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参加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新时代中国双拥”研讨会,发言和听发言颇有感触。
一个是国家对退役军人工作真重视,各级做了很多实事。这或许与到会者皆为走在前列的模范单位有关,包括山东、浙江这样的省级单位,太原、徐州、银川、南通、文山、内江这样的市级单位。听他们介绍经验过程中我在想,如果多数地方或单位做到他们的程度会怎样?当然这只是想一想。
二是官方话语系统与民间话语系统真的不一样。我是兼顾两套话语系统走中间路线者,即尽可能在官场话语系统中争取个人风格者。即便这样,本次与会发言还是写了两稿。这里贴出淘汰掉的第一稿(二稿待官方正式刊发)。
   *     *     *    *     *     *
 “双拥”的要义在彰显政治底色(纲)
        “双拥”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其又不限于具体工作,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只有真正认识把握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而找到契合时代的更富特色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双拥工作。下面我谈三点看法。
一、“双拥”体现或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政治底色
        自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共同开展“拥军优抗、拥政爱民”活动至今,此项政治色彩浓厚的国家和政府活动已进行了80年,即便那些对“双拥”发展历程和精神要义不甚了解者,只要听到《拥军秧歌》,必从优美旋律与“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的歌词中获得美感与感动。
        领导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这就是“双拥”展现的我党我军政治底色与时代意义和价值所在。
进一步作具体分析:
1.中西比较看“双拥”。美军奉行的是“军队只有与社会拉开距离才能保证自身形象”。加拿大军队国防部主要官员说,我们的国民不太了解国防军是干什么的。西方走的是军队职业化和去政党化道路(资产阶级军队皆早于政党产生)。我军是党一手创立且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甚至与旧军队转身红军的苏联时期的军队存在差异。差异决定了我们能够“双拥”,其他国家的军队不会也不能进行“双拥”。
  2.战场上看“双拥”的意义和作用。在江西省委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纪念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00周年研讨会”上我就提出这样的观点:最能彰显我党我军强大牺牲精神者,内看红军时期,外看抗美援朝。上甘岭上的牺牲精神与“祖国人民的关心”密不可分。上个世纪80年代的边境战事,让我这样走上战场的军人深切感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理解之重要,这也是喊出“理解万岁”的根由。
二、时代在丰富发展“双拥”的内涵外延
1.各个阶段的双拥存在很大不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政治品质;瑞金把中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开始结合“扩红”展现军民关系;延安边区政府把“双拥”引向经常化、制度化。
2.改革开放“双拥”遇到新情况新挑战。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引来双拥内容形式的变化(修理电器、助民劳动、打扫卫生皆遇矛盾);驻港部队面临的两种社会运行模式引发更深度思考。
3.随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密,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道义责任为法律责任所替代,助民劳动与社会公益活动必须随之调整,“送医送药”或许遇到医疗事故而来的法律责任,等等。
  三、推动“双拥”上台阶与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思考
1.突出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将“双拥”与党和军队的使命任务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上来。
2.把灌注式引向融入式,即与军民融合的理念与推进步伐吻合且同步,还可以说为军民融合开路与助力。
3.重新挖掘沂蒙精神在内的代表性精神载体及其时代内涵,为“双拥”落地提供有效载体。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 老生仍要常谈:中国难以消除的软肋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外交精髓——平衡术 | 俄乌战争,我国可考虑下场扮演更有分量角色 | 是否承认俄乌战争存在道义,反映着人文层次与核心价值 | 观念在不觉中变化,社会各方面在不觉中进步或退步 | 如果不是太过忧虑,真不愿参与此类问题讨论 | 由社会热点引来的思想碎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