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出这样的话题,满脑子斗争思维,满口里斗争语言者一定迅速回怼:“别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难道还要下跪不成?”
        其实这里并不否认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间无休止的斗争。不仅不否认而且认为斗争是人的天性,是社会和世界得以运行的动力基础。所以,该斗争的斗争,该博弈的博弈,一切都可以也应该按规律和逻辑进行。
这里重点讲的是谋划国家发展时基于对立思维还是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这关系到能否避免当年苏联形成的局面,基于对立思维规划国家一切,结果不可避免以美国马首是瞻,发展到后来不得不入套,按照美国为其设定的鼓点跳舞,最终被拖垮,社会主义阵营随之瓦解。
此话提出之时我当然清楚,时下不讲对抗似乎已不是能不能抓眼球的问题,而是政治正不正确的问题,只是因为问题重大而迫切,不能不说,不得不说。
        经验或规律表明,采取对立思维而来的行为方式和道路选择,必定不以规律为着眼,而是以政治为遵循,结果注定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渐行渐远。政治就是这样,用得好是优势,但如果搞政治泛化特别是搞政治冲击一切,必走向初衷的反面。尤其要看到政治的特点是不计成本和排他,过度必极大推高执政成本。普京曾指陈前苏联用意识形态搞经济,结果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直至被拖垮。
话到这里需要鲜明观点,在筹划国家发展时必须树立全球化思维,坚持开放的道路而不是相反。这是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时代特征决定的,是中国“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和改革开放确立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经济社会运行系统决定的,还是中国教育科技所处的国际方位或梯队决定的。只是从斗争角度讲,未必不是应对外部挑战和开展斗争的最优选择。因为,开着门再难终有希望,关上门即便一个阶段不会发生生存危机,终因看不到希望而每况愈下。
道理简单而又实在,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人喊的是全球化,搞的却是对抗思维下的道路选择和行为模式,不管这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行为,总之结果可预测,走不通。
        举例来看,我们一再强调粮食安全,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如果从强化意识推进工作的角度理解自无不可,如果变成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则存在讨论余地。且不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都在炒作,“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到头来却是个乌龙。就在不久前各地劲吹毁林种粮,结果又是“一阵风”。这些骚操作虽有智商问题,更多反映为政治正确,甚至是对抗思维下的必然选择。
        想一想,以中国的国土特点,完全解决粮食问题必定成本畸高,对比改革开放前全民搞粮食仍然吃不饱,而今吃得饱吃得好,显然不是至少不全是既有土地的功劳,而是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结果,这一点只是看粮食和大豆进口数据即可判明。按逻辑往更广阔空间推演,饭碗要端在手里,能源呢?高科技呢?全球化时代没有总想卡人脖子而不被卡者,除非回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对比日本分析该问题会更加清楚,其已经是世界产业链中的第一方阵,属于卡别人脖子的国家,如果要求其在狭窄国土上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打死都做不到,真去做了日本可能成为低能儿,显然他们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更清楚发展好高端产业就有吃不完的大米嚼不完的馍,这是小学生都能算明白的一笔账。
聪明理性的国家和政府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努力把本国本民族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遵循国际分工加强协作,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安全观。毕竟大国之间你有卡别人脖子的能力,别人也有卡你脖子的能力,相互依存相互制衡也便实现了平衡和稳定,绝对失衡反而变得不安全,这也是铁律。
上述分析其实建立在一个基本判断之上,就如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所判断,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和平是主流,有了这样高屋建瓴的战略判断,也便跳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维巢窠,为国家争得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倘若不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可能和北方小邻居一样天天喊“狼来了”,不能安心于经济建设,只能“苦难行军”,永无尽头。
        我相信或作战略判断,中美与中西斗争是长期的,但会限于冷战或准冷战,真正走向热战尤其大战的概率极小,我们不能以小概率事件牵动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安排。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试图发动大规模战争来摧垮中国的国家不存在,但试图把中国拖入消耗战的政治势力一定有,一旦入其套,前景真的不乐观。
  所以,将“命运共同体”与“共建共享”变为理念观念,持之以恒推进,终将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世界,或者美化世界的同时美化自己。
【公方彬文章荐读】俄乌战争结局或由第三阶段战役战斗特征显现出来 | 为什么西方对乌克兰“不抛弃不放弃”而与俄罗斯不妥协 |从许家印“爱国与害国”说开去 | 由西方女人而中国女人 | 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党支部的关键在目的意义|  问过为什么这样后,还要反问不这样能哪样 | 大国博弈的更高境界和智慧反映在策动别人而非被策动 | 煽情还是启蒙,这是鉴别意见领袖的根本尺度 |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或杭州文化之魂是什么 | 人性,价值观外交的基点抑或“极点”  | 须将应对国际局面想得更严峻 | 来过,淡忘了;再来,思想更多 | 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两个交战国的同时改变世界 | 启智 | 23万点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饭碗与良知 | 有效力量——处理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应确立的新尺度 | 要看到现象背后的重大差异 | 赫尔松战役没有悬念 | 趋势明朗的俄乌战争 | 俄乌战争的警示与启示 | 我真的不是抬乌抑俄 | 调整中的印度,获益着的土耳其 | 政治中国最大挑战在维护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大厦 | 入俄公投大概率为撤军作舆论准备而非着眼扩大战争规模和打核战争 | 是三战也不是三战,三战早已开打也永远打不起来  | 俄乌战争引发国际政治格局重构将以取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为标志 | 不是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花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捅破天花板的能力 | 中国大学不可能脱离行政体制架构的缘由 | 入俄公投结果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 俄罗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战争范例 | 一票否决权用不好会自己解除手中权力 | 问题的原点 | 俄乌战争为什么打不出上甘岭?|  这是全军乃至全国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的水平?有效处理联大投票的刚性柔性技术性技巧性 | 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门道” | 不久后乌克兰将在俄罗斯本土开辟一定规模新战场 | 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是无穷的 |不管社会地位多高在乡人面前都得谦恭 | 文明是个有始无终的运动,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个个迈 | 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步伐不应被极端分子所挟持 | 周期律只解释传统文化浓厚的农业社会的政权更替特点和规律 | 二战“三巨头”的每一次合作与对抗都会改变世界 | 务实与务虚,重口头还是重实际,这个问题似没有解决好 | 政治或精神领域“既要又要”存在矛盾怎么办 | 文化自信只能产生于文化超越而非封闭保守 | 所有社会普遍现象都是主导力量操控的结果 | 领袖性大国不可或缺的是优良人文基础 | 只要存在人格不平等,权力注定被热捧 | 遮掩了也就敏感了 | 抗疫或正在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 在人性与人类普遍价值基础上再加入逻辑 | 俄乌战争将引来什么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运行秩序?抗疫政策适时作出大幅度调整,惯于阴谋论者请暂时歇息 | 集体反智,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现象 | 已清晰感受到对千年痼疾开刀而来的成效 |  专家:你本拥有“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 专家学者用好“自由裁量权”的关键在辨析政治意志还是行政行为 | 基于10大要素你就可以精准判断俄乌战争走势和结局 | 尊重常识和逻辑是避免走上吓唬或忽悠老百姓的关键 | 大国外交,自然与不自然 | 人与主义不可兼得或平衡之时以谁为重?只是向民企示好是远远不够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