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召开。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
四省会城市(简称“四市”)
再度牵手,共同签署了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
(以下简称“合作事项”)等系列文件,
探索建立新的合作体制机制。
合作事项共涉及40项具体合作事项,
包含28项跨省合作事项,
以及12项都市圈合作事项。
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
牵手抱团,重在协力发展。四市将发挥引领作用,以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为引领,促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公共服务、产业融合、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交通
建设国际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
优化轨道交通体系布局、加密区域公路路网……行动计划提出,要共建立体交通,构建互联便捷城市群,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根据行动计划,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武汉、长沙、合肥建设国际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化,构建以高铁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优化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联合推进长江中游高铁和城际网络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合肥、合肥—襄阳—安康高铁、合肥—池州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谋划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网。
在提升跨区域公路运输网建设方面,将推动合肥建成明巢高速合肥段、沪武高速合肥段,加快建设G4222和襄高速、S48合六南部高速、S20长丰至固始高速等项目。推进实施沪陕高速复线、沪蓉高速复线、淮桐高速等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合肥新桥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建设合肥新桥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运营肥东白龙通用机场,推进肥西滨湖通用机场、巢湖、长丰、庐江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2025年建成肥西、长丰通用机场。
肥东白龙通用机场 郭如琦 李予  摄
科技
推进长江中游科创大走廊建设
催生落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基地”、培育招引一批“线上经济企业”、示范推广一批“智慧应用场景”……四市将充分发挥长江中游科创优势,系统推进创新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努力将长江中游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长江中游科技大走廊建设。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数字视频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合肥滨湖科学城和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联动发展,推动各类科技创新中心开展战略性合作。同时,推动四省会城市国家高新区扩容,支持专业性园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探索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产业
积极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行动计划指出,四市要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战略协同,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创新经济,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将城市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为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活力。
四市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储能材料、智能终端、大健康、高端芯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联合研发生产,推进不同区域的产业合作,推动成立长江中游制造业产业联盟。
民生
构建普惠便利城市群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行动计划指出,四市将推动区域人力资源深化协作、高质量医疗资源合作共享,深化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在就业方面,四市将联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监测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趋势。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抓好校地校企对接、岗位拓展、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创业带动就业等,优化落户、安居、档案托管等配套精准化服务,促进区域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未来,四市将进一步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合作,共同策划、开发跨市旅游产品,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相互支持在彼此旅游市场上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打造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周末游”产品,探索研究区域旅游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四市还将探索养老合作。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养老合作联席机制,深入推进四市养老一体化合作,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养老服务品质。
此外,在异地就医方面,四市将拓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拓展网络、手机APP等异地就医登记备案方式。加快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延伸阅读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
签署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
2月21日下午,
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召开。
武汉、长沙、合肥、南昌
四省会城市(简称“四市”)
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
“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
推动区域城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共同探索“同城待遇”。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四市将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服务数字一体化为方向,大力推动同城化发展。推进“一套平台专区、一份合作协议、一套协同机制、一份事项清单、一套标准规范”,构建“一码通域”的“五个一”工作体系,实现一码互联、跨域通办。
合作框架协议指出,四市将合作推动居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打通,做好城市“一码通”等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一码通域”工程,为场景建设、推广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在保证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居民数字身份认证标准对接,为城市服务互通奠定基础。
当前,各类二维码、实体卡、生物识别应用中,广泛存在着“一卡(码)一用、卡多码多”问题,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据介绍,“一码通域”通过建立统一跨域协同的二维码标准体系,实现跨城市地域及跨行业领域的二维码应用之间“多码互认”。
根据框架协议,四市将制定“一码通域”平台建设和接入标准,规范技术架构、接入组件、界面交互等建设要素,明确访问入口和服务应用接入等标准要求,提升“一码通域”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依托居民数字身份互认,四市将共同建设、维护“一码通域”服务专栏,居民在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出行时,以城市定位为基础,提供“继续接受原城市服务”“切换到长江中游省会城市服务”两种选择,在选择“长江中游省会城市服务”时,实现应用无感切换。
同时,四市将携手编制“一码通域”服务清单,根据各地“一码通”应用建设情况,结合居民企业需求,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常用服务方面梳理形成“一码通域”服务清单,按照清单推进服务的打通,并上线 “一码通域”服务专栏。服务清单由各地共同维护,每半年一更新。
未来,“一码通域”经验模式还将向长江中游城市群12个观察员城市推广,以此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其他区域城市合作,依托“一码通域”等平台,实现一次对接,多城市互通。
二十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间定了!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告
共青团安徽省委正在公示
来源 | 合肥日报
责编 | 顾盼  编辑 | 王玲
主办单位 |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省网信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