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旅行,有个多年未见的朋友恰好也在,于是约了见面喝茶。然而我第一句话就让气氛僵住了——我问她:你老公怎么没和你一起来?

她脸上有一闪而过的尴尬,但很快恢复轻松的样子,笑着说:去年这个时候我们离婚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
“然后呢?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总体来说,在慢慢变好。”说到这,她又笑了,“不离婚真的不知道,是这么麻烦的事。”

有多“麻烦”呢?要一点一点擦除,两个人20年共同生活的痕迹。
离婚后,除了那只能保证她睡眠质量的枕头和自己的衣物,她什么也没拿走。
她买了新的房子,选了新的家具,布置了跟旧家完全不同气质的书房,曾因他花粉过敏而无法进家的鲜花如今每一日都在她自己的家里盛放……她以为用大换血的方法可以最高效地擦掉他们之间的过去。
然而,去年七月份的时候,一则很普通、很随意的商家信息让她终于崩溃——“尊敬的X女士,今天是您的20岁生日,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陪伴,祝您生日快乐!”
那是一家他们曾经非常爱去的饭店,办会员的时候要简单地填写一些信息,他选择写了自己的姓氏,她的性别,生日的日期则填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是的,人到中年失婚,犹如一场心灵上的重建,也仿佛是共用一个躯壳的两具身体,时间越久,越难剥离。
她是一个译书人,去年她45岁。原本定了由她翻译的一本书,临了突然变卦,换成了另一个更年轻的作者。理由是,她的文字风格不太适合这本书打算面对的群体——时髦年轻人。据说这个群体喜欢更活泼、更俏皮、深入浅出的文字。
一个见过无数风浪的中年人,一个理性睿智的读书人,一个经济与人格都足够独立的都市女性,突然之间,好像失去了一切。外部世界的种种冲击,令内心世界开始失衡。
那是一段漫长又煎熬的时光,害怕老去,更害怕生活毫无意义。

我问她是怎么缓过来的?她说,看书、做饭、尽量工作, 渐渐就平静下来了。
中年女人最终会意识到:快乐,就是没人烦我。
末了,她推荐给我两部电影,《将来的事》与《何时是读书天》。说,你应该看一看,再推荐给你的读者,真的对于女性如何过好下半生,特别有帮助。
于是,两部电影我都找来看了。都是温和舒缓的节奏,都有琐碎细腻的情绪,两个故事里的主角,也都恰好是中年女性——一个是教哲学的老师娜塔莉,一个是送牛奶的女工美奈子。
中年女人的魅力,在平静而克制的故事里,令人心折。

由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将来的事》女主角娜塔莉,是一名高中哲学老师,她和丈夫结婚25年,是知性而优雅的中产家庭,育有一儿一女,皆已成人。

瘦瘦小小的娜塔莉,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逻辑清晰,她无比热爱哲学,与学生们的讨论、与丈夫之间的谈话,随处可见卢梭、叔本华、列维纳斯的警句。阅读和思辨的能力塑造了娜塔莉的生活——她冷静,淡然,对于审美绝不妥协。
学生故意以政治正确要挟她,要她表态,她三言两语就妥善化解:
她编写的哲学书籍被编辑委婉表示需要进行修改,要改得更有卖点、更平易近人、更适合网红摆拍,因为“这套最贵的丛书,销量却最少”。对此,她回怼得也很犀利:这不仅是最贵的丛书,也是最权威的。我是不会写流畅圆滑,只会讨好市场的文章。
她有一个独自居住、罹患焦虑症的母亲,有自杀倾向。尽管她已经请了护工,还是会在午夜接到母亲的求助电话,甚至还会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突然接到母亲打开煤气引来消防警察的急电,迫使她不得不中断上课,赶去收拾烂摊子。
虽然生活疲惫无奈,一地鸡毛,但总体来说,它依然是稳定的——直到某一天,丈夫毫无预警地向她坦承了自己的出轨。
娜塔莉没有骤然失控,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质问,没有控诉,甚至带着一种反客为主的淡漠。除了那句“我真是太蠢了”,几乎算得上是无波无澜地接受了与自己携手走过25年人生的男人移情别恋的事实。
尽管接受得很平静,但娜塔莎生活里一直以来维持的某种平衡,还是无法避免地被打破了。

