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题由老胡贴文引起,他说中美开战,“解放军将有充足底气把他们的参战航母照死里打,参战的美军必全军覆没无疑。”这一评估和判断着实让网友兴奋不已,也让我这个穿了40年军装的人高兴。这意味着大V和海量民众对我们充分信任,放到中美中西矛盾有尖锐化趋势的当下,更是不可或缺。只是当对手的评估与我们的判定趋同之时,有必要多一分警惕,此乃有利无害。
在我看来,除反体制抑或异见人士,绝大多数意见领袖或网络大V采取了老胡这种带有宣传特征的话语系统,及其与话语系统相对应相吻合的大同小异的宣传内容。此间缘由不辩自明,如果作些对比性分析会更加清楚。
因为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权力运行模式的差异,中外特别是中西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话语系统。
美军进行军事演习和兵推多为败战,哪怕对手是二流国家也要付出惨重代价,原因在于设定作战条件时尽可能往艰难和复杂处准备,对于可能出现或不出现的情况及因素都要计算进去,目的是通过一次次补漏减少战损特别是人员损失。
美国走的是技术立国的道路,所以美军凡军事行动都要进行数理运算,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决不搞定性分析,指挥官的决策一定要建立于技术官提供的测算结果之上,这便有了海湾战争中运算量“超过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这种模式显得机械,且无法计算出上甘岭战役的结果,但总体与其军队体制机制和运行逻辑相吻合。
又因为美国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民众对装备损失不敏感(美军撤离阿富汗丢下大量装备反映这一特点),但容不得过多人员损失,如果出现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如此大的人员伤亡,战争难以为继,甚至导致政府垮台,越南战争大致如此。
于是有了美军独特的作战特点:长时间大规模火力准备,并且能用技术装备完成的任务决不用人力完成。二战是这样,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这样,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还是这样。所以,美国特别喜欢代理人战争,推崇外科手术打击与斩首行动。即便自己下场,也是以巨量物质投入以减少人员损失。为什么何富汗战争让美国付出了两万多亿美元的代价,美军死亡却不足2500人,原因同样在于此。
我们与其迥然不同,这个不同还不仅反映在对战争伤亡的承受力,而在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作思想武器武装起来的人民与个人主义的西方相较,对生命代价的理解大不相同。比如,在对待自己的被俘人员问题上,我们基于政治纯洁性与牺牲绝对性而不支持弃械投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被俘人员只是“运气不好”,所以有时给予被俘人员以英雄般的对待,特殊情况下甚至支持军官率部投降。
到这里再回到军演趋同现象上来。因为涉及弘扬主旋律或正能量,我们的演习与兵推都是己方胜利,不管对手是哪个国家乃至国家集团。早先媒体宣传红蓝军对抗,结果铁定红胜蓝败,随着观念变化与贴近实战要求,胜败比例才发生改变。普通网民不太了解这种差异,网络大V基于政治正确或为了流量,往往把对手的推演结果作为依据进行宣扬,终于形成了坊间乃至堂上更多人的认知,美国或北约都是纸老虎,怕死的西方军队注定不堪一击。诚然,我胜敌败应当是也必须是未来的战争结果,但准备上切不可如此简单,否则会留下难以回补的缺口
有了上述判断,还要客观看待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话语系统的独特性,其背后是深厚政治和文化基础,难以打破或打破难以重构,因为重构需要建模性质的新思想理论体系,这在可预见时间内无法完成,故将此排除在选项之外。再者,最好的未必是适应自己的,只有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客观看待自己,同时建设完善自己更为实际。
所以,我们认识此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目的是平衡关系,同时找到完善和提升路径。比如,只要把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类似宣传便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如果战略战术一个调,最后吃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还可以这样说,话语系统及其表达内容限于彰显态度和意志力,而不进入实操层面,也有可取之处,至少无大碍。但如果表态和实操界限模糊或相同坐姿,无疑于麻痹自己的同时做大对手。
总之,在鼓舞兵民士气的同时尊重客观规律和逻辑,最大限度避免演变为自嗨,形成舆论裹挟,是为平衡点与边界。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