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坚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原则,结合同学们体质恢复情况、各方意见建议和北京实际,经过动态评估、审慎研判,2023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调整为合格考,由各区统筹,各学校组织集中测试,参与即合格、合格即满分。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和家长紧张焦虑,最大限度促进疫情后广大学生体能恢复和科学锻炼。 
2023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原则上5月份正常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原有现场考试方案确定的项目,各学校可创新设计考试形式,探索考试内容的多样化、丰富性和选择性。各区教委统筹安排,由考生所在学校具体组织本校初三年级考生在校内完成现场考试。可以以体育节、体育赛、体育盛会等形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切实让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不必为了考试而提前高强度训练和准备。 各区各校要按照“一校一策”制定考试方案,确保安全稳妥,平稳有序,特别是对有基础疾病、新冠和甲流康复期的学生“一生一策”做好安全保障,确保顺利实施。 
体育中考为何不正常考?

北京市教委回应
这次合格考和前两次的合格考有什么不同?
在乙类乙管情况下,为什么要采取合格考的形式?
北京市教委:我们基于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稳妥推进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三年疫情对同学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决定将2023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调整为合格考,由各区统筹,各学校组织集中测试,参与即合格、合格即满分。也就是说,同学们只要走上运动场,积极参与其中,那就是合格的,就是最棒的。
这样的调整一方面体现了体育评价改革的政策导向,也是我们一直坚持贯彻的“以体育人”“无体育不教育”“快乐体育”的理念,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以测促练,鼓励和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坚持“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至上”,切实让学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不必为了考试而提前高强度训练和准备。

这次合格考和前两次的合格考有什么不同?
北京市教委:2020年和2022年,考虑到当时的疫情形势,我市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均调整为合格考。今年政策调整的基本考虑、主要方向和以往是一致的,都是基于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和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导向。
2023年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学校的管理措施与前两次均不相同,因此这次合格考在操作实施上会有些区别。我们倡导学校创新设计考试形式,探索考试内容的多样化、丰富性和选择性,体现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精神和过渡年份的突出特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鼓励同学们更加自主、自愿地坚持体育锻炼,健康快乐成长。

800米和1000米还保留吗?如何防范安全风险?
北京市教委: 在考试项目上,原有的项目仍不变,但是运动强度和组织方式是用合格考的方式,确保同学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健康训练的导向下,完成必要的有价值的运动项目。事实上,作为学生可选项目的中长跑有利于孩子身体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提高,还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保持健康最便捷、最广泛、最基础的运动,所以在整体考虑上,我们没有简单的取消哪个项目,而是继续保持原有项目的稳定性,但在组织方式和运动强度上做特意的控制,用慢跑、长走等形式来实现合格考。因此,为了考试而高强度训练就变得没有必要了。
在防范安全风险上,这次合格考的组织实施,各区各校会更加重视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校一策”地制定考试方案,不仅在测试过程中把握好运动强度,还特别在测试前对所有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特别对有基础疾病和处于新冠、甲流康复期等特殊学生“一生一策”做好保障,确保顺利实施。

