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须回答三个问题便可认定游戏的永恒性。
第一,这个世界有没有某个群体或某个阶层乃至某个政治人物为民众进入忘我无我的境界,以至于再无个人利益追求?不会有也不可能有!因为人性限制了这种可能。仅仅一个改变抗疫模式,有些以退休领导干部为主体的微信群,大家讨论的就是放开后对本群体的危害,而不大关心三年封控财政已难以为继,弱势群体已陷艰困(放开后职能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缺失是另一个问题)。
        有人可能拿虔诚教徒的行为来批驳我,其实那是洗脑的结果,只要重回世俗仍然丢不下个人利益。当年我参加全军反邪教专家组,真正理解了痴迷分子醒悟后最关心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正常的世俗之人皆关心的个人利益及其受牵连的亲人的利益!
        既然没有一个群体或阶层不在追求自己或小集团的利益(强势阶层直接反映在政策制度设计过程中,弱势阶层反映在不须遮掩的话语中)。这一点从日常交流中随时随地感知,包括身居高位者所关心的事情多反映在位子、房子、车子、票子,还有孩子。区别在于有没有让其惧怕和有无遏制其欲望的制度规则罢了。
第二,获得公职或掌握公权力算不算社会分工抑或职业分工?尤其算不算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渠道和方式?如果承认公众拥挤在这条道路上的主因是价值驱动,那么就要承认存在此现象和倾向的合理性与合逻辑性。进一步分析,在僧多粥少与制漏洞双重作用下,有些人或大多数人,特别是坚定执著于此道路者,必定穷尽一切办法以求胜出,这就涉及模糊地带或灰色地带问题。如果标准尺度不彰抑或显规则不显,滑向违纪违法就不再是小概率事件。
        以卖官鬻爵为例,为什么如此盛行?在于有市场。即然市场使然,那么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谁在卖和找谁买,是找掌握绝对权力的单个人?还是找公权力应有的服务对象?这是制度安排决定的。简言之,官帽批发或零售权交给了谁。世界范围内观察分析问题,制度的差异性在个人决定还是集体决定,腐败的程度与此有关当官帽派发权掌握在单个人或极小圈子中的人,这时想斩断买官卖官的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三,人人谈以制度管住权力,堵塞腐败漏洞,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彻底封杀权力寻租空间,只不过科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压缩这个空间。所以寻找改善之策必须放宽视野,变换思维。其中具有釜底抽薪之功效的是扩展公众价值实现的空间和途径,将过度集中于官道的人们分流出去。怎样才能做到?解决赢家通吃或者权力通吃问题,让权力的含金量相对下降,弱化买官卖官的内生动力。
        看一下发达国家公众所持价值观,一定是从政从商从文并行并重,极少见到某个国家的优秀青年学子竞逐于公权力岗位。所以致此,根源于价值实现的路径众多且平等平衡,不会也没有必要拥挤到公权力领域。甚至说因为公职公权为公众所紧盯,无法获得超额利益(甚至很憋屈),故给公职注入了少许奉献社会的味道。于是人们基于爱好和兴奋点选择或担任公职(所有发达国家有个通律,“官”不叫官,大小都叫公务员),或办公司,或搞科学文化,断不会逼着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如此,借公权力搞腐败的动力基础发生根本变化。
  既然存在这样的特点和规律,我们是否也可以走降低公职与公权的含金量以降低吸引力?再说优秀人才分流于企业公司,特别是分流于科学与人文,国家民族的创新创造力才会大幅提升,才有可能立身人类文明前列起引领作用,此乃一举多得!理论上可行实践中不可为。这还不是从民族难以改变的官本位文化心理角度看问题,而是从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依托认识问题。
任何国家和社会要想维持秩序都必须树立一种权威,要么法权,要么政权,要么神权,中国无它只能走政权道路。政权道路的最大特点是权力集中而不能分享,监督只能走自我监督而不能依靠甚至不能借助外部监督,因为这会形成事实上的分权制衡。与此同时还要最大限度集权力于主线主渠道,同时设定严格的等级界限,这些都是逻辑的必然。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体制制度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的便是常说常讲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这种成熟完善的制度作任何改变,都会牵动全局触动内部机理。简言之,现实中国不可能将构成权力体制的任何价值元素转移到企业界和科技文化界,形成多元并行。
