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Kyle(ID:kylehello)
最近一篇微博引发了许多讨论。
一位23岁的女生,还在实习。
却因为被父母逼婚,最终在绝望中自杀。
她最初的帖子发布在小红书,账号取名叫“想要自由”,全部内容只有催婚这件事,有人质疑事件的真实性。
但更多人认为,内容描述得非常真实。
“这个妈说的话90%和我爸一模一样,我也经历过浑身发冷,看到来电就发抖”
“我以为只有我会这样 看到信息就开始烦躁 看到来电就觉得窒息”
“真的很真实了,想到要和他说话,就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来”
家不再是她的港湾,而是风暴的源头。
她的经历,或许也是很多人的缩影。

01

春节前两周,2023年1月6日,作者在小红书发了三篇关于催婚的笔记,1月7日又发了两篇。
她才23岁,却被父母逼着和介绍的男方结婚。
她与对方很陌生,也没有深入的了解,不打算这么早就草率结婚。
但父母却不断地施压。
前期催婚的用词还相对温和,“想早点把你托付给个好人家”。
但越到后面,字里行间的辱骂越来越激烈。
父母一直想要个男孩,但因为妈妈伤了身体无法怀二胎,女孩成为了独生女。
但父母却把没有儿子的怨气,全部发泄在无辜的女孩身上。
“就因为你,妈也没能再生个儿子。”
“你对得起我们家吗?”
一项项罪名被扣在女孩身上。
“白眼狼”
“任性、娇气”
“不孝顺、不听话”
“害你妈死都不安心”
女孩发的笔记中,多次出现了“窒息”、“想跳楼”、“自杀”等词。
在1月最后那条笔记中,她决定先远离家里,哪怕可能要借钱生活。
这是她努力在挣扎求生。
那篇笔记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觉到女孩深深的绝望。
“我能感觉到他们是恨我的。”
旁观的网友,也能感受到妈妈对女儿的怨恨。
但是两个月后,已经离开家的女孩,仍然逃不开父母的控制。
她妈妈一直发病中的照片给她,让她产生负罪感和愧疚。
女孩不回复,他妈妈就打给女孩身边的朋友亲戚。
就像网友说的,“最亲的人知道你的软肋,知道什么方式会让你痛苦让你缴械投降”。
最让人痛苦的,是催婚的人同时也是你关系最紧密的人,最难以割舍的人。
她用尽各种方法,逼迫女孩在“和没感情的人结婚”与“放弃生病中的妈妈”中选择。
但无论哪个选项,都是女孩无法承受的痛苦。
“我有时候发呆,反应过来时眼泪已经流了下来,我要永远生活在我妈的阴影下吗?”
3月12日,作者选择了自杀。
整个账号一共发了9篇笔记,7篇是作者本人发布,2篇是作者过世后由朋友交代后事。
在她给朋友的遗言中,能看出她是痛苦而矛盾的。
她记得小时候妈妈接她放学的画面,她对妈妈有依恋有内疚。
但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恐惧和恨意。
“我跑了,但每天我的脖子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着,我呼吸不了。”
她的语序有些混乱,但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02

