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说文解字》第一辑 (共6册) 限时特惠包邮 132原价¥238.8),2023年3月27日活动结束。
上一代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现在有了新的说法:“语文为王”“得语文者得天下”。
其实,很多年前,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可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但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也是见效最慢的科目,想通过补习短时间提分简直不要太困难。建议大家一定要读一读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都是以这份“课标”为导向,看完“课标”,相信大家对语文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课标”中有一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如果说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那么汉字是语文的基础。
“课标”对于需要掌握的汉字也有明确的要求,简单总结了一下:
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会写。
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第四学段(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课标”还专门列出了一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共3500个汉字。而“少儿说文解字”就是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和语文学习的需要,专门给孩子写的,帮助孩子系统了解、掌握、学透这些汉字。今天介绍的第一辑一共包含了1737个字。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专家历时5年,精心创作 
汉字如此重要,所以汉字学习或者文化的文章、图书、课程非常多,这让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也让某些有疑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得以传播。
而“少儿说文解字”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专家撰写,字斟句酌,确保知识的准确。这套书的主编张一清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专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作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风云会》《奇妙的汉字》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经常出现在电视和网络节目中。因为他多年一直从事汉字教育,所以在节目当评委的时候,总是能准确预测选手会在哪里出错,一语成谶,因此有了“谶哥”的雅号。
而另外两位作者富丽和陈菲也都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专家,长期从事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工作,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的研制和起草,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大项目“国民语言教育大纲研制”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规范和项目。
三位作者对每一个字的来龙去脉都进行了大量考证、研究,从策划到成书,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千锤百炼,力求将更准确的汉字知识传递给读者,也避免一些对汉字不正确的解读“谬种流传”,因为意义重大,还入选了“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而对于一些有争议、没有定论的说法,书中也列了出来,并且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引导孩子一起思考,到底哪种说法更合理。
比如:
汉字我们天天在用,你知道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吗?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约为八九万个,但根据《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现行的规范汉字一共是8105个,其中,3500个是常用汉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对一般孩子来说,读到小学三四年级,认识的汉字就有两三千了,也就是说,常用的汉字已经认识得差不多了,但是,认识和用好、学透是有差距的。
回到字源:汉字来源于生活 
学习汉字不能死记硬背,要回到字源,这已经是语文老师们的共识。汉字的诞生,根植于生活所需,记录着古人对自然万物、衣食住行乃至自我的观察和发现……
这些字就是“象形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象形字不够用了,又出现了“指事字”和“会意字”。比如“本”指树根,“末”指树梢,所以都是在树上做标记。
而“一个人”靠着“树”休息,就是“休”。
还有,“不”+“正”就是“歪”,不“上”不“下”就是“卡”住了……
“指事字”和“会意字”能表达的还是有限,于是古人为了表达更多的意思,创造出了“形声字”,也就是一部分表声音,一部分表意义的字。比如“把、湖、跑、苇、梨”……
总之,每个汉字的诞生,都充满智慧,透过它们,能和古人对话。
理解汉字,掌握规律 
汉字和英文一样,也是有“字根”的,这些“字根”就像组成汉字的积木,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也是表达汉字含义的基础。部首就是“字根”之一。“少儿说文解字”按部首来编排,每个部首都有相应的解说,相当于帮读者总结规律,让读者很快就能知道同一个部首的字大概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也可以以部首为线索,掌握一串字。
由“又”构成的字,有些与手和手部的动作有关,除了“叉、友”,还有“双、对、受”等。还有一些被归到“又”部的字,其实只是由于它们的某个部分在字形上与“又”接近而已,意思却与“又”无关,例如“叠、桑”。
另外,一部分由“又”构成的字,实际上是在简化汉字过程中,用“又”代替了原字形中的繁体部分,它起的只是一种记号作用,例如“邓、观、戏、鸡、难”。
又比如“人”字旁的字很多,大多也都跟人相关,但很多看上去没有“人”这个部件的字,其实一开始也和人相关,从而可以掌握一串相关联的字。
如果孩子掌握了规律,那么,汉字就不再是无序的组合。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小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合理性。只要理解了这些汉字,就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学习汉字便会变得轻松许多。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写错别字 
孩子学汉字很头疼的一点就是写错别字。很多时候与其让孩子抄写十遍二十遍,不如从根上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么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掌握字不是最终目的,俗话说:字词句,段篇章,字是基础。语文中最难也是最重点的可以说是文言文了,而文言文的基础就是字词。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学一个字的时候最好把这个字的所有意思都理解,哪怕不能完全记住,也要有个大致印象,因为字的含义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一起学便于联想记忆。同时也可以借此顺便复习或者预习一些古文中的名句,这样举一反三,既学会了字,也积累了词句,还能成体系。
汉字不仅是工具,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说了这么多,似乎都跟功课有关,但实际上,汉字不仅是考点、是工具,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每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古人的风俗、习惯、思想、智慧,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了解汉字如果仅仅停留在学会汉字、用好汉字的层面,就太可惜了。其实,汉字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入口”,透过汉字,孩子可以触摸历史,感受传统,品读文化,乃至修养品行。(少儿说文解字内文)
总之,这既是一套专业实用的汉字学习书,又是一套轻松又厚重的传统文化入门书,内容太丰富了,简直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汉字博物馆,很多内容不仅孩子看了大有收获,家长自己读了也很有启发,建议小学生的家庭作为家里的必备藏书,有事没事翻一翻,对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底蕴也是很有帮助的。


本系列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专家写给少年儿童的当代版“说文解字”,系统梳理了现行常用汉字,逐一对源头和发展演变进行讲解,呈现每个汉字的发展脉络。
本系列图书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一级字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掌握的常用汉字按部首编排,分为几个板块:“字的由来”探寻汉字起源,“字的演变”解析字形、字义的发展流变,“字里字外”揭示与汉字相关的传统文化,并做易错提示,深入浅出地讲述汉字是怎么来的,怎么发展成今天的音、形、义,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引领读者掌握造字规律,正确使用汉字,提升母语使用能力。
《少儿说文解字:第一辑》6册,包含1737个汉字。全书大小为16开,软壳平装,内页采用80g胶版纸,轻薄柔韧,双色印刷,重点分明,排版美观,内容详实有趣,推荐中小学生阅读。
现在购买,随书附赠一本《推荐背诵古诗词75首抄写本》。
文字:陈浅浅
版式:阿北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 《少儿说文解字》第一辑 (共6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