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主持人 | 林子人
上个周末,似乎整个朋友圈的人都在追《黑暗荣耀》第二季。据韩联社12日的消息,流媒体统计网站FlixPatrol发布的Netflix最新一期电视剧排行榜显示,Netflix原创剧集《黑暗荣耀》第二季上线仅一天就空降全球排行榜第三。目前,该剧第一季、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为8.9和9.2。

《黑暗荣耀》讲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宋慧乔饰演的文东恩在高中期间遭遇校园暴力而不得不退学,被迫放弃建筑师的梦想。自此,她以施暴者团体中的主谋、家境富裕的朴妍珍为目标,在沉默中积攒实力,成为朴妍珍女儿的班主任,开始向施暴者团体和旁观者进行报复,一一揭露他们的罪行,令他们受到惩罚。
《黑暗荣耀》第二季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观众们将《黑暗荣耀》称为一部“复仇爽剧”,它的爽点在于女主角复仇的决心从头到尾都未动摇过,大结局也没有追求宽恕的“人性之美”,而是让所有的恶人都受到了惩罚。据《人物》报道,在《黑暗荣耀》第二季上线之前的发布会上,编剧金恩淑向主持人保证该剧没有“原谅一切的结局”。观众对坚持复仇的执念,特别是由私人报复的成功勾起的某种难以名状的畅快感,是我觉得这部热播剧最有意思的一点。

《黑暗荣耀》第一季的前几集赤裸裸地呈现了校园暴力。我被其中一幕深深刺痛:当双臂和双腿都被烫伤的文东恩挣扎着爬向体育馆大门时,施暴者团体中的一个男生抓住她的衣领把她往回拖,而朴妍珍翘着二郎腿高高在上地睥睨地上的文东恩,仿佛对方只是一只破碎的玩偶。据说开拍前,饰演朴妍珍的演员林智妍频频向金恩淑确认剧本,提问“妍珍为什么会这样做”,金恩淑的回答是,“你不需要给妍珍找‘为什么霸凌人’的理由,妍珍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用努力、不会道歉、随心所欲,所以她的行为是没有理由的。”但我在看剧的时候,我无法遏制自己去思考暴力的成因——在以人人平等为基本原则和愿景、我们对暴力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的现代社会,为什么有些暴力依然如此顽固地存在着,让十几岁的青少年都宛如恶魔一般?

《黑暗荣耀》第二季中受到诟病的一个情节是恶人组中空姐崔惠廷的全裸镜头,不少观众认为这个有强烈男性凝视意味的镜头毫无必要。其实,剧中女恶人都被描绘为“淫荡的女人”这一点很值得玩味——崔惠廷在高中时就靠色诱体育老师弄来体育馆的钥匙、朴妍珍与全在俊有私情、李莎拉因吸毒而滥交,在性方面的放荡似乎更加凸显出恶人组中的三个女人“罪不可恕”,而恶人组的两个男人不仅从事性剥削,而且用性来侮辱小团体中的女性成员,恶人组中的女人也会用性来侮辱她们之中地位最低的那个。观众或许可以由此一窥女性处于阶级和性别交叉的结构性不平等中:性既可以用来侮辱和损害无辜的女性,又可以增加惩罚恶女的正当性,一个女人的地位和权力在不同的情境维度里升升降降。
复仇到底为什么
比“自我救赎”更爽
徐鲁青:不是所有复仇故事都有爽感,如果黑暗荣耀的“复仇”是由警察局和法院出面,作为更高道德的代表惩戒施暴者,是不是爽感没那么强?激起的同感心也会少很多?这部剧的大背景就足够黑暗,本应作为公义代表的政府机构不仅缺位,并且被描述为恶方的帮手倾轧受害者,在这种环境下,“恶有恶报”的质朴道德只能靠个人复仇来追回,而且还要足够巧妙地规避机构惩罚,所以文东恩大多数复仇都采用“借刀杀人”法,观众也会非常自然地代入她的视角,因为现实世界的逻辑就是,没有那么多讨回公道的程序正义可走。
尹清露:罗翔认为,虽然真实的正义永远不会存在,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理想中的“圆圈正义”作为终极目标,才能一步步向善。法理学家桑本谦则说,所谓的正义可以很大程度上还原为“返还原则”,也就是以牙还牙的道德直觉,这是法律的生物学基础,也是人们在看到冤假错案时群情激奋的原因,《黑暗荣耀》带来的爽感大抵来自于此。另外,复仇往往会和“自我救赎”联系起来,但文东恩宁愿变成撒旦的子民。
《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罗翔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9-8
另一方面,把复仇贯彻到底的故事也越来越少了。《进击的巨人》中艾伦为了给母亲复仇而对巨人恨之入骨,但巨人也是曾经的人类,不断的反转让黑白变成灰色,观众的爽感就消解了。当艾伦终于跨过城墙看到了儿时最想看到的大海,剩下的只有五味杂陈。“黑白漫文化”的文章《生存还是毁灭?你最难忘谁的复仇故事》也提到,很多少年漫只是把复仇作为引子,主角的自我成长才最重要。
只不过,虽然《黑暗荣耀》的结局做到了干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似乎还是不够爽,有网友指出“像是文东恩把一切计划好,然后不耐烦地等着结局来临”,或者如端水大师一般尽量不错伤无辜(比如妍珍的女儿)。我的感受是,文东恩的恶女形象其实没有李莎拉那种“嗑药的疯批美人”令人惊艳,这或许说明,我们期待的复仇不仅是下围棋般的运筹帷幄,也有那些毫不理性的瞬间(恶人帮的神婆被尹昭熙附体而死、受到“天罚”的情节就是如此),一旦被放进逻辑连贯的叙事中,其力度难免会受到折损吧。
