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上万名学员参与了我们课程
其中连续报名的同学达到了30%
今年考研成绩陆续公布的时候
我们捷报频传
这份责任与信任交到我们手上
我们不敢懈怠
在 2023 年
精心打磨的第20期
开始火热招生
相信这一期
会带给大家新的希望、惊喜与进步!
本期是“精读写作系列”的第20期,和19期相比, 有6点升级
  1. 提高选文标准,文章难度长度语言点密度,均有所提升;
  2. 新增 paraphrase,提高对原文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
  3. 新增写作句型练习,提高造句能力,打好写作基础。
  4. 作文写作中,我会提供初级、中级、高级三篇范文,可以更好地对比、提升。
  5. 新增回译模块,提高英汉翻译能力,培养英语思维。
  6. 赠送“单词助手”,通过智能算法,科学高效地掌握考试单词。(报名后可在“我的课程-我的-单词助手”中使用)
总之,19 期有的,20 期都有;19 期没有的,20 期也有。
老学员可划到文末直接扫码报名,新学员请认真阅读报名推送:
①课程介绍
这门课是一门综合的、系统性的课程,聚焦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提升,课程文章配有音频,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用来锻炼听力
课程一共分为 5 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一个话题为主线,通过 预习→精读→平行阅读→写作素材整合→句型写作→作文写作→回译→复习与小测 这八个模块进行学习,提高读写译综合能力。
每个单元学习 14 天,课程共持续 70 天
本期的 5 个话题尚未确定,将根据未来的时事热点、同学们的兴趣综合决定。但保证一定是经典、有热度、有深度的话题。
我们在选题方面有着良好的过往业绩,曾屡次“押中”考试话题:

②八个模块
下面介绍一下每个单元的八个模块:
1. 预习(1天)
《经济学人》文章+配套音频+预习问题。学员根据学习指南,借助平台查词功能,阅读并回答问题。
预习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引导大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2. 精读(平均5天)
一篇文章,我们逐句精讲,掰开揉碎,让你读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1)词语层面:
我们会对每个重点单词进行讲解,补充词根词缀,让你触类旁通;
补充同义替换,扩大词汇量,使你的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补充常见搭配,让你会用这个单词,避免纸上谈兵;
结合时事热点造句,学以致用。
2)Paraphrase:
这是我们本期新增内容。
Paraphrase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原文意思重新阐述一遍,比如,原文:
Vacancy rates hit 7% in China’s biggest cities last year and 12% in second-tier cities.
Paraphrase:
Last year, 7% of homes in China's biggest cities were empty, and in cities that are the next size down, the rate was 12%.
Paraphrase 是学术训练中的基本功,也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必备技能,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 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比如上面这个句子,如果你能够把 vacancy rates hit...转化为 ...homes were empty,才算真正理解了这个表达,paraphrase 能够考察对原文理解的精细度,这也是英文精读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2. 在重新表达原始内容时,可以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句法层面:
我们对长难句进行拆分,补充相关语法知识,并通过外刊例句,集中攻克一个语法难点。
4)逻辑层面:
不仅知道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还要知道它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找出文章的行文结构逻辑脉络
。(这对考研新题型有很大帮助)

5)背景文化层面:
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即便读懂语言,也无法理解文章内容,这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精读中,我会非常注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补充,帮大家更透彻地理解文章,也能增加对宏观世界的认知。
6)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我们课程的一大亮点。
很多同学在做阅读时分不清细节和主旨,或者在写作时写到一半不知道怎么写下去,这是因为逻辑分析能力不足。
在讲完一篇文章之后,我会用一张思维导图把文章内容串联起来,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每句话是怎么衔接的、有什么联系。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对你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帮助。
参考范例:公众号文章《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
学员评价:

3. 平行阅读(2天)
我们会选出1篇《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卫报》《大西洋月刊》《福布斯杂志》等其它外刊里相同话题文章,进行简单解读,并和精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逻辑、语言、内容上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这一模块的目标是补充更多观点角度,全面了解一个话题。同时,我们还会分析不同外刊的内容侧重观点态度,对比多家外刊的语言风格,积累更多样化的表达
总结:
1. 带领大家比较不同文章的不同观点。(考研英语大纲新增考核点)
2. 总结同义替换及写作地道表达
3. 带大家积累写作的论点论据。

4. 写作素材整合(1天)
这部分我会帮大家提炼「精读」和「平行阅读」里的观点语言,进行梳理和整合,对话题形成更有体系更有深度的认识,写作文时可以拿来即用,再也不用担心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
学员评价:
激发写作兴趣,洋洋洒洒400词