其他年级体育课和体育测试怎么办?
北京市教委:一方面,针对其他年级正常体育课,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管理以及卫生健康工作,着重在逐渐恢复体育锻炼上进行专题设计,对孩子的状况加强观察和了解,促进其体质恢复和提升,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做了总体考虑和安排。
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测试,按照教育部要求,202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顺延到了今年,上半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等相关体育测试也本着安全稳妥原则开展,我们也按照安全、平稳、有序的基本原则做了具体部署,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近期
全国多地对体育中考项目做出调整
引发关注
相关信息和中教君一起来看——
天津:
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以满分计入总成绩
3月13日,天津市教委发布通知,确暂停2023年体育中考必测项目——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以满分计入总成绩。选测项目按原定方式和标准进行现场测试,考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有1次重新选择选测项目的机会。
据介绍,此前,天津市教委会同市卫健委邀请教育、医学和体育专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经全面评估、审慎研究,从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考虑,体育中考应该保留;考虑到学生刚回归校园,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锻炼,不宜立即开展剧烈运动,决定取消长跑测试。
上海:
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
2月11日,上海市教委发布消息,介绍该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及相关考试政策。据介绍,今年上海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
近日,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关于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及相关考试文件,政策框架总体保持稳定,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招生录取批次、名额分配计划占比等均保持不变。综合考虑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在个别方面做了优化。名额分配到校志愿数由1个增加至2个,其他各批次志愿数保持不变,各批次志愿填报均在市级统一平台上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现场综合评价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0分计。体育中考统一考试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3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可登录“上海教育”网(https://edu.sh.gov.cn)查阅。各类相关配套政策及操作细则将陆续公布,同时各区及学校将会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学生及家长。
广东:
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游泳调整为选考项目
2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广东省体育中考必考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游泳调整为选考项目,今年体育中考的开考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4月17日。
通知称,鉴于当前广东省疫情形势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切实保障2023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科学、安全、顺利进行,经组织专家深入分析、综合研判、慎重考虑,决定对2023年该省体育中考作出相应的调整。
今年,广东中考将统一测试项目中的必考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游泳)调整为选考项目。通知指出,各市原定考试方案中的选考项目与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游泳合并构成学生选考项目库,合并后选考项目总数不得少于4项,且各项目评分标准原则上不得高于2022年的标准。正常参加统一测试的考生,考试项目数不少于2项;非统一测试内容,可维持原定方案。各市体育中考分值不得低于中考录取总分的8%。
与此同时,广东省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在研究制定本市体育中考方案时,要充分保障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后身体康复以及运动恢复的时间,今年体育中考的开考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4月17日,要合理安排统一测试、缓考、补考的时间间隔,针对不同情况的考生群体,科学确定赋分方法。通知指出,各市制定的中考体育实施方案要抄报省教育厅,有关工作方案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陕西:
1000米、800米跑、200米游泳可用满分计入成绩
据悉,《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3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的通知 》,就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中考体育项目和计分方法做出规定。
《通知》明确,2023年中考体育的“现场统一考试”项目确定为:项目一(耐力、心肺功能)、项目二(速度、爆发力)、项目三(力量)和项目四(技能)。
通知中提到,各地根据学生身体状况也可调减项目一(耐力、心肺功能):10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200米游泳,调减后,项目一以满分计入现场统一考试总成绩。
《通知》规定:各地市中考体育成绩总分值不变,满分为60分(安康市满分为 100分),平时考核成绩与统一考试成绩分值占比不变。同时,安康市按《安康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做好中考体育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提醒考生和家长,2023年陕西各地中考体育项目具体有怎样的变化,要以陕西各地教育官方部门通知为准。
江西: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调整为选考项目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发布重要通知:2023年各设区市体育中考正常实施,满分60分,计入中考成绩总分。
2023年体育中考不设置必考项,将必考项目(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调整为选考项目。各设区市原定考试方案中的选考项目与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合并构成学生选考项目,合并后男女选考项目总数各不得少于5项,考生从中选考2项,每项各30分。
此前,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调减长跑项目,成绩按满分15分计入成绩。无锡市教育局发布方案称跑步、游泳测试项目暂停,成绩按满分10分计入成绩。四川绵阳取消今年体育中考中的长跑项目;宁夏体育中考中的体能耐力类考试项目(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免试,以满分计入总成绩。
部分地区对体育中考项目作出替换类调整,如贵州省贵阳市体育中考的现场测试仅保留立定跳远项目,将原有的长跑测试更改为体育健康知识上机理论测试。
考试分数不是最终目的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
特殊情况实行特殊调整
但个体可以因人而异适当锻炼
渐渐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 李祺瑶)、首都教育、青春湖北、西安发布、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艳、林洁)
责任编辑|孔萌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