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新加坡陆军竟然出了个黑人少尉军官!而且还是签约的正规军人。怎么回事?
(Haniel少尉的父母为他别上少尉肩章。图源:国锋报)
移民课题一直是新加坡既敏感,又躲不开的课题。既然躲不开,还不如大大方方讨论。

首先,我们谈谈为什么新加坡需要引进移民。

新加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是不存在新移民课题的,因为那时怕的不是人口太少,而是人满为患

实际上,新加坡的人口策略很明显的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婴儿潮”。在1955年至1960年,新加坡每1000人口就有35.4个婴儿出生;到了1965年至1970年,则是19.7个。

60年代的新加坡,人口增速堪称世界之最。1962年,新加坡平均每天有超过1000个婴儿出世;1965年,竹脚妇幼医院平均每11分钟有个婴儿出世;1966年,该医院接生了3万9835个婴儿,从而赢得健力士世界记录,成为“本年度接生婴儿最多的医院”,而且在往后的九年维持了榜首的位置


在那个年代,由于接生的婴儿太多,一般顺产的新妈妈和婴儿都在24小时内出院回家。

在六十年代,新加坡经济百废待兴,面对失业和贫穷、粮食和住房短缺。为了遏制人口增长,到了1972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人口政策,主张“生儿或生女,两个就够了”,并且通过具体的措施,鼓励人们减少生育。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异常成功,短短几年内,出生率大幅度下跌。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进入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腾飞期间,人民收入大幅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也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出生率持续下跌。在1980年至1985年这五年期间,每1000人口只有12.2个婴儿出生。

经济高度发达、妇女教育程度高、高度城市化,这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人们愈加不愿生育,这是所有发达城市的痛苦经历,新加坡也不例外。1983年,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明确说:“我们不可能要求(妇女)一方面在外当医生、当工程师,有繁重的工作,而另一方面还能生养一大家子孩子。”
政府此时发现严重问题。1986年,新加坡人口出生率降至1.42,远远低于人口代替水平的2.13。同年,成立了20年的家庭计划及人口局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关闭。

1987年,新加坡人口政策急转弯,开始鼓励生育。人口口号从“生儿或生女,两个就够了”改为“如果你有能力,就生三个或更多”。同时,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硬政策。

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一再推出,包括给家长送现金,但人们不肯生育就是不肯生育,政策始终斗不过人性。到了1995年至2000年,每1000人口只有9.7个婴儿,仅有40年前的四分之一!

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本土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几乎是无可扭转的趋势。

人们不愿生,但是国家建设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怎么办?

一个办法就是增加赋税。但是,我们都知道,无论企业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新加坡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低的。即便消费税增高,但增幅肯定抵不上人口的降幅。

换句话说,本土人口继续萎缩,税收肯定也下降,要怎么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充当国家建设?怎么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口体量来支撑国家发展?

一个明显的解决办法就是,既然本地人不生,那就引进外来移民

于是,从90年代开始,新加坡大量引进外来移民。

从2010年开始,尽管每年发放永久居民权从近六万人降至三万人左右,但每年获取公民权的人数基本维持在两万人以上,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2021年也各自有2万1000多人入籍新加坡

当然,由于新加坡本地人华族生育率最低,为了保持新加坡人口的种族结构,移民主要仍是华人组成。


不过,除了华人、印度人移民,也有一些非传统地区移民也进入新加坡。

前文所说的Haniel少尉全家就是个例子。

(图源:国锋报)
现年19岁的Haniel在家里排行老三,同辈一共四个。早在1990年,他父母就从坦桑尼亚移民到新加坡。

他哥哥也在新加坡服兵役,而且还是新加坡海军潜水部队的第一个非洲裔潜水员

而Haniel则是新加坡的第一个非洲裔军官

不但如此,由于他在见习军官学校的优异表现,还担任了结业典礼的副指挥官。

(图源:国锋报)
Haniel毕业于名校莱佛士书院。他向往军旅生活,于是签约成为正规军,并在获得陆军少尉军衔之后,申请加入精锐的精卫兵部队。
(图源:新加坡陆军)


有读者问,在丛林战斗作训时,人人脸上要涂迷彩。非洲裔军人是否……因为天生优势而可以免迷彩?

我们特地查了一下,发现……

(图源:国锋报)

……还是一样得涂迷彩!

话说回来,Haniel是第二代移民,他自己就在新加坡土生土长,所以,并不算是新移民。他的生活习惯、社交圈子、语言习惯都是地道的“本土风味”,连最爱吃的东西都是叉烧饭和“辣死你妈”马来椰浆饭。

当然,他母亲亲手做的坦桑尼亚烩饭(pilau)也是他的最爱之一。

在新加坡的职业军官当中,新移民并不少见。有些还担任敏感的特种岗位。例如南洋理工大学吴伟教授的公子,不但是突击队上尉,而且还是特别行动部队的军官。这个部队就连它的存在都属于高度机密,一直到前几年政府才予以公布。
(图源:NTU吴伟)
其实,新移民在新加坡一直是股很重要的生力军。别说在军中和体育界如冯天薇、于梦雨等名人,即便在政府高层,也有第一代移民,例如交通与通讯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就是在马来西亚出生。2008年,普杰立36岁时入籍新加坡,三年后,2011年他代表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出征,以64.79%得票率赢得国会议席。又五年后,他出任教育部政务部长。又两年后,2017年,升任高级政务部长,离一把手部长仅一步之遥,此时离他入籍不到十年时间。
新加坡建国初期的部长就更别说了,内阁的半数都是新移民,尤其是从马来西亚南下的移民。
《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是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他经常说,“我们既然引进新移民,就是要引进比我强的;如果引进的移民还不如我,那么有何意义?”
对Haniel这些第二代移民来说,融入新加坡是与生俱来的,毫无疑问。

但是,对许多第一代移民,融合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情感。往往,由于原生地的各种习惯、价值观与新加坡不同,甚至有时格格不入,一些新移民与本地社会的融合问题,尤为突出

例如华人移民,虽然基本与新加坡本土华族同文同种,但是,不同的社会成长经验,使本土华社和中国大陆新移民之间,潜藏着“我们”和“他们”的社群界线。

初来乍到,新移民面对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经济压力,努力争取本土同事、同学的接纳和认可的精神压力。在新加坡定居越久,新移民家庭由于两代人教育背景不同,也产生价值观分野的内在张力。

为了观察、分析华人新移民的心理路程,新加坡李氏总会特意邀请了扎根狮城多年的华人新移民作家,请他们谈谈自己如何观察脚下这片土地?如何通过文学书写记录自己的思想成长和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

《新加坡眼》也会通过微信、Facebook、Youtube直播,与大家分享这个难得的座谈会。
讲座
《新移民在狮城的融合扎根及文学书写》
新加坡李氏总会文化沙龙系列讲座(六)

日期:3月25日(星期六)
时间:230pm至430pm
地点:李氏总会三楼多元活动中心
地址:363 Jalan Besar, Singapore 208994

主讲嘉宾:王嬿青(前电视主持人)、章良我(本名张连国,退休工程师)、周昊(投资咨询顾问)

报名链接:
https://leeclan.singchen.com/register/create/25
报名电话: 张秘书(李氏总会),电话:6296 7388

请在备注处注明:
1. 会员或非会员
2. 新移民讲座,新加坡眼
3. 请写明本次报名人员的中英文姓名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ABC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新闻,可以关注“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