5. 句型写作(1天)

我会从外刊文章里挑选出经典实用的句型,并结合考试高频话题时事热点进行造句,提高句子写作能力,打好写作基础。

6. 篇章写作(2天)

这部分我会手把手教大家写作文,主要分为三步:
  • Step1:讲解写作思路:作文怎样展开,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什么、怎么写。
  • Step2:一句一句地教你写作文:提供所需的写作句型,告诉你写什么、用哪些词语表达,句子间如何衔接过渡、起承转合……总之,你写作文需要的能力、思路、技巧,都在这里。
  • Step3:组织出一篇内容充实、语言优美、逻辑严谨的作文,并对作文进行讲解。
通过写作,我们还能反过来检验精读中的语言点是否熟练掌握,避免沉浸在“我每天都很努力”的幻觉里。如何证明你文章真正读懂了、语言点真正掌握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相同话题的作文,看看能不能用上文中的观点、语言。如果有不熟练的地方,就对照原文,查漏补缺。
重点来了!!!本期写作有一个重要升级:每个句子,我都会给大家提供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写法(分别对应着雅思5+、6+、7+的水平),供大家对比学习,教给大家如何从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出高级复杂的句子。

7. 回译(1天)

很多同学发现,无论学了多少年英语,我们在写作或翻译的时候,思维和表达总是被限定在一个框架里,始终难以摆脱中文的影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回译”练习。
所谓“回译”,简单说就是先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再把中文翻译回英文,然后将自己的版本和原文进行对比,发现差距,定向提高。
对比时,我们要关注三个方面: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改了什么?
比如:
  1. 作者添加了哪些词语或信息?
  2. 舍弃了哪些词语或信息?
  3. 句子结构有哪些不同?哪种更好?
  4. 措词表达有哪些不同?原文的好在哪里?
这个过程我会手把手地教大家,慢慢地养成英语思维,以后不管是在写作还是翻译中,都能跳出中文思维的束缚,写出令人惊艳的地道英语

8. 复习与小测(1天)

很多同学学了很多,但一合上书,又说不上学了什么。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复习。
这一部分,我们会带大家进行复习,把混沌知识变成有序的体系,重新整理知识结构,形成认知框架。
复习之后,我们还会组织小测。
测试可以帮你提取已学知识,促进融会贯通,而且及时反馈你:是「真的学会了」,还是「我以为我学会了但其实没有」?由此可以消除能力幻觉(Illusions of competence),大幅促进你对内容的记忆、掌握。
学员评价:
课程介绍完了,用思维导图帮大家串联一下:

③相关服务
课程在我们自己开发的平台上进行,除了解析内容之外,平台上还有很多辅助学习的功能:
  • 专属学习平台,定时提醒学习,课程永久保存,不会过期。
  • 微信社群:班长每天早上会在群里组织晨读,单元结束后会组织大家小测,检测学习效果,加深知识点印象。
  • 平台答疑
    :晚9点前的问题,当晚解答,问题不过夜。
  • 护眼模式:平台有四种护眼模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夜间学习也不伤眼。
  • 一键查词
    原文
    讲解例句
    都可以一键查词,点击单词即可弹出词典(牛津高阶词库),自带发音,释义全面,例句丰富。
  • 生词本: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添加到生词本中,集中复习。
  • 艾宾浩斯记忆功能:对于生词本里的生词,平台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提醒你及时复习,用科学的方法加深记忆。
  • 单词助手”功能,通过智能算法,科学高效地掌握新单词。目前我们完成了考研词库包的制作,已上线,随后会继续制作四六级专四专八雅思托福GRE等词库包。报名课程的同学,将免费使用所有词库。(在“
    我的课程-我的-单词助手
    ”中使用)
  • 积分奖励:连续打卡 2 天(平台打卡,无需转发朋友圈)便可获得 2 元积分,若课程全部坚持下来,可获得70元积分奖励。
  • “呦呦鹿鸣,唤友同行”活动:老学员把课程分享给新朋友,双方均可获得10元优惠戳此查看详情
在开课之前,我们会发一份平台功能介绍,帮你快速上手。

④报名信息
这是一套非常系统、全面的课程,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
课程讲解非常详细,适用于各种需求的同学:
课程长期有效,内容永久保存。报名后当天开课,每天更新一节,共70节内容。
第一步:扫码报名(原价248元,现在报名优惠价238元
👇👇👇
第二步:关注课程平台,点击“我的课程”开始学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