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俄乌战争战局研判,着眼国家最高和最大利益,提出一项对策性意见建议,即便不被官方采纳,至少可以留作战后复盘时的研议材料。比如,审视专家学者过程中不只浮光掠影、哗众取宠,抑或蹭流量、割韭菜,而是在思想,包括提出一些于决策无补,但能彰显尽天职、做人事的想法和方案。
在提出意见建议前先对战争走向和结局作出基本判断,以为逻辑起点和归宿。我维持开战以来的研判:如果俄罗斯不能及时止损,将随战争时间拉长而付出愈来愈高昂的代价。同时,俄若败现政权必垮,西方扶植的代理人治下的俄罗斯会迅速倒向西方,那时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严峻局面,还因被交战双方共同疏远而倍觉尴尬。
那么,按一些网友的说法改变中立立场,明确加入俄罗斯战队,如同当年抗美援朝,结果会如何呢?我认为会大幅拉升战争烈度和周期,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战争走向和结局。
道理简单,尽管俄罗斯自然资源雄厚,但能够直接转化为战力的东西很少,并且越来越少。尤其相对于信息化战争而言,其致命短板没有补齐的可能,这已经由其将信息化战争打成一战二战所证明。
相比较而言,乌克兰背后几乎集结了当今世界全部技术创造强国,他们依据战争形态状态随时进行高技术集成,以不断提高战斗效费比(这也是西方军援不是“一股脑”,而是优化配置和循序渐进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乌方阵营一直处于扩容过程中,最新数据表明“援乌抗俄国际同盟”已扩容至54个国家,不再是俄罗斯所说的,“以一国之力挑战整个北约国家”或挑战西方国家,而是挑战具有“力量溢出能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
当然,俄外长在其国家议会仍然说,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已经失败,因为俄罗斯正在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伊朗、阿联酋、埃及、土耳其、沙特和南非等国的关系,甚至在以“新的外交政策概念将关注终结西方统治世界的问题”。问题是以公开援俄为评价标准和尺度,目前尚看不出哪个国家准备加入俄罗斯战队。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当下俄罗斯最需要的不是经援军援,而是有足够分量的国家出面调停,也就是帮其圆场或者说提供能够从高台上走下的台阶综合分析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
假如我们审时度势毅然下场,承担起调停者的角色,有必要分析利害关系与操作空间。按目前的国际政治生态和走势,在未找到化解中美中西冲突的突破口和路径前,俄罗斯倒下后中国承担的压力会更大,那么避免其彻底倒下便是我们争取的目标,显然也应当是俄当权者的目标,由此构成调停基础与交集点。只要能够将双方引到谈判桌上来就是巨大胜利。对我们来说,不是结果判断,而是过程评价。
那么如何做和怎么做呢?尽快入场!也就是在乌克兰大反攻前提出一揽子和平解决方案。有人一定会问,我们提出的和平方案能够让俄罗斯之外的各方接受吗(只要提方案必先与一方沟通,诸种原因决定了只能与俄方先行沟通)?不能!任何方案都不会满足美国等西方国家瓦解俄罗斯大国地位的目标。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花力气做工作呢?姿态及其因此而来的话语权!
只要中国动起来就会引起世界关注,只要提出的方案相对公平,必陷美国等西方国家于被动,尽管其会以种种借口强推其目标,但承压和丢分在所难免,更关键的是指责中国的力度会陡降。进一步讲,不管俄乌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我们在战后国际政治格局重构过程中的话语权和腾挪空间会大幅增强
当然,这也不仅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重构过程中的话语权问题,原本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与使命责任所在(马里乌波尔战斗过程中我曾建议国家应乌军家属吁求出面调停,后按照有关方面意见屏蔽此文)。否则,将来只能作为局外人冷观别人建构国际新秩序。
如果通过努力找到了之间的平衡点,也就是建议被部分接纳,未来大国博弈中的话语权将十分巨大,中国的国际形象将因此上一个大台阶,以往的阴霾一扫而空,甚至还会产生溢出效应。即处理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以至俄罗斯等周边国家问题皆有所增益(处理俄战败后的两国关系是个大难题)。
基于上述分析再予三点强调:一作为局外国家,在俄乌战争中力避危局之时上战车,倘真硬要绑定,问题便进入了思维和逻辑层面。当然,不计后果准备开展鱼死网破式斗争,也是一种选择,某种意义还算是一种骨气和血性。
二是最差的结果是定位不准、处理问题不佳,导致战后被两国共同疏远,或者因处理问题不当被某一方迁怒。比如,因为姿态调整幅度过大,带来对方过激反应,甚至引来犯罪心理学上的“激情杀人”(因为此番考量才提出上述意见建议)。
三是能够扮演调停者角色的时间不多了,一旦乌克兰大反攻开启,任何调停者都无下场机会。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 老生仍要常谈:中国难以消除的软肋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外交精髓——平衡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