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二里头遗址新发现
作者:赵海涛
 制图: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今天,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河南榜上有名,共有三大考古新发现入选。
其中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新发现,便是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宏大格局,确立了都邑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这方面可以说是鳌头独占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不过,这个王朝以往只存在于文献中,缺乏有力的考古成果证明它的存在。
《史记·夏本纪》,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

1959年,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后,经过60多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等重要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所在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二里头遗址是迄今所知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城。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距今3750~3530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广域王权国家。它在时间起止、空间分布上,都十分接近于历史文献中的夏朝
二里头遗址1975年出土的青铜爵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
温馨提示我局有一个文博考古爱好者交流群,从事相关工作和兴趣爱好者们别错过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
在考古学中,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现二里头村及周边范围约3平方公里的台地上。
二里头遗址的地理位置
在距今5000年左右、距今4500年左右、距今3750-3530年及距今3600-3400年左右这几个时间范围内,先后有先民在这里生活。其中,距今3750-3530年左右的先民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王朝气象的成就,常说的二里头遗址,一般指这一时代先民创造的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距今3750-3530年左右的二里头遗址先民所创造的文化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它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周边数百处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同时期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在历史文献中,河洛地区正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因此,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这里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
如今,我们能在这里一睹二里头文化的风采
(图:图虫创意)▼
在时间上,二里头文化对应青铜时代早期。通过遗址的地层埋藏顺序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晚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早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岗文化。
你好,我俩都是从二里头遗址来的
在空间上,二里头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州区、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这一区域大致相当于夏王朝的疆域。
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区域
1959年夏,徐旭生先生率领考古队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开展夏墟的调查。在此之前的195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市白沙水库旁的玉村发现了一处遗址,这是1960年定名的二里头文化的首处被发现的遗址
随后,考古工作者又在豫中西、晋南地区发现了偃师二里头、巩义稍柴、登封王城岗、汝州临汝镇煤山、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等多处类型相似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中,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为丰富、典型,故以其命名这类文化
这是二里头文化标志性的玉器(横屏

在之后的60多年内,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数十次发掘,确认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聚落,可分为中心区和一般活动区。

中心区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字形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形成“九宫格宏大格局。“井”字形道路围起的空间属于宫殿区,面积近11万平方米,其中发现有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式宫室建筑群和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二里头遗址总平面图
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祭祀区分别位于宫殿区南、北侧,作坊区内发现有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祭祀区内主要包括圆形的地面建筑和长方形的半地穴建筑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墓葬。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外侧发现有围墙。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横屏

二里头遗址迄今未发现大型墓地,但多数墓葬的布局仍呈现出相对集中分区分片的特征。同一个墓区集中分布、排列有序的墓葬当大体属于同一个家族。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二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城,是探索夏商王朝的关键性遗址,而二里头文化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表明当时的中国正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逐渐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二里头遗址的新发现
2020年秋季至今,二里头遗址考古主要有四项新发现:其一,我们新发现了道路及其两侧的,这丰富了二里头都城多网格式布局的内涵。为行文方便,我们以宫西路指代宫殿区西侧的南北向干道,其他方向以此类推。
中心区西南路口
新发现宫北路上的门道,宫城以西区域围墙的东南拐角,东南角近直角,内侧被破坏较多;新发现宫西路向北延伸200余米,道路的东西宽度约16米,道路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南北长条形夯土墙。东侧的夯土墙,应为祭祀区西侧的围墙;西侧的夯土墙,应为祭祀区以西区域的东侧围墙。
祭祀区西侧的道路和墙垣

鉴于宫南路、宫北路向西延伸分别达470余米、410余米,均超过宫城的东西宽度(295米左右),且继续向西延伸,我们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分别对应宫城西南角、作坊区西北角以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宫城西北角、祭祀区围墙西南角以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
这些新发现的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城位居正中。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其二,我们在祭祀区以西发现贵族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以西的网格新发掘900平方米,揭露出中型夯土基址、墓葬和多座灰坑。现有的发掘尚未找到夯土基址边界,正在继续探索其范围。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座随葬青铜容器的墓葬,并首次发现一座多人乱葬的合葬墓以及多座墓主被截肢砍头的墓葬。

这一重要的新发现,为了解该区域的遗存分布情况、认定该区域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祭祀区西侧非正常埋葬的墓葬
其三:手工业作坊的新发现,填补了二里头都邑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在祭祀区以西、遗址西北部发现较大面积、较丰富的制陶有关遗存,包括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涵盖了制陶工艺的各个流程。根据发掘出土遗存及附近钻探的情况,这里可能存在一处面积较大的制陶作坊。这是二里头遗址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制陶遗存。
遗址西北部发现的陶窑
作为祭祀用器的陶蟾蜍(图:图虫创意)▼

