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就敢于追问羁绊前行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只要执着于追问,就一定能够获得认识上的突破和对策措施上的优化。如果因为矛盾问题尖锐且难以解决,便选择回避、掩盖甚至压制人们提出问题,注定小病拖成大病。

要承认不是知晓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有些情况下直面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弄清其现实不可化解性,就如同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不是有了科学设想就一定能够顺利转化为应用技术,有些转化过程常常以代乃至以世纪为计。即便这样仍然要承认,有了科学才能够产生技术。
所以,不要因为问题严重而又难以解决便阻止问题提出,因为鸵鸟政策只有一个作用,这便是养痈成患。尤其是体制制度决定了我们的职能部门及其成员手中掌握着极大的公权力,很多人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却拥有阻止提出问题的权力
世间事物常常缠绕且存在逻辑,比如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博弈,看起来波谲云诡,复杂难控,由此导致一些大国亦作出匪夷所思的决策,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进行逻辑推演后发现,所有在正道与歧路上狂奔者,未必是决策层和决策者太过自负,而是起点或原点与适用逻辑出了问题,以至于难于跳出框架结构和运行系统。
规律表明,一旦原点出了问题,所有努力终将化为乌有。一旦遵循逻辑出了问题,花的力气越大背离初衷越远。比如,蹉跎岁月的“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灵魂深处闹革命”、“亲不亲阶级分”、“划清界限”……,这些颠覆常识乃至人伦的东西大行其道,就属于原点和逻辑皆出了问题。之所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也是因为吸取此前教训,努力从源头或原点上突破。
一个国家或政党要想少走弯路,必须建构自洽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不能违背逻辑。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追问,比如我国一直走在革命的道路上,经常强调继续革命和不断革命,而革命道路的最大特点是先破后立,问题是破是过程还是目的有时是模糊的,当“打破一个旧世界”进入无限往复运动,那么所有的新相对更新便是旧,因而被置于破的过程或待破状态。逻辑上讲打破旧的权威必须确立新的权威,没有权威的社会其运行秩序必定走向紊乱,而任何权威都必须依靠持续稳定建设而不是轻易被打破。这不管是政治权威、法治权威抑或宗教权威。
到这里我们需要对原点再清晰。精神世界是信仰,价值系统是公平正义,世俗生活是人性,政治领域是主义和革命。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原点如果不起始于自己的优秀文化,同时与人类文明相适应相吻合,既会出现自我矛盾和冲突,更会与外部发生碰撞乃至冲突。
比如,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很难跳出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人文素质也容易陷入低层次循环。因为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神性、人性、兽性。没有神性的牵引,人性中的恶就会膨胀。个体是这样,群体也是这样。其他诸如违背人性的要求,“冲击一切”的政治,都会导致反向运动。
弄清了原点问题后,还要检视逻辑推演,看是否存在难以推演下去的节点或梗阻,如果存在就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否则逐渐演化为危机。比如,马克思曾经推论法兰西,因为阶级对立,统治者要维护统治就必须不断扩充警察力量来压制群众,由此而来的成本必然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因此进一步加剧矛盾和冲突,于是继续增加维稳力量,循环往复,最终把法国变成一个警察国家,结果就是政权垮台。
其实古今中外大量政权走的这条道路。为什么不改变模式?比如把维稳开支用在老百姓的生活保障上,通过减少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满足群众从来不是统治阶级的首选,另一个是进入了恶性循环后再调头,再一个是遵循的逻辑出了问题,等等。
【公方彬文章荐读】2022短文100篇 | 知病而不祛病在于天性而来的宿命 | 三年抗疫与一年俄乌战争带给中俄挑战超出想象 | 我们深受两条平行价值评价系统和话语系统的困扰 | 若进行二次抗疫总结须跳出“赢两次”思维 | 当极端分子和风派人物搅动舆论场意味着野蛮生长、理性退场 | 为什么堂上坊间如此多的人不讲逻辑 | 以经历佐证《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一文 | 管理思想与激发思想的平衡点在哪里 | 对乌克兰帮助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 中国历代王朝皆从人文心理上消解民族血性 | 印度能做的事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做 | 乌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的弱势是真的吗?惟涉日访谈我最为谨慎,有一种禁忌感  | 俄罗斯的困境在于许多问题搞拧了权威垮塌会导致系统性风险 | 如果“忆苦思甜”,“苦”该归于何因?“甜”该感谢何人?如果抗疫不这样或不那样会怎样?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或大国外交的准则是什么 | 道路和模式问题是个大话旧话 | 俄罗斯首选核打击国大概率是英国 |要找到赞美与批评的平衡点 | 怎么就把口罩给扔了呢?在瓦解俄罗斯大国进程中美西军援乌克兰任何武器都不意外俄乌战争复杂关系背后是清晰逻辑链条(二则) | 伊朗援俄不会立即改弦更张,但世界大势正在深度影响其国家战略 | 俄乌战争,该流的血一滴都不能少 | 为什么美军与我军的军演兵推结果常常趋同,都是我胜美败?乌防长道义去职与俄罗斯败战宿命 | 泽连斯基新一轮强力外交很可能策动战机等远程打击武器援乌 | “弱国无外交”一定意义上被泽连斯基颠覆 | 选择人文道路还是意识形态斗争道路需要再权衡再清晰 | 老生仍要常谈:中国难以消除的软肋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外交精髓——平衡术 | 俄乌战争,我国可考虑下场扮演更有分量角色 | 是否承认俄乌战争存在道义,反映着人文层次与核心价值 | 观念在不觉中变化,社会各方面在不觉中进步或退步 | 如果不是太过忧虑,真不愿参与此类问题讨论 | 由社会热点引来的思想碎片 | 一个避不开的重大命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 “双拥”决不仅仅是公众看到的相互做点好事 | 俄乌战争,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二则)俄乌战争正在化为我们社会的一场启蒙运动 | 这方面,俄罗斯很难改变被动局面(一孔之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