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数十年的科研教学经历,有两个特点或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这里结合个人经历与网友交流,同时佐证前文。
一个是有经费支持的立项课题,不管是上级赋予还是申报获取,效费比都很低,许多其实就是将有用纸张变成废纸。
一二十年前,我以个人名义呈报高层“一揽子”建议(10余项),其中包括后来进入高层决策的“构建当代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党、国家、军人三大核心价值支撑中华民族崛起”。因为有高层领导给予表扬而引来单位领导面谈,虽给予肯定但面有温色:“为什么不走正式渠道?”
我表示,自己从事研究工作近二十年,几乎所有提供经费支持或走正式渠道的研究成果,除主持或参与制订和修改的9部法规必须执行,其它未见一项研究成果进入决策程序(争取立项但无经费支持的“勋表制度研究”对后来相关工作产生推动)。结合再后来一二十年教学科研,所有无经费支持且顶着压力自主上报的建议,许多为领导人或领导层批示进入决策。
道理也简单,因为立项课题特别是赋予课题涉及每个上级(单位级别越高涉及层级越多,课题越重大介入领导越多),只要领导介入不管有无研究,都会用手中权力而来的如椽之笔随意勾画删改,存在于这个运行程序中的任何一方未必有错,因为各级领导都遵循“守土有责”,然而又是因为其“负责”,决定了单位最高领导的水平就是科研教学的最高水平,也是研究成果的最高水平,他就是终结者。这就是体制内的死结,无以化解。
另一个是凡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文章著作往往被权力部门或领导以不同方式问责,并且影响越大问责越严厉。这其间同样找不到谁错了,因为只是双方遵循了两套不同的规则和评价系统。
2012年我在《人民论坛》发表一篇影响波及海外的文章,引起高层机关注意,他们迅速终止央视将要播出的介绍我个人的宣传短片,本系统高层机关责承我上一个服务单位组织批判文章,被该单位领导否决。他们又操纵系统外更高层级介入,因为我服务的单位领导全力保护而限制了他们意志达成。单位领导在谈话时转述高级机关介入的理由,称我的文章被境外反动网站转载。针对该“罪证”我回答,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几代领导人的许多言论也被该网站转载,是否也要追责?!此事因为两个渠道上内参而得到更要害部门认可,问责戛然而止。
到这里我还想讨论一个令专业理论工作者难堪的现象。毋庸讳言,领导和群众都不待见理论工作者,早年我作为拟调干部到一个高级领导机关帮助工作,当时参与处理参加全国劳模大会代表事宜,办公室一位同志针对一位全国影响的级别很高的代表接待问题下指令:“就是一个教授,一般安排即可。”这句话给我很大刺激,为什么中国的大部分专家学者都削尖脑袋谋个一官半职?社会价值观使然,由此带来注定是恶性循环。
上述现象或问题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化解。试想,权力机关出题并作评,理论工作者不过是填空者,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出题者看得起?有一年某电视台接了个政论性宣传任务,邀请我作主创专家,给他们拿出思路框架后电视台领导和一众编导很是兴奋,进入审定框架和主要思想点环节,那位主持者看起来对我很尊重,实际上掩饰不住的高高在上感(理论处长),我知道没有做下去的意义了,选择退出。
更早前央视某频道邀请我为领导机关赋予的五集政论片撰稿,因为所涉主题是我上书建议被决策层采纳,故有相当底气,拿出的第一稿也得到了电视台有关人士的高度赞誉,然而经过一系列组织程序,提出的修改意见超出了我的容忍度,于是进入怠工状态。机关派来一干事参与修改(实际上是主持),结果失败了。再后来又找一位知名作家主撰,又失败了。再后来征求我的意见,坚辞不受。
这里内含的规律和逻辑极为清楚,以中国政论片为例,已经出现过首炮即绝唱现象,哪怕领导机关携资源优势,组织更庞大队伍和更多资金投入,亦无法拿出超越性产品。因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部重要著作由一帮人集体完成,也没有一个以领导意志马首是瞻的作品传世。
(文中涉人涉事涉单位皆作模糊处理,主要是为了讲道理而不想伤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