潘文捷:剧外的复仇故事也挺好看的。《黑暗荣耀》导演承认早年在菲律宾上学的时候也进行过校园霸凌。按照网友爆料和安吉镐本人的道歉声明来看,当时的安吉镐在高三和初二女生交往,包括该网友在内的几名初二学生都取笑安吉镐的女友。安吉镐就召集了十几个朋友,追问是谁嘲笑的,但没有人回答他,于是他说“把刀拿来”,“我要粉碎你”,对这几个初二学生拳打脚踢了近两个小时。安吉镐先是否认此事,在剧播完后才承认“一时情绪激动,造成他人难以抹灭的伤害”。导演本人可能当时是觉得在为被欺负的女友复仇吧。而这位网友选择的披露时机又是那么精准,恰好是让整件事荒谬程度变得最强的时刻,也算是在大家的口诛笔伐下一雪当年之耻。
校园暴力说明等级制
才是人类社会的真相?
潘文捷:按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全球半数青少年遭受过校园暴力。被边缘化的儿童尤其容易遭受欺凌,增加青少年遭受暴力侵害风险的因素包括残障、极端贫困、种族以及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不要说同学之间的暴力了,就是不少教师也会对孩子采取暴力——近7.2亿学龄儿童生活在尚未完全禁止学校体罚的国家中,这些儿童可能遭受教师及其他权威人物的体罚。
具体到我国,在应试教育主导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在学校长期被边缘化。复旦宿舍投毒事件、上外男生图书馆投毒事件等等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惩治这类犯罪行为似乎还有法可依,可是对校园霸凌的立法似乎比较宽松。从2015年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校园暴力背后的社会反思:法律纵容“小霸王”吗?》来看,中国留学生在美群殴同伴会被美国司法部门以绑架、折磨等重罪指控,最高可判终身监禁,但在国内学生打群架这类事件往往仅做出校内处罚。这是因为“在我国认为很轻的、纯属民事范围内的侵权,美国可能就构成犯罪。英美法系规定袭击罪,入罪门槛很低,不像在我国,故意伤害一定要达到轻伤才构成犯罪”。为什么校园里也有肆无忌惮的施暴者,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黑暗荣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徐鲁青:文捷提到国内校园对暴力事件的忽视,我想到前几天正好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妈妈的反校园暴力“战斗”:儿子被围殴,给打人者处分是底线》,这或许是国内校园暴力处理细节的一个样本。从报道里可以看到,学校没有清晰的惩罚处分标准,校园暴力发生后,校方的处理倾向是“不闹大”,不希望事件扩散到校园外,所以即使校园暴力事件很严重,也往往很少通知警察干涉。这其实和《黑暗荣耀》里她们幼时的学校处理情节有相似之处。在“大事化小”的心态下,学校对家长的通知也含糊其辞,还有一些家长在打来道歉电话时说,自己小孩也被xxx打过无数次了,孩子打架很正常。文章里这位妈妈争取了很久,只为能够建立相应的处分制度。
林子人:在《自我决定的孤独》一书中,作者伊丽莎白·冯·塔登探讨了“不受伤害的权利”是如何从18世纪中叶出现的一种哲学观点(卢梭:“人天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痛苦”)一步步引发更广泛共鸣,到最后在政治领域开花结果的(废奴、保护人的身体不受伤害成为得到现代国家法律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同情因此是现代法律的基石之一,然而观念并不一定总是能够与言行保持一致,比如欧洲人曾一面呼吁废奴和废止酷刑,一面在“未开化的”殖民地肆意施加暴力,也曾在二战期间屠杀过犹太人。史蒂芬·平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类社会的暴力在不断减少,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暴力的减少取决于人们如何发现,原本被他者化、非人化的生命体——比如妇女、儿童、异族人、穷人——不应该继续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要如何理解暴力和施暴者的心态呢?塔登援引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让·埃默里的观点指出,过度暴力的本质是施暴者自我的无限膨胀和对他者存在的彻底否定。确立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信自己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存在是得到尊重的,以皮肤为界不被侵犯,将暴力强加到一个人的身体上会毁灭一个人的自我:
“那些施暴者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能否继续存在,恰恰相反,他们要做的就是破坏这个世界,通过否定共生的他者,达到实现自身绝对权威的目的,这个他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地狱。让别人发出痛苦或垂死叫喊的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是肉与灵、生与死的主宰。酷刑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颠覆人类社会的手段:因为我们如果要生活在一个与他人共存的社会中,前提是要能够保证他人的生存,控制自我膨胀的欲望,减少他人的痛苦。”
