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想泛谈,而是借微信圈转发的一年前的图文说事。因为该图文既显示出科技领域的大致状态,同时结合了当下两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消息。
先看该图示数据,到2021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1万,首次超过美国。因为人工智能领域加之专利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样的消息放在中美中西冲突日渐尖锐,尤其承压最重的高科技领域,自然让人兴奋不已,即便专利数主要集中于安保领域。
一方面各国技术能力、技术创造皆有侧重,无有通吃者。另一方面背后推手是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需求。
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希望创新突破置于更关键领域,更有利于解决国家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因为同样是创新创造,质地或含金量差异很大。有人说,“我们的人工智能一个是用来盯人,一个是用来盯人的钱包。”数据显示用于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体态识别)的占比53.8%,用于金融的占比15.8%,用于营销的占比11.6%,三者占到总量81.2%。很显然,过度集中于安防,容易让人感觉社会趋于保守,而非呈现引领科技潮流的作用和能力。
结合两件最新重大消息更能说明问题。先看大球事件,从别人披露的解剖数据看,六大模块能识别出来的五大模块皆为西方技术产品,只有球体和太阳能板是我们自己的产品,因此有网友质问,“难道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是组装车间吗?”
再看全国人民翘首以待,且投入巨量资金制造出来的大飞机,验证飞行失败,尽管主流媒体拖出日本十余年大飞机制造流产的旧案例试图解脱,或降低事件冲击力,但网友似乎不怎么买账,因为早在2015年因故说推迟“最多两年”,几个两年过去了,仍然需要再等待。
更关键的是专业人士披露,我们的“国产”大飞机关键技术大多数来自西方,甚至起落架也因钢材强度不过关而被迫采用美国产品。倘若这些重要领域皆离不开西方,被卡脖子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俄乌战争告诉我们,当今时代进行的是科技较量,当别人占据了科技制高点,对决时进行的就是降维打击。实践证明,靠生命是堆不出胜利果实的。大国博弈胜在综合实力,这个综合实力中包含哪些重要元素必须厘清,准备对决时更要掂量自己的优劣势,避免付出过大的不应有的代价
这里引入一个坊间说法,当下我们的科研院所最热衷的是做多媒体,同时给自己的项目取个高大上的名字,原因是有决策权的领导较少有科技背景和科学素养,与此同时又对自己的决断权力权威特别敏感,只要虚功做到位,巨量经费就会拨到位,至于成果何时相见,少有人在意。
这方面可对照长期以来确立的国家大项目,只是看一下周期和各阶段给出的推迟理由,就知晓问题和症结所在。这种情况放在和平共处之时似乎不影响社会运转,钱放在哪里都是放,有没有效益社会总在前进,但进入与人对决之时,结果一定不同。
总而言之,对图文传达的信息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弱点,更要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为“高大上”话语系统且高分贝自嗨声音所误导。换句话说,营造氛围可以,断不可为自己营造的氛围所惑,嗨着嗨着就信了。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