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各区域文化都是在交汇交融中丰富发展起来。所以,以任何理由排斥文明的国家和民族,皆存在讳疾忌医嫌疑,其走向和结果注定是将自己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缓慢前行或自生自灭。至少不会成为人类文明前行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或者还可以这样讲,人类文明是在碰撞激荡中产生(包括文化和文化之间),即通过吸纳别人的优秀成果实现强身健体,不断超越自我。这一特点和规律自人类步入大航海时代便呈现出来。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若干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传入,最显著的是汉代佛教进中原,明清洋教传入中国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改革开放后的中西文化深度交流碰撞,这三次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抑或有了当下模样,以及产生“最接近世界中心”的巨大成就。
换个角度分析,如果将现有文化元素中的外来成分全部去除,比如去除佛教和西方词汇,我们说话的连贯性都会成为问题。即便这样也没有人认为汉民族的文化基因被改造,我们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华夏民族。
所以,一方面要承认文化拥有强大的影响和塑造力,比如微信圈里有人形容,现在公园里大妈大爷会唱卡秋莎,但不会唱伦敦德里小调,就是当年向苏联“一边倒”的结果。其实当下很多人在俄乌战争中怀有强烈的亲俄情结,也与此有关(乌亦源苏,但苏之衣钵为俄继承)。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影响塑造是有限的,中国文化也曾向周边大量输出,同样没有彻底改变其他任何一个民族。比如日本遣唐使广泛学习汉唐文化,乃至现在文字中仍然存续许多中华文化元素,但并没有影响日本“脱亚入欧”。其实,越是看到文化的影响塑造力,越应重视文化交流与吸收,这是丰富和超越自我的不二选择。
回顾历史,着眼未来,世界发展变化一直决定于几大文化的博弈和升降,包括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主要是前二者)。未来中国能否引领人类文明前行,关键看文化能否实现巨大飞跃,因以农耕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很难成为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主导力量。
处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意味着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非彻底改变世界或它民族。所有国家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只要有利于进步就应积极吸纳,而不必在意由谁创造。
就如服装,汉服无疑充满了民族元素,旗袍自然反映出女人的曲线美,但行动起来不如裙服,中山装注入了鲜明的文化元素,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但脖子捆扎太紧而影响舒适度,等等。人就怕钻牛尖,且缺少大胸怀和高境界,看什么都带敌意,结果只能限死自己而非对手。
这不是强求一致,因为文化传统而来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确有不同,加上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同一问题不同理解。白毛女被日本人搬上芭蕾舞台,讲述的是喜儿大春的爱情故事而非阶级斗争,这意味着政治环境和核心价值亦产生深度影响。
总而言之,只要吃透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建设更高水准的开放格局”,就能处理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唯此也才保证我们在大国道路上或文明道路上迅跑。
最后再强调的是,有些人总是以外面充满危险,到处是敌人来为僵化守旧寻找籍口,这要么是受虐狂思维,陷入误区难以自拔,要么是为了维护某种既得利益。不管基于什么都要想到,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今天,类似说词已不具有说服力。细微处说理,看一下当代评价国人中的“文化大师”(始终认为这是自我比较的产物),都是以“学贯中西”标签之,这也说明文化交汇交融的重要和必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开放的胸怀、宽阔的思维拥抱世界,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尊重常识和逻辑。当找不准方向时多问个为什么,比如近现代特别是当代我们是否产生了一批世界级大思想家和科学文化大师,尤其当下管理模式是否有利于产生这个层级的大师?如果在国际交往中能够叫得响的只是古代先贤,或者满嘴里利益关系,少有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成分,文化自信恐难形成并逐步走向坚强。
【荐读】公方彬:俄乌战争结局或由第三阶段战役战斗特征显现出来 | 公方彬:为什么西方对乌克兰“不抛弃不放弃”而与俄罗斯不妥协 |公方彬:从许家印“爱国与害国”说开去 | 公方彬:由西方女人而中国女人 | 公方彬: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党支部的关键在目的意义|  公方彬:问过为什么这样后,还要反问不这样能哪样 | 公方彬:大国博弈的更高境界和智慧反映在策动别人而非被策动 | 公方彬:煽情还是启蒙,这是鉴别意见领袖的根本尺度 | 公方彬: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或杭州文化之魂是什么 | 公方彬:人性,价值观外交的基点抑或“极点”  | 公方彬:须将应对国际局面想得更严峻 | 公方彬:来过,淡忘了;再来,思想更多 | 公方彬: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两个交战国的同时改变世界 | 公方彬:启智 | 公方彬:23万点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公方彬:饭碗与良知 | 公方彬:有效力量——处理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应确立的新尺度 | 公方彬:要看到现象背后的重大差异 | 公方彬:赫尔松战役没有悬念 | 公方彬:趋势明朗的俄乌战争 | 公方彬:俄乌战争的警示与启示 | 公方彬:我真的不是抬乌抑俄 | 公方彬:调整中的印度,获益着的土耳其 | 公方彬:政治中国最大挑战在维护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大厦 | 公方彬:入俄公投大概率为撤军作舆论准备而非着眼扩大战争规模和打核战争 | 公方彬:是三战也不是三战,三战早已开打也永远打不起来  | 公方彬:俄乌战争引发国际政治格局重构将以取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为标志 | 公方彬:不是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花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捅破天花板的能力 | 公方彬:中国大学不可能脱离行政体制架构的缘由 | 公方彬:入俄公投结果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 公方彬:俄罗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战争范例 | 公方彬:一票否决权用不好会自己解除手中权力 | 公方彬:问题的原点 | 公方彬:俄乌战争为什么打不出上甘岭?|  公方彬:这是全军乃至全国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的水平?公方彬:有效处理联大投票的刚性柔性技术性技巧性 | 公方彬: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门道” | 公方彬:不久后乌克兰将在俄罗斯本土开辟一定规模新战场 | 公方彬: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是无穷的 |公方彬:不管社会地位多高在乡人面前都得谦恭 | 公方彬:文明是个有始无终的运动,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个个迈公方彬: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步伐不应被极端分子所挟持 | 公方彬:周期律只解释传统文化浓厚的农业社会的政权更替特点和规律 | 公方彬:二战“三巨头”的每一次合作与对抗都会改变世界 | 公方彬:务实与务虚,重口头还是重实际,这个问题似没有解决好 | 公方彬:政治或精神领域“既要又要”存在矛盾怎么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