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真的解体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尽管笔者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对此作出预研预判,但也只有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直面该问题时,才算是极其重大而又现实地将问题摆在全世界的面前。
或者说不管俄乌战争各参与方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又或者不管普京基于什么目的公开提出“俄罗斯具有 '潜在解体' 的危险”问题,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俄乌战争已经走到攸关方特别是俄罗斯必须作最后抉择的关口,要么“壮士断腕”及时止损,要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对我们来讲,自然而然也到了该作相应战略规划的时候,不是规划要不要改变中立立场,而是规划应对两种局面的策略,一种是全面倒向西方的俄罗斯,另一种是分裂后持续动荡的俄罗斯。
所有高度关注俄乌战争的国人,不管持何种情感取向,都必须承认战争结局不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也不决定于我们的行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顺势而为,以争取最不坏的结果。
   *     *     *    *     *     *
要么是我的认识存在偏差,总觉得梅德韦杰夫的大多发声是在给己方挖坑。就如这次在《消息报》的发文,核威胁美国等西方囯家在所正常,亦合乎情理,至少合乎逻辑。关键是不要对着“人类文明”发狠,这样会给人“与全人类为敌”的感觉。
如此下来,除已绑上其战车的极个别国家,一般都不会给予理解和认同,更遑论支持。为什么时时有人把普京同样的话语翻出来说事?道理亦在于此。
只是普京的话说在平时,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真切,而此番话语说在战争进行时,且俄方已无核弹之外的任何大牌,这更强化了威胁的真实和真切,甚至让人产生核爆读秒的错觉。
正是这样,其引起的反感必定转化为行动,并且同样真切和紧迫。于是,加码加速武装乌克兰就成了西方的不二选择。
   *     *     *    *     *     *
为什么网上乌拉声越来越稀疏?或者说民众为什么没有紧随主流媒体的格调,而是表现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是反向运动?
原因之一,在于中俄之间历史积怨太多。原本历史伤疤未必都存在于公众的现实记忆中,但因俄乌战争持续胶着与世界对双方态度高度倾斜,双重作用逐渐影响了大众态度和认知,人们开始冷静下来作深度思考,不少人扒开历史看,越扒越冷,越冷越扒,终于失去了喊乌拉的热情,甚至对每一项中俄官方互动都采取审视态度。
这种现象已经和继续化为民众意愿且产生影响力。固然政府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参考民意,决定于我们这种独特的政治定力和决策模式,但民意走向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因为与民意背离度过高,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诱发其它社会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超越极值,会引来不可测与不可控。就如抗疫模式走到后期。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 老生仍要常谈:中国难以消除的软肋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外交精髓——平衡术 | 俄乌战争,我国可考虑下场扮演更有分量角色 | 是否承认俄乌战争存在道义,反映着人文层次与核心价值 | 观念在不觉中变化,社会各方面在不觉中进步或退步 | 如果不是太过忧虑,真不愿参与此类问题讨论 | 由社会热点引来的思想碎片 | 一个避不开的重大命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 “双拥”决不仅仅是公众看到的相互做点好事 | 俄乌战争,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二则)俄乌战争正在化为我们社会的一场启蒙运动 | 这方面,俄罗斯很难改变被动局面(一孔之见)怕的不是有问题而是不允许提问题当下思想困境与出路(一孔之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