        综上,腐与反腐一定是个永续的猫鼠游戏。这里能够建议的只是要特别警惕历来反腐都难改变的特点或规律,即以严惩形成的心理震慑,会随多见与时间推移而渐生懈怠和麻木。
【公方彬文章荐读】俄乌战争结局或由第三阶段战役战斗特征显现出来 | 为什么西方对乌克兰“不抛弃不放弃”而与俄罗斯不妥协 |从许家印“爱国与害国”说开去 | 由西方女人而中国女人 | 香港汇丰银行设立党支部的关键在目的意义|  问过为什么这样后,还要反问不这样能哪样 | 大国博弈的更高境界和智慧反映在策动别人而非被策动 | 煽情还是启蒙,这是鉴别意见领袖的根本尺度 |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或杭州文化之魂是什么 | 人性,价值观外交的基点抑或“极点”  | 须将应对国际局面想得更严峻 | 来过,淡忘了;再来,思想更多 | 俄乌战争深刻改变两个交战国的同时改变世界 | 启智 | 23万点赞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 饭碗与良知 | 有效力量——处理国际关系与大国博弈应确立的新尺度 | 要看到现象背后的重大差异 | 赫尔松战役没有悬念 | 趋势明朗的俄乌战争 | 俄乌战争的警示与启示 | 我真的不是抬乌抑俄 | 调整中的印度,获益着的土耳其 | 政治中国最大挑战在维护政治信仰为核心的精神大厦 | 入俄公投大概率为撤军作舆论准备而非着眼扩大战争规模和打核战争 | 是三战也不是三战,三战早已开打也永远打不起来  | 俄乌战争引发国际政治格局重构将以取消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为标志 | 不是宿命就是与生俱来的天花板,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无捅破天花板的能力 | 中国大学不可能脱离行政体制架构的缘由 | 入俄公投结果会给俄罗斯带来什么 | 俄罗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战争范例 | 一票否决权用不好会自己解除手中权力 | 问题的原点 | 俄乌战争为什么打不出上甘岭?|  这是全军乃至全国医疗领域顶级专家的水平?有效处理联大投票的刚性柔性技术性技巧性 | 讲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门道” | 不久后乌克兰将在俄罗斯本土开辟一定规模新战场 | 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还是无穷的 |不管社会地位多高在乡人面前都得谦恭 | 文明是个有始无终的运动,路要一步步走,坎要一个个迈 | 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步伐不应被极端分子所挟持 | 周期律只解释传统文化浓厚的农业社会的政权更替特点和规律 | 二战“三巨头”的每一次合作与对抗都会改变世界 | 务实与务虚,重口头还是重实际,这个问题似没有解决好 | 政治或精神领域“既要又要”存在矛盾怎么办 | 文化自信只能产生于文化超越而非封闭保守 | 所有社会普遍现象都是主导力量操控的结果 | 领袖性大国不可或缺的是优良人文基础 | 只要存在人格不平等,权力注定被热捧 | 遮掩了也就敏感了 | 抗疫或正在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 在人性与人类普遍价值基础上再加入逻辑 | 俄乌战争将引来什么样的世界政治格局和运行秩序?抗疫政策适时作出大幅度调整,惯于阴谋论者请暂时歇息 | 集体反智,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社会现象 | 已清晰感受到对千年痼疾开刀而来的成效 |  专家:你本拥有“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 | 专家学者用好“自由裁量权”的关键在辨析政治意志还是行政行为 | 基于10大要素你就可以精准判断俄乌战争走势和结局 | 尊重常识和逻辑是避免走上吓唬或忽悠老百姓的关键 | 大国外交,自然与不自然 | 人与主义不可兼得或平衡之时以谁为重?只是向民企示好是远远不够的 | 对抗思维还是全球化思维对国家发展影响日重 | 什么力量使我们的语言越来越干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