面日记是一样有效的评估方法。
在学生作业结束时作公开演讲或展示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提供了真实动力,而且还成为了重要的社会和社区粘合剂,吸引了大量家庭、社区和企业成员来当观众。
结论
长期以来,制定教育政策的人一直将学习者的参与视为加分项,只有在他们遵守纪律、学习成绩理想的前提下才会纳入评估体系。而我们的论点是,那些被认为爱搞破坏或成绩不佳的学生——或者实际上是那些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已经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了。我们见过许多学生,一旦呈现给他们的学习活动对应了他们的激情、原则和隐藏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又活了过来。在学习未来项目中,我们仍在努力寻找哪些实践可能会促使学生转变对学习和学校教育的态度。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一件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习感到兴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美好意外而已,这一点在教学、学习和学校的评估体系中也很重要,不能忽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