母亲在养老院去世,出版社叫停了书籍的出版,而一直以来对她感恩并尊敬的得意门生也与她产生了分歧,激进的年轻人认为娜塔莉不愿失去优雅的生活,是一名妥协的中产……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她在母亲葬礼上所念的一段悼词,来自于布莱兹·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独立踟蹰,四顾茫然的状态,完全就是她当下心境的投影,伴随着这段来自于她所熟悉的哲学世界的悼词,一直在压抑着情绪的娜塔莉,终于在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地大哭起来。
而影片最精彩的一幕便是此刻:这个心碎的女人,却在突然看到车窗外前夫与情人一闪而逝的身影时,转而笑了。那笑容里既有对荒谬人生的冷笑,也有对过去种种的自嘲。
至此,她决定放下过去,放过自己。
在前夫看来,分手亦是朋友。两人还可以继续保持联系,分享生活。
但这对于娜塔莉而言,是无法接受的“拖泥带水”。事已至此,还要反复咀嚼、回味、陷入纠缠,除了浪费生命,毫无意义。在娜塔莉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独属于女性的生存之道——越是痛苦的时候,越不能用回避缓冲,要直面,要诚实,要心硬。
影片最后,女儿诞下新生命,娜塔莉拥有了“外婆”这个新的身份。她将母亲留下的名为“潘多拉”的黑猫,送给了冰释前嫌的得意门生。一身轻松的她,回到家开始为儿女的到访准备圣诞大餐,看到不请自来的前夫,她不留情面地下了逐客令并强硬地收回了钥匙。
伴着娜塔莉哄着孙儿入睡的哼唱声,全片缓缓落幕。画面中间是长长的走廊,那一排在丈夫走后空了一半的书架,重新被塞得满满当当,罩着温暖的光。
《将来的事》片尾这一排书架的影子,几乎是无缝重叠到了《何时是读书天》的故事里——
一个小镇送奶工,50岁的独身女人,却拥有一间不可思议的书房,高高的书架,满墙的书籍,让人赞叹又好奇。
故事的开始,是刚刚被颁发了作文比赛大奖的15岁美奈子,在一张纸上,一字一字郑重地写下对未来的规划。
然后,镜头一转。在黑夜尚未完全褪去的凌晨,50岁的美奈子已经准时开工,在高高低低的台阶上跑上跑下、一家一家地送奶。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令她的动作已经非常熟练,也与很多人“熟”成了老朋友。
随着剧情的展开,开篇的悬念也逐渐揭晓。美奈子与高梨槐多,曾经是一对少年情侣。原本情投意合的她和他,因为目睹了男友父亲与自己母亲在偷偷约会时出车祸身亡的现场,而心生芥蒂,被迫分手。

15岁的美奈子预感到再也无法与槐多在一起,便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一辈子待在这个小镇,永远不离开,永远一个人。

同样备受打击的槐多,则选择了自我惩罚式的逃避。他娶了妻子容子,发誓要做一个和花心父亲不一样的好丈夫。在这条规划好的人生长路上,美奈子是一个会影响他的障碍物。因为,他仍然是爱着她的,也正因如此,他必须刻意躲避她,甚至不能与她对视。
35年的时间里,美奈子始终在远处默默独自生活,不越界不打扰。除了送牛奶、在超市做收银员,美奈子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书里,不停地阅读,是她每一个孤单夜晚的救赎。
她说自己没什么理想,如果非要有的话,可能就是“送牛奶”吧,她想给镇上每一个人送去牛奶——这绝不是敷衍的回答。这是一个心性坚韧又淡泊的女人,出自真心的愿望。
槐多一直以来都悉心照顾病妻容子,而敏感的容子也发现了槐多的秘密。她感激槐多的付出,希望他往后余生能与真正牵挂的人在一起。于是,她在弥留之际,恳请美奈子能与槐多解除心结,并给两人分别写下了一封情辞恳切的信。
美奈子决定接受容子的好意,诚实面对自己的感情。35年来,她第一次约槐多,去了当年车祸发生的地方。她直截了当地说起父母的往事,她知道槐多也早就明白,父母的事跟子女并无关系。相比之下,“他们活得倒比我们要随性”。
蹉跎了半生的爱情,禁忌般的往事,在美奈子勇敢坦率的剖白下,也似乎变得并没有那么不可触碰。
大雨倾盆而下。懦弱了半辈子、固执了半辈子的槐多,紧紧地将美奈子拥入怀里。
然而这份压抑多年的爱情,只幸福了一个短暂的雨夜。第二天,心情大好在桥边散步的槐多,看到曾经救助过的流浪小孩跌倒在湍急的水流里,他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小镇上一直观察这对苦命爱侣的作家奶奶在画外音里,念着最后的结局:高梨槐多溺水身亡,美奈子漫长的爱恋宣告终结。
敲下最后一个字,门外的牛奶箱响了,作家奶奶起身开门,看到了美奈子。她看起来很好,马上要赶往下一家送牛奶,作家奶奶叫住她,问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美奈子想了想,转头礼貌平静地答道:先读书吧。
旦夕之间,人生大喜大悲,在美奈子这里,却只像是瀑布砸入无垠的大海,一个声响过去,便消弭无形。
她一口气爬上了小镇的山顶,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闭上眼,温柔地笑了。

