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被教育“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现在有娃了,一定有很多朋友又想把这一套再灌到自己孩子那不开窍的脑袋瓜子里,希望他们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比别人吃更多苦头:都说天份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咱既然没天份,就好好的努力成不成?
那你的学生时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类型的学生:上课最认真,笔记最整齐,重点总结得最全面,学习时间最长,从来不休息娱乐……但是成绩嘛!只能说不太差吧,肯定远远配不上他的付出。
当然,你也肯定见过那种真正的学霸,课本像新的一样,从来不记笔记,连草纸都很少用,运动读闲书玩游戏甚至谈恋爱都不耽误,成绩依然高不可攀,真是气死人啊气死人!
难道智商的差异大到这种程度嘛?
真的有很多人笨到怎么勤奋都补不起来的地步嘛?
真的有人聪明到不太用勤奋的地步嘛?
橙子自己作为一枚非常不稳定的学霸,再经过对一枚极稳定大学霸的近距离长期观察和采访得出结论:
智商确实对成绩有很大影响,但是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契合大脑的运行规律,让你即便没有学霸那么强的效率,只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也能和学霸大差不差。
而错误的学习方法,则无视大脑运行规律,再怎么勤奋也是事倍功半,只会给人一堆“我好努力”的幻觉安慰。
今天,橙子就来仔细剖析一下,人类的大脑,学会和掌握知识的具体过程,弄明白这个过程,你就会知道,鸡娃的重点到底在哪里。不要很努力的把孩子越鸡越笨。
“学习”其实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也就是“学”和“习”。
别打我,我没有在说废话,事实上这两个字在古代本来就是分开的,我用比较现代的方式来解释一下,大家应该更能理解。
“学”,指的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
当我们听课,看书,参观别人给你做示范,努力记忆一件事,等等这些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将外界信息努力理解吸收进自己脑子里的动作,全都是在“学”。
“习”,则指的是一个“调取信息”的过程
当我们努力回想,背诵,品评,和人讨论,回答问题的时候,脑子要把之前储存的知识给拿出来用起来,就是在“习”。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小时候一直不太明白,学习这么苦,他老人家有啥好愉悦的。现在终于明白了,圣人真是字字珠玑,短短四个字,就概括了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的意思表面上是:学到新知识之后经常复习,这看上去是很没意思,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认真挖掘“学”和“习”的深度含义,实际上孔老夫子要说的是:
当你接受了一个新知识之后,觉得脑子里有了,都懂了,那是不够滴,你要经常把这个内容拿出来,时不时的回想一下,感受一下,实践一下,和别的只是关联一下,和别人交流一下,考核自己一下经过全方位多角度地使用这个知识,你会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炉火纯青已臻化境的程度,感觉自己已经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发现自己又变得通透智慧了一些,这感觉能不爽嘛!?
所以,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学而时习”的全部过程,那是会非常有成就感非常美妙的,根本不会痛苦。
之所以很多孩子会觉得学习很痛苦,那是因为他根本没走完整个“学”和“习”的流程。

“学”的过程其实相对单纯,就是把知识理解了装进脑子里,但是也有很多人一开始就卡在这里。
为什么呢?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储存短期记忆的工作区域,专门用来装载我们刚刚接受到的新信息,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购物车。
每个人拥有的购物车是不一样大小的,大人的就大一些,孩子的就小一些,学霸就大一些,学渣就小一些,但是无论这个购物车是大是小,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装满了的话,再努力也装不进去了,勉强装进去也只会把已经有的东西挤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结账”,清空购物车之后,然后才能往购物车里继续装东西。
那么,如何“结账”呢?非常简单,时间就是“金钱”,让大脑休息放空一下,吃个饭溜溜弯,甚至睡一觉。前台一旦放松,大脑的后台就会自动运作,把购物车里的东西运回到家里的大型储藏间——也就是大脑的“长期记忆区”——哗啦啦地把车里的东西乱七八糟地卸在那里。购物车就清空了,我们就可以继续往里面装载信息了。
这个装满购物车,再把货堆进储藏间的过程,就是“学”,只不过购物车比较大的学霸,可以一次运送好几个知识点,而购物车比较小的学渣,需要来来回回运好几次,才能把一个知识零零碎碎的全都运回去。
这一部分我们确实可以用勤奋来补足购物车太小的缺陷,一次学不会就歇一歇,再试一次,不行就歇歇换个角度再试一次。虽然觉得自己搞不懂,其实那些货都已经在脑子里的储藏间里,只要多试几次,拼图就会越来越完整,突然有一次,碎片就集齐了,原来怎么都搞不懂的事情就突然理解了,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个道理我曾经再一篇文章里详细讲过我自己的实例《记性差、反应慢、不开窍的笨孩子,其实更适合这种学习方法

“学”的过程走完了,但你只是理解了,有概念了,却不等于真正学会了,因为接下来“习”的过程,才是真正考验人的那就是你需要时不时的走进你的储物间,成功地把一个从前放进去的某个东西给准确地找出来。
当你第一次你走进储物间,一般是傻眼的状态:天啊,这给我把货卸哪儿了啊?这乱七八糟黑压压的一大片,各种知识概念信息缠杂不清地堆在一起,大海捞针一样啊!杀了我吧!

这种感觉就是很多人经常自嘲的:
睛说,我会了;大脑说,不!你不会!
这个时候呢,你有两个选择:
1、一头扎进储藏室使劲儿的翻使劲儿的找,就好像无头苍蝇在乱撞,这个不是,那个不是,那个有点儿像唉……噢NO,依然不是!——现实中就是头痛欲裂绞尽脑汁的想:马什么梅来的?马什么梅来的?
2、立即去外面运一车相同的东西进来。——现实中就是看一下答案:原来是马冬梅啊!我知道的嘛!很熟悉嘛,刚才就差一点嘛!
你是选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呢?

