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牵动整个世界,孕育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运行秩序,应该说征兆越来越多出现于我们的视野。
媒体消息,伊朗前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赫什马图拉警告说:为了一时的利益和俄罗斯走得太近,会损害伊朗长远发展。世界的发展需要共同合作,人民都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所以伊朗坚决不承认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我们和俄罗斯有合作,但不能没有原则。我们必须优先考虑伊朗的国家利益,让伊朗融入世界。这些话语因“新意”或深意而让人产生错愕感。因为迄今为止伊朗是唯一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援助的国家,作为曾经的高层人士在当下敏感时期说出这样的话,应该不完全是个人的态度,至少反映出伊朗精英层存在这样的倾向性看法。
伊朗与俄罗斯深度合作,决非决策层头脑发热或“传统友谊”所致,而是其决策者基于政权结构与维护权力运行模式的必然选择,否则其断不会冒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更严厉经济制裁予俄以军援。
缘于此,有别以往的声音定与以色列本次突袭有关。因为本次打击较从前规模更大,相信背后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或默许。换句话说,美国给予伊朗的只是经济治裁,而伊朗领导人不在意经济困难(只要政权得已维系,哪怕民众再勒紧点裤腰带),所以真正让其产生切肤之痛的是以色列军事打击
因为后者中包含双重伤害:一个是摧毁其重要军事设施,另一个是无招架之功亦无还手之力。如果以色列一而再、再而三实施打击,统治者自誉的伟大和基于这种“伟大”实施的精神统治必将瓦解,进而便是政权不保。在其改弦更张前继续受打击又几无悬念。何去何从,需要用心选择。
其一,以色列政府已经表示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包括为俄罗斯忌惮的“铁穹”防空系统,这表明其接受了美国的意志,准备与北约国家统一步调,那么打击支持俄罗斯的伊朗就变得顺理成章。
其二,在以色列人的眼里,自己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抑或“烈士旅”,而是一再宣称“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且走在核武道路上的伊朗。即然是死敌,其必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出手,只是忌惮国际舆论压力而不敢过多出手。而今在伊朗军援俄罗斯的背景下,本次打击规模更大,但国际舆论少有谴责,伊朗跑到联合国申诉也得不到任何回应,这无异于变相支持和鼓励以色列,那么此后继续出手和反复出手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其三,美国深受伊朗困扰,甚至是影响其国内政治的一大因素,比如“伊核协议”就是民主共和两党互攻讦的籍口。再者美以同盟,以色列的打击行动必征得美国同意和支持,过后美国还要以超额经援军援回馈以色列,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以色列净赚不赔。
如此,以色列出手打击伊朗,既得到西方广泛支持和美国更多援助,同时还消除伊朗潜在威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当伊朗也搞明白了这些,加上国内政局不稳,下来对俄关系有所调整未必不是选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