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汪东兴,成为了中央军委警卫处的负责人。
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与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47年3月,蒋介石大肆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做出了暂时撤出延安、战略性放弃的决定,依托陕北地区的地形与群众基础,对敌人进行迂回战,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汪东兴作为警务处处长,带领警卫部队负责保护主席和总理等我党的重要领导。
在1947年6月的王家湾阻击战中,汪东兴为确保主席的安全,让主席等人先撤离,自己带领着少量警卫部队主动应战,沉着指挥,运用战术得当,竟然用大约一个排左右的兵力击退了国民党军一个团的进攻,为中央前委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让主席化险为夷。
而更让主席惊喜的是,汪东兴以及很多战士都毫发未损。这场阻击战,汪东兴自然当即头功,主席决定将他留在身边担任自己的贴身警卫,以及书记办公处的副处长。
打仗不仅要做好防守,更要在合适的时机主动出击。擅长指挥游击战的汪东兴,在随中央辗转陕北期间,还曾在延安、子长、安塞等地灵活运用战术与敌人周旋,多次击退敌人,保卫了中央领导们的安全。
随后的东渡黄河、深入晋察冀解放区,汪东兴也曾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已经成为了警卫处处长和主席的贴身侍卫,但汪东兴从不以此居功自傲,相反,他总是不停反思自己,有哪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哪里还能够继续提升,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主席对这个年轻人更加赏识。
对于汪东兴,主席曾说过不止一次:"他是一直要跟着我走的,别人用起来我不太放心,我已经习惯东兴在我身边了......"
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凭借出色的战功,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同样,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依然负责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很多重要的警卫工作,如中南海的整体防卫工作、主席出访苏联等,都由汪东兴具体负责。
他不仅要负责保护主席的安全,还要负责整个中南海的安全,在他的领导下,多年来中南海从未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中央党政军机关的警卫工作也都顺利完成。堪称是毛主席以及中南海的"大管家"。
随后的几年,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他也曾根据中央的要求前往地方进行历练,曾回到家乡江西省,任江西省副省长、江西省委常委兼省农垦厅厅长。
此前打了半辈子仗、从未接触过基层工作的汪东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当地结合生产开展科学研究,解决了当地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那些年正值我国的困难时期,因为汪东兴以农业促发展的战略,给家乡父老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带来了经济产能,也为当地减少了一定的损失。
所以,他在家乡以及整个江西省的威望甚高。多年以后,一些江西省的领导同志以及群众代表参加了他的葬礼,他们都曾得到过汪东兴的恩惠,对汪东兴感谢备至。
1960年,汪东兴结束地方锻炼回到北京,他的政治生涯后半阶段,依然在主席身边工作。
此时的汪东兴45岁上下,他的精力、能力和阅历都正处在一个男人的黄金阶段,再加上在地方的锻炼,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这让主席对他更为放心。
主席的多次外出视察,基本上都由汪东兴负责安保工作。比如1963年考察黄河、1965年重上井冈山、1966年去武汉游览长江,乃至后来主席回老家湖南长沙疗养,警卫工作都是汪东兴来负责。
主席对他有多信任呢?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就连他对一些重要人物表达意见,都是通过汪东兴进行传达的,还经常安排汪东兴去看望、关照老干部,汪东兴也能准确完整地传达主席的意见。
还有,主席在特殊时期的日程安排与工作计划,都是汪东兴制定,并由警卫局进行统筹协调,就连主席的夫人江青都无权得知。
从工作安排到人身安全,主席全部都放心大胆地交给了汪东兴。责任重大,汪东兴丝毫不怠慢,尽一切可能为主席营造了最好的办公和生活条件。
这也是主席对他最满意的一点:从不抱怨,也从不越界,总是能够刚刚好地把交给他的任务圆满完成。
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不好把握的分寸感。作为伟人的贴身护卫,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决断,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但是也绝不能超出自己的工作职责。
1965年11月至1978年12月,汪东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1975年2月至1980年2月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位。
越来越位高权重的他,始终不曾忘记,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是做好主席以及整个中南海的的安保工作,守好自己的岗位,是他对于工作的理解,也是他对主席以及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汪振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