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独家授权 转载请联系报社

随着文明的发展,不再只是为生存而吃,有人开始探讨人与食物、食物与文化间的联系,称为「食物民族学」(Food Ethnography);在纽约市从事科技工作的林一鸣(YiMing Lin),私底下也是此类研究者、创作者,在街头让纽约客点菜,烹饪他个人诠释的菜肴,并鼓励分享这些食物对他们的意义,在社群媒体上迅速走红。
林一鸣在去年5月开始经营「真的好饿」(Literally Starving),发布第一支影片后便在社群媒体积累人气,TikTok更有130万追踪者;影片短短几分钟,但背后投入大量时间和心血,第一步街头采访民众,问他们爱吃、最能唤起童年的菜肴,做了些功课便开始烹煮,最后再约受访者见面,带给他们品尝、取得反馈。
林一鸣乐于烹饪不同美食。(记者何卓贤╱摄影)
「过程中的美妙在于,找到有精彩故事分享的有趣之人」,可能因此接触到前所未闻的菜肴,并通过受访者的叙述,了解某道菜对他们的意义、承载的特殊回忆等;人们饥渴的不只是食物,而是渴望别人能够更认识他们珍视的某些食物,「很开心能帮忙讲这些故事。」
林一鸣说他是「在中餐馆长大的孩子」,年幼时父母在佛州经营餐馆,英文流利的他在前台工作;严格说来,从未在厨房里学习煮菜,但常在父母身边,在一旁闻着香味,也培养对好味道的要求,「应是那时萌生对食物的兴趣,一直持续到现在。」
当然,内容创作者的工作也存在挑战,自认性格内向,林一鸣对采访陌生人也会害怕,特别是遇到不友好的人,「但也可能遇到很棒的人」;接触不同族裔、以及他们家乡的食物文化,最酷的是结合成一条视频,放在网络分享给全世界,他收到很多正面的评论,「这是我感到好玩又能给人们带来启发的兴趣,何不继续?」
未来,除持续经营社群帐户,他也极可能完成人生的一个愿望清单,「写一本属于自己的食谱」,目前正与书商洽谈合作机会;他希望将拍摄的影音内容转成文本,让人们也能照着做,从原观众成为体验者。
·END·
世界日报最新App
长按或扫描下载
世界日报唯一认证新闻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