当然要选第一个了,如果选第二个,孔老夫子就会说“学而复学之,不亦说乎”了。
当然,选择第一个绞脑汁儿确实很痛苦,但是你一定要忍住这种痛苦,并让这个痛苦持续的时间长一点,等你真的很累,感觉实在找不到了,再看答案或让人讲解,再学一遍。
虽然这看上去好像是调用信息失败,但却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在你冥思苦想这个储藏间里仔细搜寻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自觉地整理信息的过程
,虽然可能没找到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会把整个空间弄整齐很多,还知道了其他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下一次再调用这个知识的时候,你会就因为印象深刻而熟门熟路,更大概率的把目标信息给找到。当然如果再失败了也不怕,因为在这次探索中,你又整理好了很多空间……

在一次又一次的边找东西边整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对自己大脑里这个储藏室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会使用,当你终于可以成功地调用了一个原来调不出来的知识的时候,你就会变聪明不少。
所以说为什么特别擅长学习的中国人那么热爱考试呢?因为考试就是一种特别典型的“习”的过程,一场考试,逼着你疯狂调用大脑储藏室里的各种信息,甭管是考好考烂,只要你用力使劲儿的考了,那都是相当的锻炼人啊!有时候掌握不准的知识点,多考几次,让你在考场里多疯几次,就真的融会贯通了有没有?(前提真的要努力考,躺平发呆不算)
只不过考试应该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非学习的终点,更不应该用考试成绩来评价人和打击人,我们真是把考试用错了地方,才会让考试如此遭人讨厌。

而且考试并不是“习”的唯一手段,之前说了,只要试图去调用脑子已有信息的行为就都算
,你还可以发呆的时候回想一下,遇到应用场景应用一下、和别的知识点关联一下,和其他人交流讨论一下……所以学霸们一般都很喜欢给别人讲题,因为他知道这不光是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更深的理解知识。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真正的学霸一般都不划重点也不抄漂亮的笔记了吧,因为这些事情都是花里胡哨的功夫,容易给人一种“学会了”的假象,看起来很勤奋,其实并没有把精力大量花费在“调用信息”上,也就没有机会整理好脑子里杂乱无章的各种知识,只有“学”而没有“习”,没有走完“学习”的全部流程,看似明白了记住了,但一做题就觉得不会或忘了,那自然是很勤奋也效果不好了呀!
而且学霸的书一般都很干净,他宁愿在找答案的时候费劲儿一点,找到答案的过程越麻烦越好,这样他下次才能记得牢一点。学霸宁愿在一道完全没头绪的题上苦苦思索三个小时,也不愿意把一分钟花在抄书和整理这种机械工作上,因为他知道这么做并不会让他变得更厉害。
到了这里道理已经讲透了,再帮大伙儿总结一下,要如何帮助智力一般的孩子学习。
首先“学”的过程,要注意慢慢来
学不进去要及时休息,一次不会就换个时间,改变角度多学几次,不一定哪天就明白了。勤奋要用在多次上,而不要执着于一次就把孩子教明白。
最重要的是“习”的过程
要着重引导孩子在一个问题上深入思考,不要太快就告诉他答案,因为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努力思考的过程才是最珍贵的,就算孩子总是失败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让他知道每次竭尽全力的失败都会让他变得更聪明,每次花样翻新的犯错都会让他下一次的印象更加深刻。
平时要把孩子学的和现实的问题多联系起来
和他多交流讨论,倾听孩子讲解自己学到的知识,问他问题让他试着回答,答不上来瞎编也行,编完了再看正确答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知识巩固。
另外,不过脑子的那种抄抄写写是非常低效率的学习方法,不要让孩子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除非是尽力去背着写下来,才有作用,哪怕写错了,都比照着抄对的效果好。
还有就是数学练习,题海战术虽然有用,但是对于小孩子很枯燥很难坚持,还容易损失孩子的自驱力,导致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橙子这里有个不错的方法就是带着孩子玩“数学”桌游
比如以前推荐过的“拉密”玩具,很多朋友都给孩子入手了,玩的过程中,不仅能搞明白数字和简单的加法,还很锻炼逻辑思维。
(感兴趣的朋友戳图片详细了解)
还有这款新发现的一刻馆桌游 “超好玩加减乘除”数学系列,有一定数学启蒙基础和上小学的孩子,加减乘除计算容易出错,又不爱做练习题,玩这个桌游就会很有帮助。
(感兴趣的朋友戳图片详细了解,今天第四条文章也有详细介绍)
因为它每走一步都可以调用孩子大脑里学到的数学知识,玩一局,加减法/乘法/除法/混合运算能达到几十次甚至近百次的口算练习,而且对比做枯燥的练习册,游戏形式孩子没有抗拒,动脑也很是心甘情愿,还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学习的自驱力。
每个孩子智商确实有区别,我们不能强求,但是帮助孩子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一定要教孩子把勤奋刻苦用在刀刃儿上,让他发现勤奋刻苦原来有用,他才会继续勤奋刻苦下去!
姐妹们都知道橙子在温哥华,和大家有时间差,所以给大家推荐下我的专职话事人“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姐妹们有文章、育儿、商品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包转达,包解决,包满意
跟随橙子一起“云养娃”的姐妹,参照下图给【说说咱家娃】加个“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新文章啦
热文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教育 · 科普 |——
——| 育儿心经 |——
——| 家庭 · 生活 |——
原创不易
因为有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