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之初,因为近邻援助物资外包装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中国古诗词,一时间让习惯了“武汉加油”,“武汉不哭”的人们难掩愕然,原来汉语言如此之美,可为什么感受到的却是词汇越来越贫乏,越来越干瘪?此话题当时谈过,但面对近来舆论场上语言愈加干枯,而产生再谈谈的必要。
        因为职业和经历的缘故,我进的微信群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高中级领导干部(退休者居多),另一类为大学教授和科研单位专业人员(在职者居多),除极个别群还在讨论问题,绝大多数在转鸡汤文或“阴谋论”文,直接表达个人看法的话语不多,主要是政治词汇而少见人文语言。尤其退休老干部群,大家赞美和攻击都是干巴巴的几句话,别说理性和思想光芒,就是新话都鲜见几句。
        更让人困惑的是职务越高越喜欢使用农民语言。说实话,作为农民子弟有个阶段听起这类话语颇感亲切,后来听多了就产生了异样感,尤其倾向走向不是遵循文明逻辑同步升华,而是停下脚步甚至走向排斥人文的味道,这实乃让人满腹狐疑。
        在一定范围或某种意义上,越来越感觉有些人在走向曾经的以“大老粗”为荣为美。正是基于这样的现象和走势,而担心用不了太久,改革开放前的语言模式会重入主流话语系统。到这时一些人或许不粗不会思考,不粗不会表达。
        相信上述现象并非个人观感和误读,大众皆可从我们的官媒话语系统中一览无余,从专家教授大批判语言风格中察知,更从聚焦大众目光的国际交往中时时看到听到。
        比如,面对丰富多彩的各国文化,代表国家在国际场合发声的一干人众,其使用的词汇罗列在一起,大概用不了几页纸即可容下,只是针对不同主题稍加组装和排列组合便可应对。如此干瘪的语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赢得更多同路人或同情者?!
        看一下国际赛场上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哪个不是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凡语言干瘪者又何见外交成果满载而归?古人云,“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夏日寒”,语言是开心的钥匙,这一点在所有国家民族间通行。有理有力有节也充分反应在话语系统中。
        场面上的话语系统尚且如此,网络上大众语言沉浸于骂大街模式也便不足为奇。我一直猜测且关注,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大概少有我们这样充斥污言秽语,令人不忍卒视。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可以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探寻,或许这种现象形成于过度推崇某种思维和价值系统及其行为模式,因为种种内在一定外显于话语系统,我将之概括为“就是好”话语系统。一旦生态氛围进入此状态,人文语言必被口号语言所覆盖,因为前者太平和以至柔弱,远不如后者来的铿锵有力,更不同后者这么简单,不需要逻辑和道理,只须扯着嗓子喊,谁的嗓门大,谁声色俱厉谁有理。
        再深一个层次,人类社会或这个世界原本就存在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个精神世界延伸到思想和情感表达,便形成为政治话语系统和人文话语系统。既然客观存在,那么正确处理相互关系和内涵边界,所谓政治的归政治,人文的归人文,话语系统依然丰富多彩,怕的是出现统吃。比如政治语言强势出击,必所向披靡置人文语言边缘以至没落。
  没有人文滋养的精神和心理,必缺少灵魂深处的感动。或者说满嘴里政治语言而较少人文语言者,其亲和力必弱。政治不是口号喊的越多越政治,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明,来不得蛮力。如果一个社会的主流或精英阶层只会使用政治语言,而绝少使用人文语言,搞个艺术文化活动也要披上政治外衣,其实既抹煞了人文也丑化了政治,所谓两败俱伤。
        最后,我想提醒各方,社会失去色彩和灵动,一般是从语言单色调起步。此乃古今中外之通律。
【公方彬文章荐读】俄乌战争结局或由第三阶段战役战斗特征显现出来 | 为什么西方对乌克兰“不抛弃不放弃”而与俄罗斯不妥协 |从许家印“爱国与害国”说开去 | 由西方女人而中国女人 | 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党支部的关键在目的意义|  问过为什么这样后,还要反问不这样能哪样 | 大国博弈的更高境界和智慧反映在策动别人而非被策动 | 煽情还是启蒙,这是鉴别意见领袖的根本尺度 |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或杭州文化之魂是什么 | 人性,价值观外交的基点抑或“极点”  | 须将应对国际局面想得更严峻 | 来过,淡忘了;再来,思想更多 | 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两个交战国的同时改变世界 | 启智 | 23万点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饭碗与良知 | 有效力量——处理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应确立的新尺度 | 要看到现象背后的重大差异 | 赫尔松战役没有悬念 | 趋势明朗的俄乌战争 | 俄乌战争的警示与启示 | 我真的不是抬乌抑俄 | 调整中的印度,获益着的土耳其 | 政治中国最大挑战在维护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大厦 | 入俄公投大概率为撤军作舆论准备而非着眼扩大战争规模和打核战争 | 是三战也不是三战,三战早已开打也永远打不起来  | 俄乌战争引发国际政治格局重构将以取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为标志 | 不是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花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捅破天花板的能力 | 中国大学不可能脱离行政体制架构的缘由 | 入俄公投结果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 俄罗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战争范例 | 一票否决权用不好会自己解除手中权力 | 问题的原点 | 俄乌战争为什么打不出上甘岭?|  这是全军乃至全国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的水平?有效处理联大投票的刚性柔性技术性技巧性 | 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门道” | 不久后乌克兰将在俄罗斯本土开辟一定规模新战场 | 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是无穷的 |不管社会地位多高在乡人面前都得谦恭 | 文明是个有始无终的运动,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个个迈 | 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步伐不应被极端分子所挟持 | 周期律只解释传统文化浓厚的农业社会的政权更替特点和规律 | 二战“三巨头”的每一次合作与对抗都会改变世界 | 务实与务虚,重口头还是重实际,这个问题似没有解决好 | 政治或精神领域“既要又要”存在矛盾怎么办 | 文化自信只能产生于文化超越而非封闭保守 | 所有社会普遍现象都是主导力量操控的结果 | 领袖性大国不可或缺的是优良人文基础 | 只要存在人格不平等,权力注定被热捧 | 遮掩了也就敏感了 | 抗疫或正在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 在人性与人类普遍价值基础上再加入逻辑 | 俄乌战争将引来什么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运行秩序?抗疫政策适时作出大幅度调整,惯于阴谋论者请暂时歇息 | 集体反智,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现象 | 已清晰感受到对千年痼疾开刀而来的成效 |  专家:你本拥有“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 专家学者用好“自由裁量权”的关键在辨析政治意志还是行政行为 | 基于10大要素你就可以精准判断俄乌战争走势和结局 | 尊重常识和逻辑是避免走上吓唬或忽悠老百姓的关键 | 大国外交,自然与不自然 | 人与主义不可兼得或平衡之时以谁为重?只是向民企示好是远远不够的 | 对抗思维还是全球化思维对国家发展影响日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