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权力制衡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府权力有限,要达成意图必须进行政治操弄,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营造足以影响社会的舆论氛围。
又由于西方结盟的特点和俄乌战争影响大牵动面广,而形成集体行动,进而有了基于国际国内种种因素作用而来的角色。这个过程并不都是关起门来搞“阴谋”,毕竟盯着政府的反对派和媒体虎视眈眈,按照政府决策透明接受监督的理念和逻辑,西方政府大多情况下搞的是“阳谋”,即通过各自国家的外交表态和向媒体“放风”,进行国家间相互试探,同时测压国内抑或赢得民意,反复调整后确定坐次和坐姿。
泽连斯基本轮出访充分反映出这个特点。其先英国,后法国(德国参与),再后欧盟峰会(大概率与会)。从这个排序看,泽连斯基期望英国继续充当“带头大哥”的角色,以促成战机和远程打击武器援乌,因为此前每次援乌武器升级基本是英国带头。
从已知的活动安排及访问规格中已见端倪。先看英国安排:皇家空军派机接人;首相苏纳克机场迎接;查尔斯国王会见;下议院演讲“保守党工党两党领袖世纪同框”……。除此之外,英国政府在宣布泽连斯基访问的声明中强调:“泽连斯基总统对英国的访问是对他的国家的勇气、决心和斗争的证明,也是对我们两国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证明”。这样的安排应当是国家最高接待规格。
泽连斯基利用这次访问造足了气氛,下议院演讲感谢英国自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就支持乌克兰(通过肯定英国“带头大哥”的能力与作用,鼓励其继续扮演该角色);特别向到场的约翰逊致谢(以示乌克兰不会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专门提及查尔斯国王飞行员经历,并借机向下议院议长赠送乌克兰飞行员头盔,进而提出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战机的请求:“我相信这个标志将帮助我们建立下一个联盟,即飞机联盟,我用简单但非常重要的话向你和全世界提出要求:给乌克兰战机——自由的翅膀。”正是这样,英国《卫报》评论员称赞泽连斯基的演讲以“纯粹的政治戏剧”非常清晰地传递了政治信息。
那么,泽连斯基本次访问英国并可能亲临欧洲峰会能否达成自己的意愿呢?此问题需要与最新消息结合起来看,也就是泽连斯基在访问英国后访问法国,德国总理舒尔茨赴巴黎参加泽连斯基的访问活动。
此安排有深意。舒尔茨非访问方式赴巴黎,应当是与法国就战机与远程打击武器援乌协调立场,因为德国不想当“带头大哥”,其在前些日子访问南美时特别强调援乌行动是西方国家“集体辩论的结果”。再者,德法同为欧盟巨头,既然德国在豹2坦克援乌方面展现了一次责任担当,下一次推动战机援乌的责任应当由法国承担。也就是说不管援乌是责任还是荣誉,都应当由两国共享而非一国包揽,那样不利于平衡关系。
如果上述判断正确,正式宣布战机援乌很可能是英国与欧盟峰会同步官宣,或达成一致意见择机宣布。并且仍然是英国率先,法德跟进,美国作保。不管怎样,面对乌克兰新一轮外交努力,西方大国必须有所回应,否则共同营造的氛围与“政治戏剧”也就失去了色彩和意义。
其实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战争又走到一个必须作出新选择的阶段或关口。此前文章中提出远程打击武器援乌无悬念,近些时日氛围营造几近满足。包括乌方反复表明今年要结束并赢得战争,但这离不开先进战机和远程打击武器;巴赫穆特战场局势不管是否有意安排,已经让西方充分感受到升级乌军战力迫在眉睫;西方基于经济和社会因素考量也不愿拖久战争。从俄方来看,其战争潜力并不支持跨年度战争,比如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清晰表明其财政急剧恶化,而战场表现更看出军备走向枯竭;卡德罗夫认为“到今年年底,特别行动将结束。欧洲国家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西方会跪地求饶”,等等。
点评:只要不下场就是局外人!作为局外人看俄乌战争特别是攸关方“纵横捭阖”,若想从中获得启示或教益,必须进行冷静客观分析。基于此,提出以下两点看法。
其一,俄乌战争开战以来西方国家集体行动模式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新流程或新套路、新特点,有可能沉淀后进入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与权力运行秩序重构中。这就是英国挑头,法德跟进,战团国以不同方式参与,最后美国兜底。
其二,乌克兰在俄乌战争一年来的外交行动让人刮目相看,初步展示出战后跻身国际政治舞台中央的能力,或者说已经具有包括俄罗斯在内许多大国外交不可比拟的高超艺术。有人质疑我此前判断乌克兰将在战后成为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更有专家级人士认为我“把泽连斯基抬得过高”。其实,国际政治舞台就是大国外交或大国博弈的舞台,是否政治与外交大国,关键看在重大事件中的作为,无所作为便无话语权,因而也就无所谓政治和外交大国。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