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防长列兹尼科夫因内部腐败问题将被调任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我把此事的意义看得重过欧洲近来多位国家或政府领导人去职。所以特别看重此事,在于俄乌战争聚焦全球目光,标志性人物去留会显现或折射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普通人眼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领导的内阁成员及其军队主要成员,除总司令扎卢日内因去年9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而爆红网络,被誉为乌克兰“战神”,其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便是列兹尼科夫,这决定了其去留具有风向标意义。
不妨在这里列出若干要点,以期引发思考。先行两个判断:俄乌战争是必然而非偶然;俄罗斯败战是宿命而非或然。
战争必然之一:乌克兰人的观念已经西方化。在这位战前数月上任的防长身上充分体现。战争初期最危险阶段紧跟泽连斯基坚持抗战,为赢得西方援助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内部出现贪腐而面临去职,乌克兰人不仅不留恋,而且施加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他本人同样不留恋权位,“因为我不具备担任工业战略领域问题部长的专业知识,如果从总统那里接到这样的任命我会拒绝。”这好比二战时期功高盖世的邱吉尔,谁曾想到战争刚结束英国人就将其抛弃?为表彰丘吉尔功绩,国会在其退位时决定为其塑铜像,丘吉尔回绝道:“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粪便,所以还是请免了吧!”
战争必然之二:乌克兰人去意已决,任何力量都挡不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决心,甚至为此不惜一战。这说明不是泽连斯基的个人意志,而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抑或价值观驱使的结果。这一点与下个“必然”联系起来看更清楚。
战争必然之三:俄罗斯民族一直走在扩张道路上,精神血脉中荡漾着强烈的土地占有欲。就如普京在电视颁奖仪式上问一学生,“俄罗斯的边界在哪里?”该生以实际版图作答,普京脱口而出:“俄罗斯的边界没有终点!”切不可将此视作随意,结合其它言行,普京骨子里对沙皇和苏联时期的辉煌念念不忘。正是这样,面对去意已决的乌克兰,其一定选择战争,哪怕给其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仍然是战争。
俄败战宿命之一:俄乌对决不仅是硬实力,很重要的是体制制度在内的软实力。只是将两国领导层放在一起比较便看出端倪。被中国网友欢呼为“一战封神”的绍伊古,从形象和面见普京的神态看,可谓厚道,但无个性。再看列兹尼科夫与泽连斯基之间所处关系与行为模式,很容易看出担当与决断力。
这其实与最高领导人的选人用人标准有关,威权体制下的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最看重的是对自己的绝对忠诚与服从,实际专业能力在其次,甚至忽略不计。从无军旅生涯却担任军队“一把手”的绍伊古身上清晰看出。这个问题反映于平时并无大碍,遇到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战争之时危害立显。这一特点和规律通行于全世界。
再将“二人转”中的梅杰韦杰夫与31岁担任副总理兼数字化转型部长的费多罗夫比较,前者多以缺少逻辑又呈负面效果的狠话让人关注,后者则在战争初期领导团队成功塑造了“乌克兰值得西方援助”的形象和舆论氛围。至于准备接任防长的情报总局局长也不过37岁。这当然不是说越年轻越好,而是讲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如若不是这样,乌克兰断不可能打出当下局面。
人口数倍于乌克兰,人文素质较周边国家更高的俄罗斯,其实不缺人才,真正缺的是把优秀才选拔出来并保证作用发挥的体制制度。借用伊藤博文回应李鸿章的话证之,“贵国乃人才济济之地,并不缺人才,但贵国乃专制之地,不论天才 、 地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俄乌两防长皆为各自总统嫡系抑或得力干将,从能力与去留中不难看出制度差异及其结果。
俄败战宿命之二:追责机制废驰几近纵容,这既弱化军队战斗力,也瓦解官兵战斗精神。去年热炒的“150万套军服不翼而飞”,这个事件的恶劣程度远大过乌克兰国防部高价采购军粮。然而,一个导致作出重大贡献防长去职,另一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仅处理几个低阶军官了之。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队贪腐极其严重,根源于其封闭管理与隶属关系排斥外部监督,如果最高当权者再基于利益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有意袒护,结果可想而知。比如,俄乌两国腐败都很严重,关键看谁会在关键时期反腐动真格。就在乌克兰大举反腐之时,普京于2月6日签署一项法令,豁免各级议员公开个人收入,这是在去年底颁布针对官员、军官和执法人员同样法令下的又一次扩大范围。其着眼的是安抚精英阶层以寻求支持,但却因拉开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而形成更大程度的力量瓦解,实乃饮鸩止渴之举。
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只要有一个阶层、集团或系统享有凌驾于社会监督之外的特权,注定瓦解整个体制制度,这也是俄罗斯威权政治的宿命。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