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国际生态使然,又或者中印相邻又有许多复杂纠葛和关联,近来拿两国作比较的网络信息增多,比如有网友提出,印度政府允许西方名校在本国建分校,他们为什么不担心西方文化侵蚀?假如西方名校提出在中国建分校我们会不会允许?
        回答问题前先厘清一个概念或关系,今天的西方已不是早先的地理概念,而是演化为政治概念。就如同日本韩国新加坡地处亚洲,但他们在政治和价值观上深度融入西方,这也是日韩两国跑到欧洲参加北约会议,抑或日韩新加坡参与到西方集体制裁俄罗斯中去的重要原因。
当今时代,真正导致国家之间亲疏远近的主要原因,多不是反映在地理范畴,而是政治与核心价值的差异性。就如韩国外长日前声称,因体制和理念差异,导致中韩合作必然存在局限性。若不牵扯其他因素或内容,其讲的不是没有道理。至于他讲的另一句话,只有中国为国际社会做出建设性贡献,才有可能使中韩关系变得亲近。对此我们显然不会接受,因为中国已经和正在为国际社会做出建设性贡献,并且还将做出更大贡献。
印度大致类似,如果把中国因素与美国组织围堵中国的印太战略考虑进来,问题会更加清楚。
        印度有自己的文化,但作为当年英国殖民地,今天仍然是英联邦国家,其与西方在政治体制和核心价值方面存在很多一致或相似之处,故较少排异反映,这也是印度人包括印度族裔在西方各个领域都有较我们更大发挥空间的原因。所以,是否允许西方名校在印度建分校,其考量的重点不在文化侵蚀或价值观冲突,而在社会综合因素。
        我们不同,从近代以来中西冲突就带有体系性和根本性,尤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等领域的冲突,一直尖锐而又激烈,最高潮时便发生了反洋教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意识形态因素反映进来,终于演化为中西政治制度为核心的深度区隔。如果限于教育领域,也可借1952年院校调整分析问题,这次院系调整或院校改革,其重点或核心在于复制苏联模式,同时去英美化。比如将燕京、震旦、齐鲁、东吴、之江、岭南、圣约翰等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全部裁撤。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生态变化,我们国家逐步加强了与西方大学的校际合作,但有严格边界,特别强调以我为主导,且按中国模式办学。事实也只能如此,因为“政治家办学”与“教授治校”无任何融通之处,更遑论教学理念和教育内容。曾经借去首都一所与美国大学合作较多的学校讲学之机,与其校领导讨论此方面问题,他们坦言双方矛盾和冲突太多,越来越难以继续下去。
        有人可能产生疑问,目前中国到世界很多国家办孔子学院,为什么除了西方有些国家在具体问题上与我们有矛盾和冲突,绝大多数国家不担心中华文化对其文化构成侵蚀?原因很多,比如有文化定位和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也与我们尚未提升到文化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输出有关,只是限于中华文化介绍与教授汉语,自然不会产生深层矛盾。这就如同佛教与基督教进中国,所以境遇天壤之别,在于是否冲击政治基础。
        总之,依照中国当下的政治和文化,如若允许西方大学在中国办分校,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将是深刻而又巨大。所以,印度能建我们不能建,印度允许我们不会允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