其实类似的情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根据《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的数据,全国各地被逼婚率均在70%以上。
父母以死相逼催婚,子女不堪重负自杀的事情,年年重演。
春节过年是催婚事件高发时期。
2021年除夕夜,一名31岁女子割腕自杀。
原来她已被父母催婚四五年,双方对抗越发激烈。
可她刚刚和恋爱4年的男友分手,无法这么快进入下一段感情。
父母却穷追不舍,要求她去相亲。
妈妈说,“你这样你爸和我俩没法出门,被别人戳脊梁骨。”
父母用不同方式威胁恐吓她,从断绝关系到以死相逼。
她被逼进一个死角,最后在除夕夜举起了刀割向手腕,对父母大喊,“是不是我死了你们就满意了?”
幸运的是,她被救下了。
经过这次惨烈的反抗后,父母没有再在她面前催婚。
但这样被逼入绝境的人还有很多。
江苏徐州,大年初一,一位30岁的男子被父母逼婚。
他爬上高架桥最高点,准备跳桥,后来被交警救下。
七夕情人节,河南信阳,一名女子被母亲催婚,她爬上13楼的空调外机搁板,想要跳楼。
2021年,贵州兴仁,一名27岁男子因被家人不停催婚,跳水库轻生。
2020年,贵阳云岩,一名26岁的女子被家人催婚,跳河轻生。
2019年,镇江扬中,一名21岁男子被母亲催婚,最后跳江。
2018年,杭州一名32岁的男子,因家人催婚谎称自己有女友,瞒不下去后烧炭自杀,留下遗书写满“对不起,我不是人,我该死,我没用,我不孝,我不配活着……”
……
催婚的矛盾年年发生,面对这个分歧,曾经慈爱的家人,都开始面目狰狞。
胡卿说,“我好想是个孤儿啊。”
她被父母连续3年催婚,母亲的攻势从温和逐渐变得残酷甚至恶毒。
“你是一头猪,也要配对啊。”
“你已经是烂在地里的白菜没人要了。”
“你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德行吗?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的?”
“什么感情不感情,有男人要你就烧高香了。”
事态的种种发展,与那位23岁的女孩如出一辙。
只是已经29岁的胡卿离家更远,有了更稳定的经济实力和心智。
即使如此,哪怕已经离开家乡700公里,母亲的微信仍然不断撕扯她的情绪。
她在“家族帮卿找对象”群中说,“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最终却被大家当作玩笑,迅速刷了过去。

03

或许有些长辈无法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抗拒催婚。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分析过,在存在主义的观点中,一个人的人生,赤裸着来,最后归于一抔黄土,这个过程里,我们唯一拥有的东西只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都是别人代我做出选择,那我自己就等于没有活着。”
“如果选择的权力都被他人剥夺,就等于剥夺我们的生命。”
在这个意义上,催婚本质是一种对精神生命的谋杀。
年轻人未必都抗拒“结婚”,但大都会抗拒“催婚”。
结婚生子,决定着你几十年的人生,决定你什么时候过怎样的生活,和谁一起过。
当事人要承担这些选择的代价,为什么却没有选择的权力?
余华这样分析过中国式催婚:
“什么是中国式婚催婚?
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过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父母催你结婚的意义在于,你只要成家了,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就尽完了。”
可是,这真的是“尽了父母责任”的选择吗?
这不是另一种偷懒吗?
很多老一辈的人生就是“被安排的一生”。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只是理所当然地走了熟悉的路,何况“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在中国,这种“任务感”也有长期的社会现实原因。
学者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道: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社会单元,如没成过家的单身汉与大龄不婚女、疯子等等,
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缺乏话语权,物质利益上也会被忽视,
必须结婚生子构成了一个完整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
在很多小城市的封闭社会中,不婚者作为少数,就是“非主流”,面临被社会边缘化的风险。
于是在长辈的认知中,不结婚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你不结婚,我在亲戚面前都抬不起头”;
“不结婚人生就不完整”;
“女人事业再好,没有家庭也不会幸福”;
……
可是,“每个人都做同一个选择”,不意味着那是唯一正确的,更可能是人们别无选择。
现在,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这本该是时代的进步。
真正让那些年轻人绝望的,不仅仅是催婚,更是这之后没有尽头的催,是一系列选择权的剥夺。
催婚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催生,还有催二胎,永不停歇的催,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不要让催婚变成催命。
不要让爱变成暴力。
希望无论是主流还是非主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尊重。
我们全力以赴,为之奋斗的世界,应该让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文本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插图:本文首图原作为个人收藏,想购买相关画作及了解其他更多画作信息,欢迎加入"蓝袜子艺术赏析群"。
在"赏析群"里,喜欢艺术的朋友们一起欣赏画作,分享日常,每晚9点还有无底价0元拍卖活动,如果您喜欢艺术,添加下方蓝袜子微信,并回复“入群”,一起过有艺术的生活。
扫码加蓝袜子微信
拉您入群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正反读书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点击“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