《自我决定的孤独》
[德]伊丽莎白·冯·塔登 著 顾牧 译
万有引力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3
据报道,《黑暗荣耀》的编剧借鉴了多起在韩国真实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我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推测,在等级制观念更强的国家,校园暴力会更严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认为,民主时代以前,各个社会以社会等级为基础,某一阶级的人对自身内在优越性的信念是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根基,因为上位者的“优越激情”能够被体制保障。然而人类还有另外一种强大的动力,就是希望自己被视为和别人一样好的“平等激情”。福山指出,现代民主的兴起就是优越激情逐渐被平等激情取代、只承认少数精英的社会被承认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取代。然而,人人平等是一个近似乌托邦的理念,人的能力、外貌、经济实力总有高下,总会有在哪一方面更有优势的人坚信自己确实高人一等。剧中的朴妍珍跋扈嚣张,因为她确信文东恩这样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不堪一击。从这个角度来讲,暴力之所以依然顽固地存在,正是因为一部分人在坚决地捍卫自己的优越激情,认为等级制才是人类社会的真相。
《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
[美]弗朗西斯·福山 著 刘芳 译
理想国 | 中译出版社 2021-10
女性身体一直处于凝视之下,
包括观众的目光
董子琪:我也觉得“淫荡”是这部电视剧想要展现的一宗属于女性的重罪,可惜长大后的妍珍的表现好像很震惊无辜,她的好那么甜美虚伪,坏又那么虚张声势,我很难把成年后的妍珍跟性诱惑联系在一起。用妍珍在剧集里所说的比喻就是,她的一生是白夜的一生,从来没有过黑暗的时刻,可是毕竟她需要在白夜里遮掩罪行,在极夜里原形毕露。对于这样的矛盾和暧昧,剧集呈现得并不好——白夜这点也很难不让人想起《白夜行》里的恶女唐泽雪穗。空姐的角色也是贪婪多过于淫荡吧,她想要的仅仅是更大的钻戒、更好的名牌包包,而不是更愉快的性体验啊。而画家更多像是贪食(glutton)而非纵欲?这种种造成了对女性“淫荡”叙事上的失焦。
文东恩也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目光之下,霸凌团体一开始就注意到东恩的长相与身材——虽然他们霸凌别人是没有理由的,但东恩的样貌似乎被妍珍怀疑具有威慑力。不光霸凌团体这么看,观众也被邀请如此观看:在有一幕里,被浑身烫伤的东恩倒在雪地里,以雪冰敷伤口,镜头仍在着意拍摄少女颤抖的优美臀部。长大以后,东恩学会了将自己的样貌作为诱饵,吸引贪婪的异性上钩。一方面,她会说你不知道我的腿有多么漂亮;另一方面,她用深色大衣掩盖的却是伤痕累累的躯干,这其中的戏剧性落差也是以女性的身体作为载体的。
《黑暗荣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第一部的高潮之一是不是东恩解开衣服让医生验视?观看的重点,并不是东恩的身体,因为观众已经看过一遍又一遍了,而是医生的反应,他究竟是不是个“圣人”?有些害怕医生产生什么欲望,但完全没有欲望,完全属于好人的模板,又有点诡异。欲望已经被以恶和淫荡的名义剔除掉了,暧昧不明的、属于人性的真实部分也消失在爽之后了。
林子人:看到文东恩脱掉衣服给医生看的那一幕,我就对这条感情线彻底下头了。太虚假了,我不相信这样的圣人是存在的;我也不相信作为一个遭遇过性暴力创伤的女人,文东恩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一个异性面前。
如果子琪不提,我其实都没有仔细想过文东恩的身体也是在戏剧叙事中被凝视的。我为什么会如此自然地认为她将美貌作为复仇武器是合理的呢?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女性身体的客体化是深深渗透在社会结构中的,女性在青春期开始时就会逐渐体会到自己的身体被客体化了,无论在公共场合、在街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少女将突然意识到,男性凝视把她的身体性欲化了。这种“觉醒”对每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冲击,都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她是应该在这种凝视下安分守己,还是将这种凝视为己所用?这两种选择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道德判断,这或许恰是《黑暗荣耀》在女性“淫荡”叙事上让观众感到矛盾和不适的原因。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主持人:林子人,编辑:黄月、尹清露,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