我们还在宫城西南角还发现近百平方米的器加工作坊表面散落大量骨、角质遗物,有动物肢骨、肋骨、牛角、鹿角等。骨、角质遗物中有不少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有原料、半成品和废料,有锥、镞、簪等成品,包括了骨、角器加工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遗物。
新发现的骨、角器加工作坊的位置
骨、角器加工作坊
此外,我们还新发现了可能与漆器加工有关的遗存。2021年在二里头都邑北缘西部发掘区发掘出土800多片外表带有红漆的陶片,仅其中一个灰坑即出土了近200片。这些带漆陶片多为陶盆残片,一些残片内外壁、断茬多见红漆,可能为盛装漆液的容器。
二里头遗址北缘西段的带漆陶片
其四,我们在实验室清理出了一座高规格的墓葬。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发现并整体套取一座高规格墓葬,已清理出多件陶器、漆器、玉蝉形器和绿松石蝉形器、多组绿松石串珠、彩绘陶器等器物。
蝉形玉器出土于墓葬中部,长近4厘米,与湖北省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肖家屋脊文化玉蝉相似,可能与该文化的影响有关。有专家推测,玉蝉可能与古人认为昆虫“蜕变”和“羽化”便于与神祇沟通的信仰有关。
上:2017 V M11墓葬俯视图
左下:出土陶器;右下:出土蝉形玉器
此外,该墓葬已见到较多绿松石嵌片,我们推测该墓葬内会有大型绿松石嵌片类器物。
二里头遗址1984年出土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新发现有何意义?
二里头都城中心区的道路和墙垣,把整座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表明二里头都城有了严格清晰的规划。宫殿区居于核心,显示了王权的至高无上、权力中心的高度集中。
二里头遗址总平面图
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区和墓葬区等重要区域环绕在宫殿区的周围。包括宫殿区、作坊区在内的多个区域外侧,也以围墙间隔、防护。历年来,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的人群居住,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
这样严格、清晰、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秩序井然,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牙璋随着二里头文化的扩张
将王权礼制的影响辐射到南中国和更广大的区域

居葬合一的布局结构,在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宝鸡周原的殷人聚落都有类似发现,表明这种制度被商、周王朝延续,体现了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王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开创地位以及对商、周文明的引领作用
二里头都城的这种布局,也为探索先秦时期其他都邑遗址的布局、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里头遗址近年清理出土的部分文物

祭祀区以西的重要新发现,丰富了二里头都城的内涵。其中夯土建筑、贵族墓葬共同出现,表明该区域为贵族居住区和墓葬区,且居住区和埋葬区同在一处。
多人乱葬和墓主被砍头、截肢等非正常墓葬在该区域的发现,表明当时存在较多暴力行为这些墓葬中都随葬有陶器,表明墓主也非最低身份的人群;与夯土建筑和随葬有青铜容器的贵族墓葬同处一区、相距不远,表明该区域人群包括贵族和平民。
该区域的布局及历时性变化情况、自身特征、与其他区域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有待继续探索。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以往二里头都城的制陶遗存发现较少,仅发现数件陶垫和十余座陶窑,但这些陶窑分属三个时期,且较为分散,并未形成陶窑集中分布群。此次祭祀区以西发现了制陶有关遗存,随着今后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展,将有助于了解和探讨二里头遗址制陶作坊的分布情况、制陶手工业的操作工艺和流程、社会关系和社会分工等问题。
实验室清理的墓葬比出土绿松石龙形器的3号墓葬更靠近宫殿区中部,保存得比3号墓葬更好,规模略大,属于第一等级墓葬之列。
2002年出土的嵌绿松石龙形器横屏

墓葬内已清理出的随葬品种类之丰、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已较可观,加上其下方尚未清理的堆积,随葬品总厚度超过已往发现的所有墓葬,极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
这些发现,对于探索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制度、礼仪观念、工艺水平、统治制度等问题有重要价值。
【快来聊天啦】
我局有一个文博考古爱好者交流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入!
* 如果你从事相关工作或是兴趣爱好者,可以来【微信公众号后台私信】,用一两句话介绍下自己。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哦~
* 进群请务必自我介绍一下,直接回复“进群”“读者群”之类的字样不会有机器自动回复,只会让后台的小姐姐很生气≥﹏≤
* 申请人多时请耐心排队等候回复。只要系统正常,工作人员就会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参考资料:
1.赵海涛、许宏《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
2.赵海涛、许宏《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二里头文化的历史位置》,《南方文物》2019年02期
3.二里头遗址发现多网格式布局:为研究早期国家都城制度提供重要依据
http://www.henan.gov.cn/2022/09-26/2613417.html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部分文物照片系由山东大学邓聪教授拍摄,特此致谢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赵海涛
END
扩展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