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机制有变,请将国家地理中文网公号设为“星标”方可收到正常推送
探索者 I 阅读6分钟
1 藏品的故事
相比起手中旧物的触感,记忆显然更为忠实。54岁的布依族男人罗宗祥如数家珍,将摆在面前从贵州各地搜罗而来的各色古物一一介绍,就像展示他庞大王国里的士兵。

罗宗祥在展示他从各地搜罗而来的旧物
雕花栏杆、屋檐装饰、玉器、木雕、洗浣用品、牛皮鼓……这些工艺精致的旧物,样式纷繁,纹理惊人……时光的灰尘厚重而柔软,将这些年代古远的旧物真容,覆盖得面目难辨。
但只要拂去表面的尘埃,民族的记忆便原封不动地保存在这些旧物的纹理与斑驳色彩之间,它们被多少代人的双手雕刻、摩挲和握紧过,此时此刻也真实得几乎触手可及。罗宗祥讲起它们的来历,眼中的光芒一如星辰。
但凡跻身于这些民族文化的记录、收集之事中,罗宗祥便像是换了一个人。这个平日里有些寡言淡漠的布依族男人,能在瞬间蜕变成一个能言善道、肢体语言丰富的艺术家。
罗宗祥用一枚树叶吹唱布依族民歌
三十余年来,罗宗祥长途跋涉,走乡串寨,四处搜罗来这些民族旧物,除此之外,他还购买了大量摄影专业设备,记录了数量惊人的自然景观、人文情景素材。
很难说,这个出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男人骨子里,究竟存在着怎样的一种执着笃定,支持他以一己之力去整合这些浩瀚纷繁的民族文化记录。

罗宗祥在贵州平坡,探望绘制“平坡苗画”的苗族妇女
2021年的新年,他站在自己斥资修建的布依族寨前,这栋新修的、黄色的木质结构土楼已经初具规模,里面摆满了他从各地搜罗回来的旧物,他自豪地说:“我要建立一个布依族文化博物馆,不计任何代价。”
罗宗祥和笔者在他的楼寨内部
2 民族的记忆
建造一个“博物馆”需要耗费多少气力?对此,罗宗祥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这座木质结构的楼寨是典型的布依族建筑,罗宗祥美术专业毕业,自己设计出草图,他忠厚的大哥以前在工地上做活,按照罗宗祥的设计图纸包揽下了整栋楼的工活。
“少数民族留下来的器物,就要放在少数民族自己建的楼里。”罗宗祥如是说。

罗宗祥“怀珍博物馆”的主体外观,其基本结构已经完成
他指着门框、窗栏和天花板,一点点构想着所有主体、细节完工的样子,这里是会客厅,这里是展览区,这里可以设置一面视频墙,可以播放他拍摄的一些民族风俗视频……
楼房是罗宗祥家里的老宅,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座深山之中,叫老猫头,离罗宗祥居住的龙里县有50公里。
从县城开到老猫头,要横跨龙里大草原,以及无数盘山公路,这样一座深藏在山中的“博物馆”,能有多少来客呢?
对于罗宗祥来说,这些问题并不重要,他只是凭借直觉认为这件事应该做,必须做,没有退路。

这条路的尽头,便是罗宗祥的“博物馆”所在地
现代生活的便捷,很多人正在慢慢摈弃古老的生活方式,那些在过去大放异彩的民间工具,已经变得无用武之地。
古迹数量越来越少,建筑风格越来越现代,大量的传统文化被现代文化冲淡。年轻人对老祖宗的文化习俗早已不再感冒,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而那些懂得一方水土民俗的老人也一个一个离开人世,导致乡村传统地域文化缺少传承人,而面临濒危的现状。
罗宗祥很心痛,那些美好精良的民族器物,那些神秘的民俗文化,一点点在时间的磨损下,丧失了应有的生命。
罗宗祥没法眼睁睁看着少数民族文化一点点在现代的盘剥下消失殆尽。一些少数民族百姓不要的陶器、玉器、木雕……他想办法收购。
有时他让性情忠厚的大哥帮忙,大哥与村民们更为熟络,一顿酒便把看中的那些器物带了回来。也有村民坐地开价,罗宗祥照单全收,最贵的器物花了一万多。
罗宗祥正在展示他搜集来的牛皮鼓
那些隐藏在旧物褶皱里的尘埃,因着罗宗祥的珍惜,开始浮出时光的表面,翻折出属于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恢弘记忆。
3 怀珍与纪念
“把这个博物馆建起来,就叫怀珍博物馆。”罗宗祥说。
怀珍,怀念珍宝,与罗宗祥想要建立的这个博物馆之初衷尤为契合,另一面,却也是他父母亲名字的合称:父亲叫罗荣怀,母亲叫陈如珍。怀珍博物馆,亦是他纪念父母的另一种方式。
“人生有很多意义,可能这个博物馆最终需要耗费很多很多年,也可能无人问津……但我不后悔,一件事情只要存在了,开始了,就有了意义。”
很难讲在大山深处,这样一座孤独的怀珍博物馆究竟会迎来多少感兴趣的来客:深处腹地,交通不便,开发资金短缺……每一个都是槛。
但他的大哥和姊妹都自掏腰包支持罗宗祥做这件事,多年来,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家人们的支持成为罗宗祥将这件事做下去的最大动力来源。
而今,他的博物馆主体已经搭建完毕,还剩下区域细节的改造,罗宗祥对此很有信心。
2021年春节,罗宗祥与其家人
怀珍博物馆,像是一个儿子给自己父母的最后一封家书,更像是一个大山的子孙,给这个世界留下的一封情书——我如此热爱着我富饶而温柔的故土,我如此眷恋着历史长河中,注定会铭刻于灵魂里的那一份民族遗念。
所有的美不可轻抹,所有的记忆都不该遗忘,那些在山河岁月中不断失去又不断重逢的人们,在一点点努力把时间的褶皱抹平,注入民族与故土的记忆。罗宗祥,便恰恰是做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猫头寨静静平卧在贵阳东南方向,罗宗祥的“怀珍博物馆”也静静躺在老猫头群山怀抱之中,这里的少数民族寨落绵延不断,山脉的皱纹就犹如当地老人们平和的面庞,罗宗祥就在此扎根,生育子女,操持生活。
他是大山的子孙,喘息在一代又一代的山河夹缝之间。
这座怀珍博物馆,
在孤独之外,
有比孤独更远大的意义。
它拔地而起,
把属于大山子孙的记忆,
永远留下。
作者:阮唐|图片:阮唐|编辑:框舅

点点👇,谢谢关注。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2023年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