《何时是读书天》诚然只是一部略有奇情的纯爱电影。但中年人,却一定能感受到某一种静水流深。
电影里,高梨槐多曾问一位老者:从50岁到85岁,时间很长吗?

老者回答:很长。

问问题的人和回答问题的人,都有一种“日子难熬”的无奈。

但同样是过着所爱不可得的日子,从15岁就下定决心以独身来守望爱情的美奈子,到了50岁,依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看着她准时准点地早起,在高高低低的台阶上一路小跑,带着微微的喘意认真地给每一户人家送上牛奶、换走空瓶,看她自足自乐地泡着脚、剪着报,看她字斟句酌地给电台写信,看她在阅读的世界里拥着书籍沉沉睡去……会一下子被她恬淡、平凡的笃定与充实所打动。

人生很长,长到从50岁到85岁,需要熬过漫长的日夜;人生也可以很短,从15岁到50岁,重复地做着一件心甘情愿的事,在清晨一级一级的台阶上,在深夜沙沙作响的书页间,走着走着,翻着翻着,就过去了。

我们总是在生活里追求宏大的意义,却往往忘记去热爱生活本身,去热爱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当我们在很小很小的事情上能做到踏实地坚持,也许我们就不会总是追问 “现在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看到有人评价《将来的事》,觉得气质灰黯而哀伤,“中年后的生活果然没意思”。但真正到了中年的阶段,却只感到被娜塔莉的坚定与果决所治愈,被她不断向前的态度所安抚。同样,从美奈子的故事里,像我这样在营营役役中倍感疲乏的中年人,也获得了莫大的鼓舞,确信了精神世界的富足到底能让一个人强韧、自足到何种地步。

阅读和思考,当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安放了灵魂,休养了精神。而除此之外,如娜塔莉和美奈子一般充满人格魅力的中年女人,其实还展示了女人天然自带的一种品格——既有柔软的内心,又有坚硬的骨头。敏感、锋利,擅长在狭窄的缝隙里生存,因此很难真正被击碎或打垮。只要她们活着,不管在多么狼藉的废墟上活着,都会为之找到意义。

年龄越长,经历越多,就会渐渐发现,所有的矛盾纠结、自我拷问最后都会指向一个问题:人一辈子,活的到底是什么?

如今中年的我,愈发相信答案是这样的——

不是一味追求在别人眼中过得
热闹
堂皇,而是务必让自己真实地活得过瘾。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在高峰还是低谷,都要活得平心顺气,过得充实自足。过出
深林幽径的惬意
,或者
大江大河的开阔

不用怕失去。

父母会先走,孩子会远行,爱人会失散。在变化的人生阶段里,总会有平衡被不断打破。而我们,始终向前看,不自欺,不自弃,抱紧美与真实,在不安的世界,我们总能找到心中的安。
最后,推荐给我这两部电影的老友还说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年前,前夫联系她见一面,说是也准备搬家了,在整理旧书时找到了一本她最喜欢的书,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她读了很多遍做的批注,他觉得很珍贵,想把书当面还给她。

她没有半刻迟疑,在微信对话框里回复了一句:谢谢,不用了,我已经买了新的。你可以把它丢掉,没关系。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