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的社会,但人类生生不息地追求完美,哪怕虚拟一个“天堂”,这种追求并非源自非理性,而是基于人类弱小与世界存在不可证,为了避免精神虚无抑或“绝对价值丧失”,必须为灵魂找一个归宿。宗教信仰主要成长于此。

虽然没有完美,但有相对优良的社会及其支撑,这个支撑就是衡量社会优良与否的基本标准和尺度。比如联合国制订现代化国家的十条标准,因此有了入围国家和淘汰国家。类比之,要保证国家或社会行稳致远,避免出现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问题,就必须找到容易导致拧巴和避免拧巴的要素与路径。
这里认定三大要素较为关键:人性、普遍价值、逻辑。
以人性为基础,甚至将此设定为原点(逻辑起点);以普遍价值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尺度;以逻辑推理打通每一个形成梗阻的节点,将社会变成有机体或顺畅有序的运行系统。
所以将人性作为原点或逻辑起点,在于一切社会建构都必须基于人性而来,所有违背人性的制度设计或目标追求,不仅失去意义,而且很容易异化,走向初衷的反面,甚至导致社会灾难。
规律表明,起点错会一错再错,错上加错。比如儒家伦理道德,处在吻合或满足农业社会特点及其需求阶段,其为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后来走向极端,出现严重的非人性和违人性,比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终于导致大量社会性灾难。
哲学层面看人性,这是回答终极命题的前提,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社会层面看人性,只有将此作为社会价值坐标系中的原点或内核,所有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围绕此展开,才能走上以人为本的道路。或者说将社会法则建筑于自然法则,社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脱离自然法则而来的社会法则,往往走向恶化社会关系和运行秩序。
简言之,当人性被扭曲,意味着社会法则出了问题,也就是原点出了问题,结果注定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这时花得力气越大,偏离正道的幅度越大,回归时付出的代价越大。
所以将普遍价值作为评价尺度,在于普遍价值富于历史性和广泛性,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非单一国家民族所独享,同样也非单一国家民族所能够推翻。
当然,普遍价值并不意味着任何国家民族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接纳和复制,因为普遍奠基于或满足于主流和主体部分,而不同国家民族基于多种原因而走出先进、居中和落后,普遍的东西适用于先行和居中部分,对于落后者来说接纳起来一定吃力,故而要为后进者留出必要的时间空间。
这决定了不同国家民族因为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所致,可以逐步接纳普遍价值,而不能超越自己最高接纳能力,比如非洲国家整体落后,以现代化国家的标准衡量、催促甚至强制,往往事与愿违。再比如今天的乌克兰,北约、欧盟如此支持之,但却反对让其走捷径进入集团,原因在于俄乌战争前,乌克兰存在严重的腐败和司法制度缺陷,这种情况下强行纳入会埋下矛盾和冲突隐患。
当然,允许渐进式也不意味着保护落后,以个性否定共性,以特性排斥普遍性,那样下来恰恰走向了非人性方向,表现出来的必然是国家民族长期被排除在世界主流之外。其间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拥有和坚守了共同价值与普遍价值,不同国家民族间才有了相通性,才能够相向而行,否则只会鸡和鸭讲,自说自话,永远处在平行线上或冲撞之中。这一点也反映在国家民族内部,没有更高的与人类文明相一致的价值体系,社会很难走出秩序紊乱的困境,自然谈不是妥协平衡最大公约数。
所以在人性和普遍价值之间加入逻辑,在于不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存在差异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之间如果没有逻辑关联,必定产生大量似是而非的理论和说词,甚至魔鬼也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天使。这种现象过去发生过很多,当下世界很多地方继续发生着。
没有逻辑而来的最悲催当数初衷越美好,在歧路上走得越远,背离真理越远。原因就在于缺少逻辑支撑的设计设想,多为主观意识下的产物,而这个主观意识有可能正确但很难避免不正确,尤其出自一小部分人乃至个别人的臆想时,风险性便突出出来。
总之,共同创造的一定富于广泛适用性和延续性。过度强调独特性和满足短期需要,终究被世界大势亦与时代潮流所淹没、淘汰。这是常识,既然是常识就要常讲
【荐读】公方彬:俄乌战争结局或由第三阶段战役战斗特征显现出来 | 公方彬:为什么西方对乌克兰“不抛弃不放弃”而与俄罗斯不妥协 |公方彬:从许家印“爱国与害国”说开去 | 公方彬:由西方女人而中国女人 | 公方彬: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党支部的关键在目的意义|  公方彬:问过为什么这样后,还要反问不这样能哪样 | 公方彬:大国博弈的更高境界和智慧反映在策动别人而非被策动 | 公方彬:煽情还是启蒙,这是鉴别意见领袖的根本尺度 | 公方彬: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或杭州文化之魂是什么 | 公方彬:人性,价值观外交的基点抑或“极点”  | 公方彬:须将应对国际局面想得更严峻 | 公方彬:来过,淡忘了;再来,思想更多 | 公方彬: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两个交战国的同时改变世界 | 公方彬:启智 | 公方彬:23万点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公方彬:饭碗与良知 | 公方彬:有效力量——处理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应确立的新尺度 | 公方彬:要看到现象背后的重大差异 | 公方彬:赫尔松战役没有悬念 | 公方彬:趋势明朗的俄乌战争 | 公方彬:俄乌战争的警示与启示 | 公方彬:我真的不是抬乌抑俄 | 公方彬:调整中的印度,获益着的土耳其 | 公方彬:政治中国最大挑战在维护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大厦 | 公方彬:入俄公投大概率为撤军作舆论准备而非着眼扩大战争规模和打核战争 | 公方彬:是三战也不是三战,三战早已开打也永远打不起来  | 公方彬:俄乌战争引发国际政治格局重构将以取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为标志 | 公方彬:不是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花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捅破天花板的能力 | 公方彬:中国大学不可能脱离行政体制架构的缘由 | 公方彬:入俄公投结果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 公方彬:俄罗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战争范例 | 公方彬:一票否决权用不好会自己解除手中权力 | 公方彬:问题的原点 | 公方彬:俄乌战争为什么打不出上甘岭?|  公方彬:这是全军乃至全国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的水平?公方彬:有效处理联大投票的刚性柔性技术性技巧性 | 公方彬: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门道” | 公方彬:不久后乌克兰将在俄罗斯本土开辟一定规模新战场 | 公方彬: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是无穷的 |公方彬:不管社会地位多高在乡人面前都得谦恭 | 公方彬:文明是个有始无终的运动,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个个迈公方彬: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步伐不应被极端分子所挟持 | 公方彬:周期律只解释传统文化浓厚的农业社会的政权更替特点和规律 | 公方彬:二战“三巨头”的每一次合作与对抗都会改变世界 | 公方彬:务实与务虚,重口头还是重实际,这个问题似没有解决好 | 公方彬:政治或精神领域“既要又要”存在矛盾怎么办 | 公方彬:文化自信只能产生于文化超越而非封闭保守 | 公方彬:所有社会普遍现象都是主导力量操控的结果 | 公方彬:领袖性大国不可或缺的是优良人文基础 | 公方彬:只要存在人格不平等,权力注定被热捧 | 公方彬:遮掩了也就敏感了 | 公方彬:抗疫或正在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